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網·閃電新聞4月25日訊 齊魯大地孕育了豐富的非遺文化、民間工藝。濰坊木版年畫、魯班鎖、淄博陶瓷、肥城桃木雕、臨沂柳編、曹縣漢服……在藝術家眼中,它們是一件件巧奪天工的珍品;在零售商眼中,它們被賦予了讓人怦然心動的價格;在孩子們求知若渴的眼神里,它們代表的獨特匠心與文化傳承醇厚綿延,讓人受益無窮。
以上諸般特性,因為“山東手造”的出現而完美融合在一起,并孕育出產業發展的創新活力——2022年山東省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擦亮“山東手造”品牌。今年3月發布的《“山東手造”推進工程實施方案》(以下簡稱《方案》)提出,到2025年,“山東手造”產業體系健全完善,創建國內知名的“山東手造”領軍品牌50個以上,形成國內具有重要影響的手造產業集聚區;“山東手造”還將納入到“好品山東”“好客山東”“美德山東”“好人山東”品牌體系,不斷擴大影響力和美譽度。《方案》的發布,意味著“山東手造”全面起勢,有助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更好地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
閃電新聞記者注意到,山東各地政府部門、手造企業、從業者也都在積極探索,想方設法增加“山東手造”附加值,打造完備的產業鏈條,助力相關產業實現新的更大提升。
在傳承創新中撬動產業“藍海”
山東擁有手造資源密集的“富礦”,眼前是潛力無限的產業“藍海”。打造“山東手造”品牌,絕不是簡單地將非遺或傳統工藝撿拾起來,而是要“傳承”和“創新”兼顧,使其更現代化、當代化、生活化,告別束之高閣的“收藏”屬性,更多為美好生活服務,這背后是一個廣闊的消費市場。
部分“山東手造”的走紅,正是找準了藝術和實用的結合點。近年來,曹縣這座位于魯西南的普通小城硬生生闖入了長期由廣州、成都、杭州等大城市壟斷的漢服市場,進而搶占了全國漢服市場份額的1/3,高性價比的親民價格讓漢服從小眾愛好成功“出圈”,步入尋常百姓家,曹縣也因漢服產業多了一個經濟發展新引擎。僅2021年1-8月,曹縣漢服產業銷售額已達24億元,占到全縣電商銷售額的10.48%,這座縣城正雄心勃勃地朝著“中國漢服之都”的目標邁進。
非物質文化遺產和傳統手工藝,不僅僅是一門門古老的手藝,更是在齊魯大地上傳承千年的生活美學,是代表山東齊魯文化的形象符號,傳承和創新的力量無時無刻不在閃現著它的光輝。
黑如漆、亮如鏡、薄如紙、叩如磬,由黃河同京杭大運河沉積形成的細膩紅膠泥燒制而成的德州黑陶,被美學家譽為“土與火的藝術,力與美的結晶”。近年來,德州市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指示要求,不斷拉長黑陶產業鏈條,實現由工藝品向精端藝術品轉變。德州黑陶不僅始終引領全國黑陶技藝發展潮流,還通過產業化發展不斷賦能美好生活。截至目前,德州市已有10多家黑陶生產廠家,產品種類超過1000種,市場份額占全國市場的60%以上,“中國黑陶城”已成為德州響當當的文化名片。
淄博市同樣有著深厚的陶瓷文化底蘊,近年來,淄博陶瓷產業不斷發展創新,品牌影響力日益提升。
天壇祈年殿形制的杯蓋,印有冬奧會徽的杯身,環繞著十種冬奧會比賽項目卡通圖案的杯碟——這個被作為北京冬奧會指定接待用瓷和饋贈禮品的“冬奧杯”,是來自淄博高新區的山東硅元新型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專門為北京冬奧會設計的。據設計人員介紹,“冬奧杯”的造型設計采用中國傳統的天、地、人三才觀,由杯蓋、杯身、杯碟三部分組成,寓意冬奧會的舉辦契合天時、地利、人和;杯蓋借鑒了天壇祈年殿的重檐結構,祈年殿在我國傳統建筑的規制里面是最高規格的,已經成為中華民族的文化符號;把手則將紅山文化的玉龍造型進行了符合人體工學的再設計。在材質選擇上,“冬奧杯”選用的是硅元材料自主研發、榮獲國際金獎的高端日用細瓷——高石英瓷,其熱穩定性、機械強度以及通透性都優于現在市面上的一般陶瓷品種,充分體現中國陶瓷技術的先進。
圖/北京冬奧會上的“山東好品”——作為指定接待用瓷和饋贈禮品的“冬奧杯”,來自瓷都淄博。
當傳統手工技藝與鄉村振興結合,不僅為后者提供了產業發展的機遇,同時也為新時代美麗鄉村建設,注入了精神力量。
蒲草、蘆葦、柳條,這些在外人看來再普通不過的材料,經由勤勞的雙手編織后,就變成了一件件栩栩如生、有著生命力的藝術品。位于淄博市桓臺縣起鳳鎮華溝村的山東龍圖家居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集生產、加工、外貿、銷售為一體的編織類家居用品綜合型企業,最早依托當地馬踏湖湖區豐富的自然資源,利用手工編織等傳統工藝生產各類收納筐、裝飾等生活用品。近年來,隨著綠色環保家居市場的不斷擴大,公司又增加了原生態的樹皮、木材、竹子、紙繩、麻繩等自然材質的產品,各類產品遠銷歐美、東南亞、中東等二十多個國家和地區,深受用戶歡迎。此外,公司還勇敢肩負起企業帶動鄉村振興的社會責任,不僅吸收附近村民到工廠上班,而且帶動殘疾人和老年人在家中進行編織,先后帶動就業達千余人。目前,公司正積極申報“山東手造·優選100”遴選活動,在促進非遺傳承的同時,助力鄉村產業振興。
打造新名片,走出“國際范”
山東是“人文沃土”,更是“手造沃土”,非物質文化遺產和傳統手工藝資源豐富,擁有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認定的“人類非遺代表作名錄”項目8個,國家級名錄186項,省級名錄1073項,市級名錄4121項,縣級名錄12758項,總量居全國前列。這些蘊含歷史基因、承載時代精神的“手造”項目,是推動優秀傳統文化“兩創”的重要抓手。同時,山東還有創新的數字科技能力、完備的三次產業結構、強大的市場需求等,這些都為發展“山東手造”提供了有力支撐。
只要找準了突破點,“小手藝”也能創造大財富。數據顯示,目前山東共有各類傳統工藝類企業和經營業戶119萬個,直接從業人員350余萬人,年產值1600億元左右。其中僅濰坊市就有400多家風箏生產企業,風箏及衍生品銷售額達20多億元,累計解決就業超2萬人。臨沭縣擁有372家柳編企業,形成眾多專業村鎮,外貿業務遍布120多個國家和地區。類似的企業還有曲阜的印章企業、菏澤的二胡企業、青島的小提琴企業……他們共同構成了“山東手造”厚實的產業基礎。
圖/4月17日,山東濰坊放飛“中國空間站”主題風箏,慶祝神舟十三號航天員太空歸來。(圖片來源:央視網)
今年3月初,山東正式啟動“山東手造”推進工程,提出發揮山東文化資源豐厚的優勢,依托非遺或傳統工藝,通過創意新造,探索文化活態傳承新模式,打造“山東手造”傳統手工藝區域公用品牌,培育手造產業,推動全省文化創意產業高質量發展,以更高層次、更深領域傳播中華文明、講好山東故事、傳好山東聲音。
按照《方案》,“山東手造”體驗中心建設,“山東手造”進高速服務區、進景區、進城市中心會客廳、進網絡營銷平臺等重點工作均已陸續展開。今年5月底,首批高速公路服務區“山東手造”旗艦示范點將實現運營。年底前,全省13家5A級景區和20家重點4A級景區將建設“山東手造”展示體驗銷售專區,明年實現所有有條件的4A級以上景區全覆蓋。同時,“山東手造·優選100”評選,中華傳統工藝博覽會,“振興傳統工藝·魯班杯”賽事等項目也將在年內開花結果,助推“山東手造”成為撬動產業、造福百姓、叫響品牌的山東新名片。我們還欣喜地看到,世博會、上合組織青島峰會、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近年來舉辦的重大會議上,“山東手造”相繼亮相、好評不斷。作為文化強省建設的題中之義,“山東手造”的產業之路將越走越寬,在頻頻“出圈”走向國際化的同時,成為動力強勁的產業新動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