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網·閃電新聞7月6日訊 職業技能培訓是全面提升勞動者就業創業能力、緩解就業結構性矛盾的重要舉措,是培育經濟發展新動能的內在要求。
2019年,山東省印發實施方案開展三年的職業技能提升行動,行動于2021年結束。數據顯示,2019-2021年,山東省累計開展補貼性職業技能培訓651.8萬人次,支出培訓補貼資金近56億元,向6萬余家企業發放以工代訓補貼29.9億元,穩定崗位264.8萬個。
近日,山東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山東省財政廳聯合印發《關于落實職業技能培訓有關政策和資金保障工作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就職業技能提升行動結束至國家新一輪職業培訓政策出臺前的職業培訓政策銜接問題進行明確,并首次將就業困難人員作為獨立群體納入補貼性職業技能培訓范圍。
《通知》明確了職業技能提升行動專賬資金政策保障范圍。符合條件的勞動者參加政府補貼性職業技能培訓后取得相應證書(職業資格證書、職業技能等級證書、專項職業能力證書、培訓合格證書)的,給予每人每年不超過3次的職業培訓補貼(不區分資金來源)。同一職業(工種)同一等級一年內不可重復申領和重復享受。
以項目制培訓打造技能人才“練兵場”是本次政策一大創新點。《通知》規定,人社部門、財政部門可以通過項目制方式,向培訓機構、企業、高等院校或職業院校等整建制購買職業技能培訓項目。包括:圍繞“十大創新”“十強產業”“十大擴需求”以及新舊動能轉換重大工程、黃河流域高質量發展等戰略,開展各類急需緊缺高技能人才培訓;結合打造山東特色職業技能培訓品牌開展“金藍領”“魯菜師傅”“山東手造”“齊魯建筑工匠”“設施農業”、勞務品牌等特色培訓;對脫貧勞動力、殘疾人、去產能失業人員、黃河灘區遷建居民、即將刑滿釋放人員(刑期不足兩年的)和強制隔離戒毒人員等開展就業技能培訓;各市結合本市產業發展和轉型升級需求開展的各類職業技能培訓。具體實施細則由設區的市制定。
《通知》對加強政策資金保障銜接進行了部署安排。鼓勵支持“互聯網+職業技能培訓”模式,原則上技能培訓線上課時占比不超過總學時的40%。具體實施細則由設區的市制定;各地要根據年度工作任務和本地區資金保障能力,統籌開展職業技能培訓工作,審核同意開班的培訓項目要按規定及時落實培訓補貼。對2022年1月1日前已開展的政府補貼性培訓尚未落實培訓補貼的,要統籌資金逐步解決。
《通知》還進一步明確了職業培訓補貼資金來源。根據《通知》,政府補貼性職業技能培訓統籌使用就業補助資金、職業技能提升行動專賬資金、失業保險基金及其他用于職業培訓的資金。
另據了解,2022年4月發布的《山東省“十四五”職業技能培訓規劃》提出,“十四五”時期,山東省職業技能培訓工作將堅持德技并修、產業需求、就業導向、改革創新、統籌推進基本原則,緊盯完善終身職業技能培訓體系、促進職業技能培訓提質擴容等方面,靶向施策,精準發力。力爭到2025年,全省累計開展補貼性職業技能培訓500萬人次以上,其中農民工職業技能培訓150萬人次以上;新增取得職業資格證書或職業技能等級證書的人員要達到200萬人次以上,其中能夠達到高級技工、技師、高級技師的高技能人才要達到50萬人次以上,山東省高技能人才總量達到380萬人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