文/董光強
又一次出發,目的地:濟寧!
上次來濟寧,還是去年統籌閃電新聞“走在前、開新局”山東16市融媒直播。在炎熱的7月,我跟小伙伴在濟寧度過了難忘的一周。
在5個多小時的專場直播里,通過沉浸式“闖關”,帶網友感受文化“兩創”、守正創新、運河之都、文旅融合、特色好品的濟寧魅力。
在三孔來一場夢幻穿越,穿上沖上熱搜的馬面裙美美噠;到孟廟看空心檜柏樹上長枸杞,體悟“仁者愛人”;漫步南陽古鎮,感受“江北小蘇州”的柔美與溫情;到李白杜甫千里相會的任城,吟誦“醉眠秋共被,攜手日同行”;來水泊梁山,領略水滸英雄的忠肝義膽;在微山湖泛舟,治愈且浪漫;嶧山、上九山等更是魅力無限……
期間,打交道的干部、群眾都給閃電直播團隊留下了深刻印象。
這次來濟寧,是籌備2月17日在濟寧舉行的2023年全國網上重大主題宣傳啟動儀式山東分會場活動,以及同時啟動的文化“兩創”網絡主題宣傳首站行進式采訪。
世間最美好的是相遇,更難得的是重逢。或許是早些年跑過文化新聞的緣故,對曲阜、對濟寧充滿了感情,這一次來,又有了一些新的感受。
2013年11月,習近平總書記來到位于山東曲阜的孔府和孔子研究院參觀考察。他強調,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強盛,總是以文化興盛為支撐的,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需要以中華文化發展繁榮為條件。
十年來,山東牢記囑托,深耕齊魯人文沃土。此次活動地點設在孔子研究院可謂寓意頗深。
在活動現場,還將高標準打造文化“兩創”展區,通過主題展、山東手造體驗展、儒典展等豐富多元的內容,展示山東在打造文化“兩創”新標桿、立起新時代山東“文化泰山”的探索和實踐。
前幾天碰到一個同事,開玩笑說,還記得當時是我打電話通知你來入職的嗎?轉眼,進臺第十個年頭。
轉瞬十年,依舊少年。十年,對于個人來說,有成長有收獲,對于山東而言,持續推進文化“兩創”,著實彰顯文化大省的擔當。探源、立德、活化、傳播,山東一直在努力。
就在前幾天,山東專門召開會議,對啟動沿黃河、沿大運河、沿齊長城、沿黃渤海、沿膠濟鐵路線“四廊一線”文化體驗廊道和“十大展示帶”建設作出安排部署。
沿著黃河遇見海、魯風運河、齊風魯韻、仙境海岸、行走百年膠濟、高鐵環游齊魯,腦海中不禁浮現出這些詞語。
建設“四廊一線”文化體驗廊道,功在當前,利在長遠。這不僅是在物理空間布局上的“大手筆”,更是山東深刻把握“兩個結合”、深入推進文化“兩創”的戰略規劃,是推動國家文化公園建設走在前、打造文化“兩創”新標桿、構建全省全域文旅融合高質量發展新格局、促進區域協調發展和鄉村振興的重大舉措。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既要與時俱進,又要堅守根與魂,做到“不忘本來”。比如山東加強遺址價值發掘與闡釋,持續擦亮“海岱考古”品牌,為實證中華文明作出山東貢獻。
2月9日,著名考古學家、山東省原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長張學海先生,因病在濟南逝世,享年89歲。他先后主持齊魯故城、城子崖、大汶口等遺址考古工作,從方法論高度總結歸納了大型遺址系統考古工作創新實踐,同時在考古學理論方法上不懈探索,學術造詣深厚,成果卓著。
在梳理制作生平短視頻時,被一張他在城子崖遺址博物館,與30年前的“自己”的合影觸動了。歲月變遷,瞬間穿越,我們能真切感受到一代代考古人的執著堅守,體悟鐫刻在歷史年輪里的標識記憶。
2023年山東省文化和旅游工作會議透露,山東將支持山東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創建世界一流考古機構,建設一流團隊,搭建一流平臺,創辦《海岱考古》專業學術期刊。而這僅僅是山東實施文旅提質賦能計劃的一個縮影。
以文促旅,以旅彰文。聽鼓瑟吹笙、悟傳統文化、品特色美食、賞《金聲玉振》、學山東手造……如今,“好客山東 好品山東”早已享譽全國。
齊風魯韻,一見“儒”故,我在山東等你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