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網·閃電新聞12月7日訊 中國全功能接入互聯網26年,26年來中國網絡誠信建設到底怎么樣?做了哪些探索?取得了哪些成果?還面臨著哪些困難和挑戰?未來該如何推進?這是社會和網民的期待和關注。12月7日,以“守信互信 共踐共行——攜手推進網絡誠信建設”為主題的2020中國網絡誠信大會在山東曲阜尼山圣境舉行,首次發布了《中國網絡誠信發展報告》。
《報告》由中國網絡社會組織聯合會、中國經濟信息社、中國人民大學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聯合研究編寫。為確保研究編制的科學、準確、權威,課題組先后開展兩輪網絡問卷調查,向重點媒體網站、互聯網企業及社會組織發放調研函40余份,委托新華社駐各地記者實地調研走訪地方政府和企業40余家,獲取大量第一手數據和資料;先后10次召開研討會,廣泛征求聽取有關部委、社會組織、高校和研究機構意見建議。
圖為中國網絡社會組織聯合會副秘書長張勇
《報告》集智聚力、傾力打造,既體現頂層的戰略思維,又兼具學界的理性思考,同時提供詳實的數據和鮮活的案例,較好實現了思想創建、理論創新、體系創構、實踐創造的有機統一,為國際互聯網治理和網絡空間秩序維護,提供了網絡誠信建設的中國方案。
《報告》首次定義了網絡誠信概念。網絡誠信是指具有完全民事行為能力的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組織,在網絡空間活動中尊崇道德、遵守法律、履行契約、恪守承諾的狀態。
《報告》首次對我國網絡誠信建設發展歷程進行了系統梳理。我國網絡誠信發展經歷了1994年至2011年的初步探索、2012年至2016年的規范發展、2017年至今的綜合治理三個階段。
《報告》首次對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網絡誠信建設的實踐成果進行總結概括。國家加強頂層設計、統籌協調推進,企業履行主體責任、加強信用建設,社會發揮監督作用、推進行業自律,廣大網民提高自律意識、踐行誠信理念,初步形成了國家主導、企業履責、社會監督、網民自律等多主體參與,經濟、法律、技術等多種手段相結合的網絡誠信建設格局,網絡誠信建設取得顯著成效。
《報告》首次研究提出構建網絡誠信建設的體系框架。圍繞推進“十四五”時期我國網絡誠信建設,提出了四個方面的思考與建議:一是加強統籌,著力構建包含法規支撐、信用標準、誠信監管、行業自律、企業內控、社會監督等六大子系統的網絡誠信建設體系。二是共踐共行,推動形成部門管理責任到位、屬地管理責任落實、企業主體責任壓實、社會共同責任清晰的誠信建設協同治理新格局。三是綜合施策,充分運用法治引領、技術支撐、信用監督等多種手段推動網絡誠信建設。四是厚植根基,通過深化教育引導、強化實踐養成、營造社會氛圍,積極培育具有中國特色的網絡誠信文化。
中國網絡社會組織聯合會副秘書長張勇表示,研究編制《中國網絡誠信發展報告》,可以厘清中國網絡誠信建設的發展脈絡,總結我國網絡誠信建設取得的成績和經驗,梳理分析網絡誠信建設面臨的問題和挑戰,研究提出加強網絡誠信建設的思考和建議,以期為政府和社會各界提供了解我國誠信建設的窗口和工具書、參考書,喚起全社會對網絡誠信建設的關注,激發廣大網民參與網絡誠信建設的熱情,凝聚起全社會共同建設網絡誠信的澎湃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