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大眾日報·新銳大眾
2019-07-13 15:44:07
山東省直單位一位下派到榮成掛職的干部,發現基層各種協管員過多,7800多人,一年財政補貼2000多萬元,對此向榮城市委提出了整合建議。
在7月11日的山東省“萬名干部下基層”工作動員部署會議上,這位掛職干部的事跡,被介紹給即將奔赴基層的干部們。
大眾日報·新銳大眾記者在采訪中獲知,這位掛職干部叫張校林,于2017年10月自省委政法委下派到榮成掛職市委副書記,主要分管環保工作。盛夏時節,記者赴榮成采訪了張校林,深切感受到了一名長期從事機關工作的同志經過基層洗禮后的那種鎮定與干練,探尋到一位普通掛職干部自覺把思考融入實踐,把實踐運化為感悟的心路歷程。
張校林說,分管環保開始很糾結,但走進環保,更發現是一個矛盾對立統一體,一項工作從“決策”到“實踐”必須關注重點和難點……
初到基層,張校林和千百個掛職干部一樣,雄心勃勃,決心大干一場。但對于具體干什么,自己也是模糊的。張校林回憶說,當安排分管環保時,當時“心里涼了半截”,但作為共產黨員還是服從組織的分配。
走進“散亂污”,張校林發現,2017年,榮成市被列為“散亂污”的企業就有376家,作為海濱城市,這是自己都始料未及的。在“治”的問題上,有個叫“兩斷三清”(即斷水、斷電;清原料、清設備、清產品)的標準,也就是說,不管你是一臺剛剛生產的新設備,還是一臺老舊的廢鍋爐,從甲地轉移到乙地,就是“清”,否則就可能成為“假整改”,或成為被“問責”的依據。企業說,“你都叫我死掉了,還得叫我再花上一筆冤枉錢!”這就是現實。
層層抓落實,基層工作非常繁忙,導致各種“協管員”越來越多。2017年全市協管員隊伍共有13類7845人,工資發放是2839.74萬元,但一年提供的有效信息總共不到20條。張校林說,全市在工作落實中逐漸發現,除部分類別的協管員作用發揮較好外,大多工作效率不高。“這錢花得值不值”,他也問自己。
比如“協管員”之一的環保網格員隊伍建設問題,開始大家不滿意,但政府勇于面對問題,尋求改革路徑。2018年6月,榮成市采取政府購買社會化服務的模式對“協管員”隊伍進行整合。據統計,僅環保網格員一項,雖然人數從1000多人削減到159人,但不到半年時間就收到重要問題線索200余條,工作效率足足提升了10倍多!
基層干部考核“被問責”是個硬核話題。事實上,隨著基層“問責”的“量變”,帶來的卻是“效率”的“質變”。張校林說,一些同志因怕擔責,工作上放不開手腳,反而制約了工作的開展。對于這個問題,上下都有不同看法,榮成也一樣,感到不“問責”,可能就會“欠債”,但過于頻繁的“問責”,很有可能就會成為“問災”,干部思想上也在作斗爭。
在張校林看來,作為上級機關,在作決策的時候,既要具有普遍性,還要使其具有針對性,否則就會讓下面束手無策,難以落實。如在落實“兩斷三清”這一決策上,就要善于將普遍性的問題加以分解,找出它的針對性,防止上邊說個一,下邊就落實個一,最終導致政策不配套,出現“一刀切”。因此,作為一名機關干部,要真正弄清基層群眾缺什么、需要什么;作為部門之間必須搞好協調、及時溝通,這樣才能既使上級決策得到落實,又達到群眾的滿意。
張校林說,基層執法面臨是情與理的考驗,社會治理從“法制”到“法治”思維的跨越要有信心和決心……
治污中的“斷電”是個棘手的問題。張校林說,一段時間來,總感覺電力部門在“兩斷三清”的“斷電”上不夠配合,因為從國家相關部門到榮成市,明明要求必須對“散亂污”企業實施“兩斷三清”,而電力部門為什么不予執行?且怨氣很大,并拿出一堆文件說“電力部門也有規定,除非存在重大安全隱患才能斷電,如果強行斷電,用戶不僅拒交電費,還要投訴我們!”
“政策解讀糾結的事還有很多。”張校林說,“禁養”就是“禁止養殖”,是政府對某個區域實施的一項環境治理措施。某鎮部分養殖戶因缺乏對相關政策的理解,誤把“禁養”當成了“拆遷”,而對政府給予的補償政策和評估結果感到不滿。于是,就聯合30多家養殖戶一同起訴政府,并進行了多輪行政復議和訴訟。到目前為止,已長達兩年之久,政府仍在被告席上。
對此,張校林感慨,作為一名機關人員,決不能僅憑想象去判斷一個具體問題的簡單與復雜。如在“斷電”問題上,就并非如你想象,只要環保部門有要求,就可以不考慮其他部門的規定,一意孤行,必須事先搞好協調、溝通,達成共識。再如“處罰”問題,也并非如你想象,發現問題就能讓公安“抓人”,也是需要根據“移交”情況才能作出是否“處罰”決定。因此,一個看似簡單的事件,其背后可能隱藏著諸多復雜的法律問題;而一個看似復雜的事件,只要你依據法律去解決了,可能就是一個非常簡單的問題。
由此可見,在基層執法,僅懂得法律條文是遠遠不夠的,還必須自覺在法律的實際運用中剔除自我臆斷,在由“法制”思維向“法治”思維的跨越中,實現由“管制”思維向“服務”思維的轉變,真正做到政治效果、社會效果、法律效果相統一。
張校林說,來到基層,你必須融入這座城市,透過城市的一個個“口號”體味背后付出的艱辛和努力……
“自由呼吸、自在榮成。”是這座城市的形象口號。張校林說,這句話讓他百聽不厭,每聽一次都不由得要做上一次深呼吸。也正因為如此,榮成人締造了屬于他們的“全國文明城市”“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市”的神話,這背后也飽含著榮成環保人的奉獻,作為分管環保的基層干部他很自豪!
“當好人民群眾的‘店小二’。”在榮成大家都愛講這句話,張校林說,他們認為,只有真正把服務做到位、做到群眾心坎上,才能不被視為“官老爺”,才能真正贏得人民群眾的尊重與信任。在這樣的氛圍中,自己也嘗試著把冰冷的政策規定賦予一定的溫度再投入工作,還嘗試著運用“群眾觀點”站在人民立場上想問題辦事情,還真收到了不一樣的效果。
“讓‘江北第一虎’的精氣神在這代榮成人身上滿血復活。”榮成人的這種“霸氣”源于他們曾經擁有過的輝煌——“江北第一虎”的美譽。張校林說,在他們看來,往日的榮譽雖已成為“目標”,但爭當踐行新發展理念排頭兵的那股子精氣神不能丟。受其感染,他們的目標早已變成了自己的目標,他們的“那股子精氣神兒”早已變成了自己的激情和動力。
細數這一句句富有激情的話語,張校林說,作為“外地人”,不知不覺與當地人走到一起,血液里就像涌動著榮成人的那股子甘于奉獻、勇于拼搏、敢為人先的精氣神,想不前行都沒有理由。
選派干部下基層,是山東省解決當前經濟社會發展突出問題、破解制約高質量發展瓶頸的重要舉措。干部下去要如何發揮作用?應在哪些地方著力?這是首先要解決的問題。張校林認為,解決這個問題非常有必要,否則你到基層就可能只是個“勞力”,但這個在基層根本不缺。基層缺的是那些善于通過觀察與思考,真正能把上邊的“決策”傳下去、下邊的“實情”帶上來的人,并且通過他們的這種往復傳帶,最終使基層的經驗得到推廣,問題得到解決,使上級的決策更加準確,落實更加有效。這樣才能向省委遞上一份合格的答卷!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