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網·閃電新聞6月19日訊 6月17日,農業農村部組織專家對煙臺萊州的高產田進行測產,“煙農1212”平均畝產880.89公斤,刷新農業農村部在山東實打測產最高紀錄。
中國農業科學院研究員趙廣才說:“品種很好,另外管理措施落實很到位。沒有病沒有蟲,今年我實地參加測產的地方是有陜西、山東和河北,山東產量是最高的。”
近年來,山東以高產廣適、優質強筋、抗旱節水、特色營養為四大育種方向,僅山東農科院就已育成新品種30余個。
綠色超強筋小麥——濟麥44
濟麥44是由山東省農業科學院作物研究所選育的超強筋小麥品種,具有超強筋、高產、廣適、抗病、抗逆等優點,連續三年為山東省第一大強筋小麥品種,2021年成為全國第一大強筋小麥品種。2022年,濟麥44在山東招遠實打畝產808.6公斤,刷新全國超強筋小麥高產紀錄,先后入選山東省和國家糧油主導品種,在2022年度全國優質專用小麥質量鑒評會上評分第一,2023年作為成長型品種入選《國家農作物優良品種推廣目錄》。
作為強筋麥,濟麥44苗期長勢旺,有利于形成較大群體;抗凍性較好;抗白粉病、抗倒性也非常突出。特別是適宜晚播的特點,能夠減少土傳病害的侵染風險,為玉米適期晚收創造條件,玉米每晚收1天,產量一般能增加20-30斤。
中強筋高產小麥——濟麥55
濟麥55是由山東省農業科學院作物研究所選育的高產優質小麥新品種,品質達到國家優質中強筋小麥標準。
相比中筋小麥品種濟麥22,濟麥55實現了產量和品質的大幅提升。在國家小麥品種區試中,濟麥55較對照品種濟麥22增產5.11%,多省多點畝產突破800公斤。2022年山東省東阿縣實打畝產805.87公斤,刷新了聊城市小麥高產紀錄;山東汶上縣種植大戶楊傳峰56畝濟麥55實收平均畝產876公斤;山西省永濟市實打畝產817.4公斤,刷新了山西省優質小麥高產紀錄。
今年6月13日,山東省農業農村廳組織有關專家對濱州鄒平市韓店鎮小宋村種植的1400畝濟麥55進行實打測產,平均畝產787.49公斤,創濱州市小麥高產紀錄。鄒平市小麥新品種展示田濟麥55平均比濟麥22畝增產71.6公斤,良種繁育田濟麥55比濟麥22畝增產57.6公斤。根據目前麥收情況,濟麥55比相鄰地塊其他品種畝增產200公斤以上,展現出高產穩產抗逆廣適的潛力。
抗旱、耐鹽堿小麥——濟麥60
濟麥60是山東省農科院作物所專門針對旱地、鹽堿地培育的小麥新品種,2018、2022年先后通過山東省、國家審定,在省、國家旱地組生產試驗中,均比對照增產7個點以上,位居所有參試品種第一。去年濟麥60在東營墾利區專家測產畝產460.98公斤,今年在墾利區黃河口鎮義和村,濟麥60經專家測產平均畝產497.1公斤,刷新了該品種上年成績,再創中度鹽堿地小麥單產新高。另外,專家組還在墾利區墾利街道和廣饒縣丁莊鎮分別進行了理論測產和實打測產,在輕度鹽堿地上畝產分別達585.83公斤和620.93公斤,實現了多年多點豐產穩產的目標。
山東省常年小麥種植面積6000萬畝左右,此外還有鹽堿地近900萬畝。2021年習近平總書記視察黃河三角洲時,提出要轉變育種觀念,由治理鹽堿地適應作物向選育耐鹽堿植物適應鹽堿地轉變。山東不斷加快耐鹽堿小麥新品種選育及推廣的步伐。濟麥60已在山東東營、德州以及河北省大面積推廣,為把白花花的鹽堿地變成金燦燦的大糧倉提供了強有力的品種支撐。
功能性小麥——濟紫麥2號
濟紫麥2號是由山東省農科院選育的功能性小麥。其母本是濟麥22,父本是紫麥2號,它繼承了雙親的優點,籽粒為紫色,產量、抗寒、抗倒等農藝性狀表現好。
紫小麥平常也叫黑小麥,具有“看得見的營養”和“看不見的營養”。“看得見的營養”也就是花青素,籽粒看起來是紫色的;“看不見的營養”是指鐵、鈣、磷、鎂、鉀、鋅、硒、錳等微量元素都遠遠高于普通小麥。紫麥全粉等面制品不僅脂肪含量和升糖指數較低,而且具有很好的抗氧化作用,有利于心腦血管健康。紫小麥全粉可以制作饅頭、面條、餃子、面包等各種美食,由于其低卡、飽腹感強、營養全面的優點成為三高人群、孕婦、兒童的首選主食。
6月4日,在安徽濉溪縣濉溪鎮黃橋村,專家組對300畝濟紫麥2號小麥田進行測產,濟紫麥2號平均畝產763.2公斤,這標志著濟紫麥2號首次實現從黃淮北片到黃淮南片的跨區域示范種植,并成功創造安徽省功能性小麥高產紀錄。
目前,山東省農科院選育的濟麥、魯原系列等小麥品種累計推廣約7億畝,年播種面積約占全國小麥面積的14%,山東小麥育種水平位居全國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