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大眾日報·海報新聞
2019-08-25 09:50:08
國際人才競爭力,是衡量一個國家和地區經濟活力、創新能力和綜合競爭力的重要指標。近年來山東省引進外國人才規模不斷擴大、結構不斷優化、質量不斷提高。但與廣東、江蘇相比,在引才力度、人才數量和結構、平臺建設、創新創業環境等方面,仍存在一定差距。
來看這樣一組數據:
據《中國區域國際人才競爭力報告(2017)》,在境外專家占當地城鎮單位就業人員的比例方面,山東約為0.2%,而上海約為1.4%,北京約為1.0%,廣東和江蘇約為0.7%;
企業負責人、高級管理(技術)人員、科研人員占長期專家的比例,山東約為60%,天津約為88%,廣東、江蘇約為80%左右;
外來專家中最具創新性行業人才占比,山東約為40%,廣東約為78%,江蘇約為70%;
長期專家占境外人才比例,山東約為50%,廣東近90%。
對比之下,山東省引進國際人才數量相對較少,且結構不盡合理,文教類專家占比大,經濟類專家占比小。
如何增強山東省對國際高端人才的吸引力,讓山東引才更具“國際范”呢?這需要我們在掌握挖掘人才信息、完善人才引進制度、打造宜居工作生活環境等方面做好文章。
NO.1|壹 大數據精準引才
人才信息資源的掌握與挖掘,是推動國際人才集聚的關鍵環節。用好大數據,方能創新“聚才良方”,實現精準引才。
“云平臺”實現互聯互通。搭建國際人才大數據平臺,通過培育山東本土的國際化職業社交平臺、國際獵頭等途徑,網聯全球人才資源,實現大數據平臺上的國內外人才資源互聯互通。
大數據實現精準引才。創新國際人才信息的發現機制,構建全球人才的綜合性地圖、專業性地圖、區域地圖等,并與山東產業發展(特別是新舊動能轉換十強產業)進行信息關聯。運用云計算服務系統,構建國際人才引進、使用、流動的風險評估與預警機制。
用好大數據的預測機制。運用大數據構建人才集聚的預測機制,實施專項人才需求與短期人才需求預測,編制人才需求信心指數等,凸顯預測機制的前瞻性與戰略性,與國家戰略相配合。
NO.2|貳 用“好政策”搭“好平臺”
利用山東建設新舊動能轉換綜合試驗區的契機,用好政策,搭建平臺。
資助力度不能小。在引進國際一流的產業領軍人才(如諾貝爾獎獲得者或者某學科國際頂尖人才)和創新團隊時,項目研究經費應向廣東、江蘇等省份看齊。完善各個單位部門積極對接引進國際人才的專項基金政策,設立引進國際人才專項基金。采用“政府資助+股權+債權”方式,以政府資金撬動銀行、風險投資等社會資本投入,實現投資多元化。
平臺要與國際接軌。在現有國家級平臺和省級平臺的基礎上,建設一批世界級實驗室,吸引更多的世界500強企業來魯,在山東吸引跨國公司設立全球性或區域性研發總部,吸引并集聚全球一流人才及創新團隊。
建設海外人才離岸創新創業基地,充分利用海外高端人才,探索搭建院士工作站、諾貝爾獎獲得者工作站等,柔性引進海內外院士、諾貝爾獎獲得者等頂尖領軍人才。
投資高校就是投資人才。要提高高等教育水平,增加對高校的基礎設施和研發投入。在這一過程中,政府要重視對科研機構基礎設施、設備器材、教學服務等方面的投入,而不是簡單地利用高薪去吸引國際人才。
完善國際人才評價和激勵制度。圍繞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創新創業生態鏈,進一步創新國際人才評價、激勵制度。如構建市場化的國際人才評價體系,構建良好的創業融資環境,加強知識產權保護等。
NO.3|叁 軟環境不可或缺
北京正推進中關村大街國際人才社區建設,將打造國際高端人才公寓、特色街區,加強國際學校建設,健全國際人才服務體系,打造宜居宜業的“類海外”環境。
借鑒這樣的做法,在推動國際人才的無障礙居住和社區融入方面,山東也可考慮針對不同國際人才群體的集聚程度和文化的需求,在濟南、青島、煙臺等城市,規劃建設符合國際標準、具有山東特色的國際生活社區、國際消費街區。
這不僅包括建設一定數量的公園綠地和先進的國際交通體系,還要創造先進的國際通信條件和便利的國際交流合作基礎,使國際人才隨時隨地與國際產業發展的最新趨勢進行緊密溝通和聯系。
此外,要培育具有國際化的人文環境,建設容納多元文化的聚會場所;可試點社會力量舉辦外籍人員子女學校;完善國際人才醫療保障體系,降低國際人才就醫成本。
(原作者:山東省委黨校(山東行政學院)經濟學部副教授 孔憲香)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