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齊魯網
2017-10-23 19:38:10
齊魯網北京10月23日訊(記者 張煜晴)聚焦盛會,直通北京。十九大期間,十九大代表、山東藝術學院音樂學院教授楊秀玉、濟南市曲藝團一級演員楊珀做客山東廣播電視臺北京演播室暢談他們對報告的感悟、見解與解讀。
十九大代表、濟南市曲藝團一級演員楊珀做客融媒體演播室。
十九大代表、山東藝術學院音樂學院教授楊秀玉做客山東臺融媒體演播室。
國家重視教育就重視未來,重視教育才能贏得未來
楊秀玉表示,聽了習近平總書記的報告,我作為一個來自教育戰線一線的一個普通教師來說真的是特別的振奮。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了推動城鄉義務教育一體化發展,高度重視農村的義務教育,辦好學前教育、特殊教育和網絡教育,普及高中階段的教育,這一個政策的實施對國民素質的提高有極大的好處。“國家重視教育就重視未來,重視教育才能贏得未來”。
楊珀的最大感受是,習近平總書記對傳統文化特別的重視,他經常提到文運同國運相牽,文脈同國脈相連。“就是說非遺這一塊,國家已經立法了,從國家級、省級、市級,這幾年發展的非常健康,每年都有非遺的博覽會,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人隊伍也比較壯大。”
對于公共文化的發展,楊珀表示非常贊同,“山東藝術大劇院、文化館、藝術館,每周都有非遺傳承項目的一些大講堂,讓孩子們免費去聽非遺傳承人給他們講課,互相的交流,在交流過程中孩子也非常感興趣,從小了解傳統文化、民族藝術。再就是這個過程當中家長也跟著孩子一塊去受熏陶,也感受到民族藝術的魅力,所以說傳統藝術、民族藝術受到重視,我覺得這是最根本的。”
新時代傳統文化的創新與傳承:青春靚麗 繼承創新
新時代,文化應該如何立足傳統,發揚傳承?傳統和創新怎么樣有效的結合?兩位代表也給出了自己的見解。
楊珀說,自己從事傳統藝術這些年,對文化的傳承與創新感受很深。“我們為了讓更多的年輕觀眾喜愛我們的傳統藝術,將如今一些流行的元素,戲曲元素,表演元素,相聲的元素,小品的元素,以及姊妹藝術的一些元素揉到我們山東琴書藝術當中來,每次演出年輕觀眾都非常認可,非常喜歡。”
楊秀玉則講述了他們在2013年成立了山東藝術學院的女子彈撥樂團的經歷。她說:“這個樂團是由我們四年級的本科生和研究生組成,我們樂團的宗旨也是青春靚麗 繼承和創新,本身我們就是要繼承傳統文化,在我們民族民間音樂文化的基礎上,我們再進行創新。我們這個樂團4年的時間,演出了有200余場,最近我們獲得了山東省人民政府的文化創新獎,這個正在公示期。”
據了解,女子彈撥樂團做了五點創新,第一,藝術教學與舞臺實踐融合的創新,第二,在校學生與樂團演員融合的創新,第三,樂團與社會資源融合的創新,第四,普及藝術與弘揚傳統文化融合的創新,第五,社會實踐與志愿服務融合的創新。
民族民間的東西,是文藝創作的根
對于新時代作品的創作,楊珀表示在這么好的時代,應該創作出更多、更好,謳歌我們這個時代正能量、弘揚真善美的作品。“再就是必須得有道德,有筋骨,有溫度,而且老百姓真正喜歡。你的文藝作品的源泉是在生活當中來,必須貼近生活,為人民服務,老百姓喜歡的才是真正的藝術。”
要滿足人民過上美好新生活的新期待,必須要提供豐富的精神食糧。十九大報告提出要深化文化體制改革,完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深入實施文化惠民工程。
楊珀認為,做好文化惠民工作,要求文藝創作者多創作老百姓喜聞樂見的藝術作品。“我們濟南的院團一天可能要有兩場演出,一周天天演,都是免費給老百姓開放的。像國家藝術基金資助的項目我們排了一些歌,像聽孔子說說孔子大型的藝術基金項目,演出的過程當中,就是讓老百姓學習了我們的傳統文化,也得到了教育,我們也有了演出的陣地。”
而楊秀玉表示,應該搶救民族民間音樂,要與時間賽跑。民族民間音樂,這是我們創作的根。“所以我也有一個建議,就是專業的研究院、劇團,還有高校來共同承擔傳承的這個任務,同時來擔當這個責任,進高校,對大學生進行普及,讓專業的人把這些傳統的民族民間音樂都記錄下來,走出國門,走向世界,讓傳統音樂走進我們千家萬戶,讓世界也聽到我們中國的聲音。”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
網友評論僅供網友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齊魯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我來說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