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齊魯網
2017-02-15 09:52:02
資料圖
齊魯網2月15日訊 (記者 宋福來)元宵節過后,山東省迎來新一輪霧霾天氣,棗莊、濱州、東營、濰坊、德州等地相繼發布重污染天氣藍色、黃色預警。有數據表明:城市霧霾的成因20%是由于焚燒秸稈,入春以來,秸稈焚燒現象更是有所抬頭。
近日,山東人民廣播電臺《新聞焦點》的記者對臨沂、濟南、濱州、淄博等地秸稈焚燒問題做了實地調查,進而反思:政策高壓之下秸稈焚燒屢禁不止的問題究竟出在哪里?農民朋友和相關責任部門各自又有哪些無奈?
臨沂蘭山區汪溝鎮:大力宣傳 秸稈還田率也只有50%左右
臨沂市蘭山區汪溝鎮種植有32000畝冬小麥和28000畝夏玉米,每年夏秋兩季收割時,鎮村兩級干部就全部分成工作組下到村里,圍繞秸稈的處理忙得不可開交。汪溝鎮副鎮長姬廣發說,他們的工作主要有三個方面:一是做好前期宣傳,二是引導村民將秸稈還田,三是24小時巡邏檢查,防止有人偷著燒。
姬廣發說,“我們鎮里也是分成很多工作組,搞好宣傳,通過大喇叭、宣傳車,讓老百姓認識到秸稈焚燒的危害性,也認識到秸稈還田的好處,同時對于秸稈還田搞好指導。再一個就是每一個村設立一個檢查點,白天晚上都有人,搞好禁燒的防控。”
每年收麥子前后十幾天,收玉米二十多天,引導檢查秸稈禁燒問題成了汪溝鎮的首要工作。
姬廣發說,“鄉鎮的壓力比較大。我們這邊一共是60個自然村,村村都有檢查點,有的村面積比較大,一個檢查點還不行,可能要設三處、四處檢查點。一般一個檢查點上有兩個人左右。我們機關干部下去,以村干部為主。”
但令姬廣發郁悶的是,即使下了這么大的力氣,還是不能完全杜絕秸稈焚燒的現象。
姬廣發說,“比如有的秸稈放在地里,他臨時不想往外弄,等過了年種春地的時候或者是春節前后,他們實在是不想用,也不想燒柴火,家里也沒有要喂的牛,少量的還有這種焚燒現象。”
據了解,早些年收割下來的小麥、玉米秸稈要么是被村民當成了燒火做飯的柴禾,要么是打碎做成了牛羊飼料,基本沒有什么剩余。但隨著農村生活水平的提高,用土灶做飯的人家越來越少;大批農民進城打工,養殖家畜的也不斷減少,大量秸稈無法處理,所以,不少農民才會為了省事兒"一燒了之"。
姬廣發說,汪溝鎮從三四年前就開始推廣秸稈還田,使用專業機械在小麥、玉米收割的同時將秸稈打碎、并深耕到地下,這樣一來,秸稈經過腐爛發酵,可以提高土壤的肥力。但這項工作實行至今,全鎮的秸稈還田率也只有50%左右。
玉米秸稈還田粉碎不夠細,而且都翻在地表,影響了村民們冬季種小麥。再加上秸稈還田對土壤肥力的提升效果并不是立竿見影,需要一個過程。為此,姬廣發沒少聽村民們抱怨,甚至有已經進行秸稈還田的農民開始考慮下一年就不再花這份冤枉錢了。
治理秸稈焚燒問題重在"疏導" 需從源頭上解決
目前,全國都在治理大氣污染和禁止露天焚燒秸稈,針對大氣污染環境治理,山東相關政府部門就秸稈禁燒工作做了統一部署,按照“標本兼治、疏堵并舉”的原則,堅持全面防控與重點督察相結合,確保"不著一把火,不冒一股煙"。除了臨沂市,記者走訪發現,濟南、濱州、淄博等地在治理秸稈焚燒和大氣污染防治工作中,管理松散,在主要轄區路段、村頭,記者始終沒有見到一條有關"禁燒"和"大氣污染防治"的宣傳標語、也沒有見到一輛"禁燒"巡邏車、更沒有看到路邊有"禁燒"指揮部,甚至在采訪中記者看到有些村民直接在田間地頭或者公路兩側焚燒秸稈。
面對如此直截了當的焚燒現象,山東省環保廳大氣污染防治處處長肖紅也承認:秸稈焚燒在我省各地仍是一個亟待解決的現實難題。
山東省環保部門每年夏秋兩季都把秸稈焚燒作為重點工作來抓,在做好執法檢查的基礎上,嚴格落實責任追究,對秸稈焚燒出現火點較多的市、縣進行通報批評,約談相關政府責任人,并將禁燒情況與建設項目審批、農村生態文明建設示范掛鉤。對工作不力、出現大面積焚燒,特別是在重點禁燒區域內出現較多火點的,建議有關部門依法依紀追究相關責任。在2016年5月,山東省政府發布的大氣污染防治規劃相關行動計劃中,更是要求:到今年年底,全省秸稈綜合利用率提高到89%以上,全面禁止露天焚燒秸稈。對此,市、縣、鄉各級政府都感覺壓力很大。
山東省環保廳大氣污染防治處處長肖紅認為,治理秸稈焚燒問題重在"疏導",通過秸稈的綜合利用讓農民們"有利可圖",才能從根本上杜絕焚燒現象。
肖紅說,“你這個綜合利用沒有一個"疏"的途徑,光在"堵",最后秸稈不可能自己消滅。你得給一個政策,讓他從源頭上解決,怎么用,收集起來綜合利用啊。”
編后:
農村有句俗話:"十里不送草"。秸稈體積大不好運輸,又便宜如草芥,誰會干出力又賠錢的事呢?于是農民朋友焚燒秸稈成為祖祖輩輩的習慣。如今,霧霾加劇是舉國難題,即使深知秸稈焚燒污染空氣、易發火災,但由于農村勞力緊缺、回收價格偏低等原因,農戶們依舊鋌而走險,在輿論和行政壓力下照燒不誤!
目前河北省和天津市已經通過地方立法禁止焚燒秸稈,但是,專家和公眾對這種強硬的禁止治理方式并不樂觀,誰都知道,只靠圍追堵截,前腳查了后腳燒,根本解決不了問題。終結秸稈焚燒,還是要切實站在農戶的立場考慮問題。
在國外,美國、西歐等發達國家已經逐漸掌握了有效轉化秸稈的方法,比如將秸稈回收發電,或者作為建筑材料等。而國內目前也已經探索出以秸稈為原料的農村沼氣集中供氣工程、秸稈成型燃料、秸稈食用菌種植等能源化、燃料化、基料化利用。據了解,目前生物質電廠在我省已經有好幾家,秸稈作為其重要原料,不是不需要,而是供不應求,主要問題還出在運輸成本高上。據說現在秸稈壓縮工藝技術也已經有獲得專利的了,如果運輸成本問題解決了,那么農戶就能夠從秸稈回收中獲得實實在在的收益。當秸稈真正地變廢為寶的時候,有誰還愿意去焚燒"寶貝"呢?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