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成人精品综合在线观看,欧美成a人片在线观看久,亚洲αv在线精品糸列,国产美女露脸口爆吞精

全部

省委、省政府印發《“健康山東2030”規劃綱要》

來源:大眾日報

作者:

2018-02-11 07:03:02

近日,省委、省政府印發了《“健康山東2030”規劃綱要》,要求各地各部門結合實際貫徹落實。

《“健康山東2030”規劃綱要》內容如下:

為貫徹落實健康中國建設戰略部署,深入推進健康山東建設,切實提高人民健康水平,根據《“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制定本規劃綱要。

第一篇 規劃背景

第一章 健康形勢

健康是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的必然要求,是經濟社會發展的基礎條件,是國家富強、民族振興的重要標志,也是人民群眾的共同追求。

省委、省政府歷來高度重視人民健康,將其作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中之重,納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內容,統籌謀劃、整體推進。先后開展了兩輪“健康山東行動”,以健康為導向的綜合治理體系基本形成。持續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大力推進健康服務業發展,醫療衛生服務水平明顯提升,醫療保障能力不斷增強,居民健康狀況持續改善。扎實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協調城鄉融合發展,健康發展環境有了較大改善。截至2016年年底,全省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7.7萬所,擁有床位54.3萬張,衛生技術人員64.3萬人,千人口床位數、執業(助理)醫師數和注冊護士數分別達到5.45張、2.46人、2.70人。全省人均預期壽命達到78.5歲,嬰兒死亡率、5歲以下兒童死亡率、孕產婦死亡率分別降至4.53‰、5.58‰、12.62/10萬,主要健康指標提前實現聯合國千年發展目標,居全國前列。

工業化、城鎮化、人口老齡化、生態環境及生活方式變化等,為人民群眾健康帶來了一系列新問題,對維護和促進健康提出了一系列新挑戰。我省老齡人口總量居全國首位,健康服務需求旺盛;結核、乙肝等重點傳染病發病數量依然較多,新發傳染病傳播風險依然嚴峻;慢性病上升趨勢明顯,導致的疾病負擔日趨加重,惡性腫瘤、腦血管疾病、心臟病占居民死因構成的75%;居民生活節奏不斷加快,心理應激因素日益增加,精神障礙導致的社會問題凸顯;居民生產生活環境中的健康危險因素比較復雜,職業安全、環境污染、食品藥品安全等問題疊加;人群整體健康素養水平不高,城鄉、區域差異較大;健康服務供給總體不足,優質資源不突出,健康領域內部發展的整體性和均衡性、健康與經濟社會環境發展的協調性和可持續性有待增強;以健康為導向的公共政策還不完善,大健康格局尚未形成。人民群眾健康意識日益增強、健康需求日益增長,迫切需要倡導以大健康理念引領全民健康生活,在更全方位、更高層次、更寬領域統籌健康山東建設,全面提高人民群眾健康水平,促進全民健康與經濟社會和自然生態的協調發展,為人民創造更加美好生活。

第二章 發展機遇

未來15年,是推進健康山東建設的重要戰略機遇期。黨中央、國務院對衛生與健康事業空前重視,從戰略和全局高度提出建設健康中國的宏偉目標,衛生與健康事業的基礎性地位更為凸顯;全面深化改革,政府職能加快轉變,社會力量更為廣泛地參與健康領域,健康融入所有政策的理念越來越被廣泛認同,衛生與健康事業發展環境不斷趨好;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衛生與健康事業正成為助推實現“雙中高”的新引擎和新動力;健康與其他行業加速融合,健康領域科技不斷創新、新一代信息技術廣泛應用,給健康山東建設提供了更廣闊空間和更強勁動力;通過兩輪“健康山東行動”的實踐,逐步構建起了“政府主導、部門分工、分級負責、屬地管理”的健康推進機制,成為推動健康山東建設的重要經驗。因此,必須全面貫徹“以基層為重點,以改革創新為動力,預防為主,中西醫并重,把健康融入所有政策,人民共建共享”的衛生與健康工作方針,搶抓歷史機遇,大力推進健康山東建設,為奮力開創經濟文化強省建設新局面提供堅實的健康保障。

第二篇 總體戰略

第三章 指導思想

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緊緊圍繞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牢固樹立和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堅持正確的衛生與健康工作方針,堅持“共建共享、全民健康”的戰略主題,著眼“健康事業、健康產業”兩翼互動,以普及健康生活、優化健康服務、營造健康環境、發展健康產業、健全健康支撐為重點,把健康融入所有政策,加快轉變健康領域發展方式,構建政府主導、社會共建、公眾參與的健康服務體系,形成有利于健康的體制機制、經濟發展方式、社會治理模式、生活方式和生態環境,全方位、全周期維護和保障人民健康,大幅提高健康水平,顯著改善健康公平,為實現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程中走在前列的任務目標奠定堅實的健康基礎。

主要遵循以下原則:

——堅持健康優先,融入所有政策。把增進人民健康作為經濟社會發展的基本出發點,將促進健康的理念融入公共政策制定實施的全過程,加快形成有利于健康的生活方式、生態環境和經濟社會發展模式,實現健康與經濟社會良性協調發展。

——堅持問題導向,深化改革創新。圍繞影響我省居民健康的主要因素、制約衛生與健康事業發展的重大體制機制問題以及群眾最迫切的健康需求,

補齊短板,深化改革,全力推進理論創新、制度創新、管理創新和技術創新,加快新舊動能轉換,推動衛生與健康事業高效、綠色、集約發展。

——堅持公平公正,促進均衡發展。堅持基本醫療衛生制度的公益性,以基層為重點,推動健康領域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逐步縮小城鄉、地方、人群間基本健康服務和健康水平的差異,重點關注貧困人口、流動人口、殘疾人等特殊人群的健康需求,實現全民健康,促進社會公平。

——堅持政府主導,全民共建共享。強化政府在健康領域的保障、管理和監督責任,從供給側和需求側兩端發力,整合全社會資源,強化個人的健康意識和責任,廣泛宣傳動員、凝聚社會共識、激發市場活力,形成人人參與、人人建設、人人共享的健康新生態。

第四章 戰略目標

到2020年,全面建成覆蓋城鄉居民、符合山東特點的基本醫療衛生制度,健康服務體系完善高效,初步形成健康融入所有政策的氛圍和全民參與、齊抓共管的健康管理模式,基本形成內涵豐富、結構合理的健康產業體系,健康環境持續改善,全民健康素養水平顯著提高,主要健康指標居于全國前列。

到2030年,促進全民健康的制度體系更加完善,健康生活方式得到普及,健康服務質量和健康保障水平不斷提高,健康產業繁榮發展,健康公平基本實現,健康領域發展更加協調,主要健康指標超過高收入國家平均水平。具體實現以下目標:

——健康水平顯著提升。人民身體素質明顯增強,健康期望壽命顯著提高,人均預期壽命達到81歲左右。城鄉居民健康差異進一步縮小。

——健康行為全面普及。健康知識進一步普及,居民健康理念進一步形成,掌握更多健康技能,生活方式更加健康,居民健康素養水平達到32%。

——健康環境持續優化。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全省大氣、水污染得到有效控制,人居環境不斷改善,食品藥品、生活飲用水安全得到保障,公共安全環境持續改善,生產生活環境更加優美。

——健康服務優質高效。建立整合型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和完善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體系,推動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深度融合,服務能力全面提升,服務供給更加高效,服務內涵更加豐富,滿足群眾多元化多層次健康服務需求。

——健康保障公平持續。健康保障體系更加健全,基本消除全省健康保障水平的城鄉、區域和人群差異,個人衛生支出占衛生總費用的比重下降到25%左右。

——健康產業更具活力。建立起體系完整、特色鮮明、結構優化的健康產業體系,產業發展環境進一步優化,產業水平和層次明顯提升,群眾健康消費能力明顯增強,成為新的經濟發展增長點。

——健康治理科學高效。有利于健康的政策法律體系進一步健全,健康科技創新能力整體提升,健康影響評價評估制度等健康領域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基本實現現代化,多元衛生與健康治理機制逐步形成。

表1 健康山東建設主要指標

領域指 標2015年2020年2030年

健康水平人均預期壽命(歲)7879左右81左右

嬰兒死亡率(‰)4.774.03.0

5歲以下兒童死亡率(‰)6.035.03.3

孕產婦死亡率(1/10萬)13.0410.07.1

城鄉居民達到《國民體質測定標準》合格以上的人數比例(%)91.592.095.0

健康生活居民健康素養水平(%)122232

經常參加體育鍛煉的人數比例(%)203843以上

人均體育場面積(平方米)1.82.02.5

青少年學生體質健康標準達標優秀率(%)4.8610.025.0

健康服務與保障重大慢性病過早死亡率(%)14.3比2015年降低10%比2015年降低30%

每千常住人口執業(助理)醫師數(人)2.412.703.30

每千常住人口注冊護士數(人)2.583.375.0

每萬常住人口全科醫師數(人)124

65歲及以上老年人健康管理率73.0275.085.0

個人衛生支出占衛生總費用的比重(%)31.9428左右25左右

健康環境設區市城市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率(%)48.562.0持續改善

重點流域水質達到或好于Ⅲ類水體比例(%)53.0161.5持續改善

藥品抽檢合格率(%)97.097.598.0以上

重點食品抽檢合格率(%)97.097.598.0以上

主要農產品檢測合格率(%)9696以上98以上

健康產業健康服務業總規模(萬億元)—12

第三篇 普及健康生活

第五章 加強健康教育

第一節 普及健康知識

建立完善政府牽頭、部門協作、群眾參與的健康教育工作機制,將健康元素全方位融入到公眾生產生活,以社區、農村、學校為重點,以推進健康城市、健康村鎮建設和開展健康促進示范縣(市、區)創建活動為抓手,面向廣大城鄉居民,廣泛普及健康知識。加強健康知識傳播,建立健康知識和技能核心信息發布制度,借助廣播電視頻道開設一批公益健康欄目,報刊報紙推出一批健康專欄,拓展健康教育新媒體宣傳渠道,每個縣(市、區)建立一個健康教育基地,每個村(社區)建成一個健康教育專欄。到2030年,全省80%的縣(市、區)達到省級健康促進示范縣(市、區)標準,居民基本健康知識知曉率達到90%以上。

第二節 提升全民健康素養

健全覆蓋全省的居民健康素養和生活方式監測體系,形成適應不同人群、不同層次的健康教育方法和策略。將健康素養納入高中以上入學和各類入職等測評體系,將健康素質測評納入教育測評體系。把握健康信息傳播主渠道,探索建立健康顧問審核機制,打擊不實和牟利性誤導宣傳行為。將健康教育和健康干預融入醫療機構診療全過程,強化個體健康生活方式指導及干預,實現全程健康管理。到2030年,健康促進工作全面推開,覆蓋全省所有鄉鎮(街道),居民健康素養水平達到32%。

第六章 塑造健康生活方式

第一節 開展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動

開展“一評二控三減四健”專項行動,即定期進行一次健康評估,自覺控煙控酒,適度減少鹽、油、糖的攝入量,促進健康口腔、健康體重、健康骨骼與健康心理。倡導“個人是自己健康第一責任人”理念,指導居民加強自我健康管理。發展壯大基層健康指導員隊伍,推廣促進健康生活的適宜技能和輔助用品,創建健康支持性環境。

開展健康狀況評估。推廣體重、腰圍、血壓等健康指標自助檢測。全面實施35歲以上人群首診測血壓制度。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普遍開展血糖血脂檢測、口腔檢查、簡易肺功能測定和大便隱血檢測等服務。規范常規體檢服務,建立行為危險因素評估、體格檢查和健康干預相結合的健康管理機制。

強化控煙控酒。綜合運用價格、稅收等手段提高控煙成效。開展控煙宣傳教育,推進無煙環境建設。推廣戒煙熱線,強化控煙監督執法,全省二級以上公立醫院普遍開設戒煙門診,黨政機關、教育、醫療衛生機構和健身場所全面建成無煙場所。加強限酒健康教育,實施有害使用酒精監測。到2030年,實現室內公共場所全面禁煙,15歲以上人群吸煙率降低到20%,高風險飲酒比例降低到10%以下。

推動減鹽、減油、減糖。全面普及膳食營養知識,發布適合不同人群特點的膳食指南,推廣膳食結構多樣化的健康消費模式,建立完善居民營養與健康監測機制,完善社區公共營養和臨床營養干預體系。居民每日食鹽攝入量降到9克以下。

促進健康口腔、健康體重、健康骨骼、健康心理。倡導終身口腔健康理念,加強兒童、老年人等重點人群口腔健康服務。普及維持健康體重知識,引導居民通過合理膳食和科學運動開展自我體重管理。推動醫療機構開設醫學減重門診和運動指導門診。推廣健骨操等適合不同人群的健康保健操。發揮專業機構作用,提高精神障礙的早期發現與治療能力。鼓勵社會資本開設心理咨詢室。到2030年,實現社區與重點人群心理健康咨詢服務全覆蓋。所有縣(市、區)將心理援助內容納入12320熱線,所有學校普遍設立心理咨詢與心理危機干預中心(室)并配備專(兼)職教師,用人單位將心理健康知識納入崗前和崗位培訓

第二節 減少不安全性行為和藥物濫用

強化社會綜合治理。以青少年、育齡婦女及流動人群為重點,開展性道德、性健康和性安全宣傳教育和干預,將未婚青少年納入免費避孕服務范疇。加強對性傳播高危行為人群的綜合干預,減少意外妊娠和性相關疾病傳播。普及有關毒品危害、應對措施和治療途徑等知識,嚴厲打擊各類毒品犯罪活動,提高公眾特別是青少年識毒拒毒防毒能力。完善戒毒服務,健全戒毒等管理體系,早發現、早治療成癮者。加強戒毒藥物維持治療與社區戒毒、強制隔離戒毒和社區康復的銜接。建立完善集生理脫毒、心理康復、就業扶持、回歸社會于一體的戒毒康復模式。規范使用鎮靜催眠藥和鎮痛藥等成癮性藥物,預防藥物依賴,增強藥物依賴的治療服務。

第七章 提高全民身體素質

第一節 完善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體系

大力實施全民健身國家戰略,實現基本公共體育服務均等化。制定全民健身評價指標體系,納入精神文明建設以及文明城市、衛生城市、健康城市、文明村鎮、文明單位、文明家庭、文明校園和美麗鄉村建設的內容并根據情況加大權重。制定《公共體育設施建設規劃》,并納入城鎮總體規劃,統籌推進公共體育場、全民健身中心、足球場地設施、農民體育健身工程、社區多功能運動場建設,居住區全面配建公共體育設施。構建縣、鄉、村三級公共體育設施網絡和城市社區健身圈。推進公共體育設施免費或低收費開放。開展全民健身志愿服務活動,扶持和引導基層社會組織發展,推行社會體育指導員掛靠站點制度。到2030年,人均體育場面積不低于2.5平方米,城市社區建成10分鐘健身圈,全省基層體育站點達到每萬人12個以上,社會體育指導員數量占總人口的3‰,實現公共體育服務全覆蓋。

第二節 廣泛開展全民健身運動

制定落實全民健身實施計劃。推行《國家體育鍛煉標準》,普及科學健身方法,實現全民健身生活化。組織開展省、市、縣三級全民健身運動會和各類人群綜合性賽事,鼓勵開發適合不同人群、不同地域和不同行業特點的特色運動項目,開展“一市一品牌、一縣一特色”全民健身特色品牌創建活動,扶持推廣太極拳、健身氣功等民族民俗民間運動項目。實施校園健身行動計劃,提高青少年身體素質,基本實現青少年熟練掌握1項以上受益終身的運動技能。完善老年人健身保障體系,以村(社區)為單位普遍開展適合老年人的體育健身活動。大力實施“助殘健身工程”。廣泛建立職工體育俱樂部和體育健身團隊,倡導每周健身3次以上,每次不少于1小時。引導和支持“互聯網+體育”發展,在醫保基金結余比較多的地方,開展醫保卡用于大眾化、基礎性健身消費。到2030年,群眾體育健身意識普遍增強,參加體育鍛煉的人數明顯增加,經常參加體育鍛煉的人數占全省總人口的43%以上。

第三節 促進體醫融合

實施運動促進健康行動計劃,促進體醫結合疾病管理與健康服務模式的建設,將健康教育、醫學檢查、體能測評、體質與健康監測和運動管理有機融合。完善國民體質健康監測體系,實現鄉鎮(街道)國民體質檢測網絡全覆蓋。加強科學健身指導服務平臺建設,提升科學健身指導水平。制定發布體育健身活動指南,實施“全民健身技能入戶工程”,建立完善針對不同人群、不同環境、不同身體狀況的運動處方庫。統籌基層公共體育和公共衛生服務資源,分階段、分步驟實施老年人、青少年、職工、弱勢群體等非醫療健康干預,逐步形成以體育健身知識宣傳、運動技術培訓和指導、運動營養和健康指導為主要內容的專業化體質健康干預體系。實施“殘疾人康復體育關愛家庭計劃”,推廣普及適合殘疾人身心健康的體育健身項目和健身方法。在公共體育場所配置適合殘疾人特點的健身器材和路徑。

第八章 保障學生健康

第一節 加強學校健康教育

將健康教育納入國民教育體系,作為所有教育階段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執行健康教育“五落實”(即場地、課時、課本、教師、教案落實)。建立學校健康教育兼職教師制度,培養健康教育師資。到2030年,中小學生健康知識知曉率達到90%以上,健康行為形成率達到70%以上。

第二節 加強學校衛生與健康管理

將學校衛生工作納入教育發展的總體規劃,推進健康促進校園建設工程。建立健康巡查制度,加強學校衛生管理。規范設置校醫院、衛生所、衛生室、心理咨詢室等師生健康服務機構和人員。凈化學校周邊環境,預防校園傷害與暴力。到2030年,學校體育場地設施與器材配置達標率達到100%,所有中小學校和托幼機構均配備滿足需要的校醫(健康教師)和心理輔導員,所有學校普遍設立心理咨詢與心理危機干預中心(室)并配備專(兼)職教師,健康促進學校達標率85%以上。

第三節 促進學生身心健康

完善學生健康體檢制度,開展學生常見病篩查與早期干預。組織開展免費口腔健康檢查,推廣簡便適宜的口腔疾病預防和治療措施,中小學生患齲率控制在17%左右。堅持學生眼保健操制度,開展青少年視力低下防治工作。加強中小學營養健康教育,引導學生均衡膳食和進行體重干預,支持各地因地制宜制定滿足不同年齡段在校學生營養需求的食譜指南,鼓勵和支持各地開展針對家庭困難學生的營養改善計劃。推動開展學生心理健康測評,建立家校聯動干預機制。實施學生體質提升計劃,學生校內每天體育活動時間不少于1小時。到2030年,青少年學生每周參與體育活動達到中等強度3次以上,學生體質健康標準達標優秀率25%以上。

第四篇 優化健康服務

第九章 加強全民均等化的公共衛生服務

第一節 完善公共衛生服務體系

優化區域公共衛生服務資源配置。加強各級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精神衛生中心、采供血機構、婦幼保健機構等專業公共衛生機構建設。強化醫療機構的公共衛生職責,規范醫療機構公共衛生服務,加強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公共衛生服務能力建設,促進專業公共衛生機構、醫院、基層醫療衛生機構三者間的無縫銜接,實現醫防結合。完善專業公共衛生機構和醫療機構開展公共衛生服務的補償機制,引導科研機構、企業、社會組織通過購買服務參與公共衛生工作。

第二節 強化重大疾病綜合防控

加強重大傳染病防控。建立完善以傳染病疫情監測、風險評估、信息共享、疫情公開、疫情處置、患者診療等為主要內容的綜合監測管理體系。規范疫苗預防接種管理,適齡兒童國家免疫規劃疫苗接種率繼續保持在90%以上。允許有條件的地方,分階段逐步增加第一類疫苗種類。建立預防接種異常反應補償保險機制。加強艾滋病和性病防治,艾滋病疫情保持低流行水平,梅毒等重點性病發病率控制在全國平均水平以下。建立結核病綜合防治服務模式,加強耐多藥肺結核發現、治療與管理,全省肺結核疫情持續下降。加強乙型肝炎防治,15歲以下兒童乙肝病毒感染率維持在較低水平。有效應對麻疹、猩紅熱、手足口病、流感等重點傳染病,控制流行性出血熱、布魯氏桿菌病等自然疫源性疾病,防范埃博拉、中東呼吸綜合征、黃熱病、寨卡等新發與輸入性傳染病。鞏固消除瘧疾成果,維持無本地病例狀態。落實食鹽加碘和改水降氟等綜合防治措施,保持控制和消除重點地方病。

推進慢性病綜合防治。加強慢性病綜合防控示范區建設,全省建成100個國家及省級示范區。規范實施重點慢性病危險因素干預,推動開展適齡人口高危人群早期篩查與隨訪。實施高血壓、糖尿病規范管理,探索開展血脂異常管理。逐步將癌癥、心腦血管疾病等重大慢性病早診早治適宜技術納入診療常規。到2030年,實現全人群、全生命周期的慢性病健康管理,總體癌癥5年生存率提高15%以上,心腦血管疾病病死率和致殘率顯著降低。

加強嚴重精神障礙患者報告登記和救治救助管理,全面推進精神障礙社區康復服務,促進精神障礙患者回歸社會。建立心理問題早期識別發現與干預機制,推動抑郁癥、焦慮癥等常見精神障礙規范治療與系統管理。到2030年,嚴重精神障礙患者應收盡收、應管盡管、應治盡治,管理率、治療率力爭達到100%,抑郁癥治療率大幅提高。

第三節 促進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均等化

繼續實施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和重大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建立健全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動態調整機制和經費保障機制,不斷完善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績效評價機制,提高服務質量、效率和均等化水平。以服務對象為核心,加強項目間整合和銜接,不斷豐富和拓展本地服務項目內容,將一些服務對象廣、干預效果好、成本效益高的項目納入服務范圍,擴大人群覆蓋范圍,落實流動人口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采取有效預防干預措施,實現城鄉居民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均等化。

第四節 完善計劃生育服務管理

促進生育政策和相關經濟社會政策配套銜接,統籌推進計劃生育服務管理制度、家庭發展支持體系和綜合治理機制改革,實施政府、社會和公民多元共治,增進家庭和諧幸福,促進人口長期均衡發展。改革計劃生育服務管理方式,建立完善包括生育支持、幼兒養育、青少年發展、老人贍養、殘疾照料在內的家庭發展政策和服務體系。建立健全出生人口監測機制,引導育齡群眾負責任、有計劃地生育。完善人口和計劃生育政策及其配套經濟、社會體系,推進計劃生育服務與孕產期保健、生殖健康服務相結合,實施全程服務、精準服務、個性服務,不斷滿足群眾計劃生育服務需求。完善計劃生育家庭獎勵扶助制度和特別扶助制度,實行獎勵扶助標準動態調整,加強對計劃生育特殊家庭在經濟扶助、養老保障、醫療保障、精神慰藉等方面的扶助關懷。健全流動人口動態監測,落實流動人口計劃生育服務制度。嚴厲打擊非醫學需要的胎兒性別鑒別和選擇性別人工終止妊娠行為,綜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別比,到2030年,全省出生人口性別比實現自然平衡。

第五節 健全口岸公共衛生體系

建立傳染病疫情信息智能監測預警、口岸精準檢疫的口岸傳染病預防控制體系,完善口岸與地方的聯防聯控機制,控制和應對境外輸入傳染病。加強國際旅行健康指導與服務,建成國際一流的旅行健康服務體系,保障出入境人員健康安全。

第十章 提供優質高效的醫療服務

第一節 完善醫療衛生服務體系

優化醫療資源配置。重點布局,整合共享,提供均等化的危急重癥、疑難病癥診療和高水平專科醫療服務,基本實現優質醫療資源配置均衡化。縣域內基本醫療衛生資源按常住人口和服務半徑合理布局,實現人人享有均等化的基本醫療衛生服務。大力推進醫療聯合體、醫療共同體建設,整合推進區域醫療資源共享。到2030年,全面建成體系完整、分工明確、功能互補、密切協作、運行高效的整合型醫療衛生服務體系。

打造優質資源集群。實施醫學高地創新提升工程,高水平規劃建設濟南國際醫學科學中心,打造區域內集醫教研、預防保健、健康旅游、康復養老為一體,布局合理、專業互補、資源共享的現代化、國際化綜合醫療服務中心。在已規劃建設7個省級區域醫療中心基礎上,努力爭創國家級綜合、專科區域醫療中心。加強重點專科、專病專科和特色專科建設,實施差異化發展戰略,做大做強優勢專科,形成優質醫療資源集群,打造1小時優質醫療服務圈。到2030年,打造100個左右的省級特色專科,力爭婦兒、眼耳鼻喉、心血管、血液、內分泌、器官移植、生殖醫學、腫瘤精準治療等專業診療水平實現國內領先。

夯實基層醫療基礎。將基層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建設納入城鄉建設整體規劃,完善以縣醫院為龍頭、鄉鎮衛生院為樞紐、村衛生室為基礎的農村醫療衛生服務網絡和以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為基礎的城市社區衛生服務網絡,全面形成較為完善的15分鐘基本醫療衛生服務圈。持續推進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標準化建設,實現同質化基本醫療衛生服務全覆蓋。加強統籌協調,推進鄉鎮衛生院和村衛生室、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和社區衛生服務站緊密型一體化管理,提高區域基層衛生整體性和協調性,實現城鄉基本醫療衛生服務均等化。

加強急救體系建設。加大政策扶持,科學論證與設置急救站點,打造專業化急救隊伍,形成指揮統一、調度科學、布局合理、服務規范、運行高效、功能完備的院前急救體系。以提升急性心腦血管疾病和意外傷害醫療救治能力為重點,突出基層能力建設,加強院前急救與院內急診的有序銜接,建立完善心腦血管等急性疾病多學科診療模式。

第二節 轉變醫療衛生服務模式

建立防治結合服務新模式。完善專業公共衛生機構、綜合和專科醫院、基層醫療衛生機構“三位一體”的重大疾病防控機制,實現信息共享、互聯互通,推進重大疾病“防、治、管”整體融合發展。將預防性服務融入疾病診療全過程,更加關注心理干預,推廣使用營養處方、運動處方、心理處方。加強艾滋病、結核病及新發、輸入性傳染病定點醫療救治網絡建設,提高規范治療率。全面實施心腦血管疾病和食管癌、胃癌、大腸癌、肺癌等重點癌癥院內機會性篩查。推動癌癥中心、卒中中心、胸痛中心建設,完善診療模式,提高重點慢性病醫療救治水平。

建立醫療服務新模式。加強醫療衛生機構協同發展,建立不同層級、不同類別和不同舉辦主體醫療衛生機構目標明確、權責清晰的分工協調機制,打破層級和專業限制,逐步建立上級專科、基層全科、公共衛生及健康管理“專全結合、醫防結合”的診療服務模式,實現預防-治療-康復-長期護理等全鏈條服務。建立完善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制度,落實家庭醫生簽約服務,不斷豐富簽約服務內涵,到2030年,基本實現人人擁有家庭醫生。加快醫療衛生領域軍民融合,積極發揮軍隊醫療衛生機構作用。

第三節 提升醫療服務質量

建立國內領先、與國際接軌的醫療質量管理與控制體系。健全覆蓋主要專業的省、市醫療質量控制組織,建設醫療質量管理與控制信息化平臺,加快推進質控規范化,實現全行業全方位精準實時管理與控制。推進區域性臨床檢驗、醫學影像、心電診斷、消毒供應等共享中心建設。建立與醫院整體發展相適應的臨床路徑管理工作體系,主要醫療服務質量指標達到國內領先水平。健全完善藥事管理制度,規范合理用藥。保障臨床用血安全,基本實現醫療機構檢查、檢驗結果互認。加強醫療服務人文關懷,構建和諧醫患關系。

第十一章 充分發揮中醫藥獨特優勢

第一節 發展中醫養生保健治未病服務

加強中醫養生保健服務體系建設。實施中醫治未病健康工程,充分發揮中醫藥在治未病中的主導作用,將中醫藥優勢與健康管理結合,探索融健康文化、健康管理、健康保險為一體的中醫健康保障模式。到2030年,二級以上中醫醫院治未病科設置全覆蓋,在有條件的綜合醫院、婦幼保健機構設立治未病中心。推動中醫養生保健服務行業組織建設,支持社會力量舉辦規范的中醫養生保健機構,鼓勵中醫醫院、中醫醫師為中醫養生保健機構提供保健咨詢、調理和藥膳等技術支持。開展中醫藥健康文化推進行動。創建中醫藥特色醫養結合機構,建設一批醫養結合示范基地。發揮中醫藥在疾病康復中的核心作用,加強中醫康復醫院建設,普及中醫醫院康復科室。

第二節 提高中醫醫療服務能力

加強中醫醫療服務體系建設。每個設區市至少設置一所市辦三級甲等中醫醫院,能夠提供急危重癥、疑難病癥中醫診療服務。每個縣級區域原則上設置1所縣辦中醫醫院。實施中醫臨床優勢培育工程,創建1-2個國家級區域中醫(專科)診療中心,打造一批省級中醫專科專病診療中心。深化中醫優勢病種收費和支付方式改革,建立支持中醫藥特色優勢充分發揮的體制機制,逐步打造中醫優勢病種治療體系。建設中西醫結合創新研究平臺,開展中西醫臨床協作試點,建立重大疑難疾病中西醫聯合攻關協作機制,積極發揮中醫藥在重大疾病治療中的協同作用。加強中藥飲片和中藥院內制劑質量監管,鼓勵中藥院內制劑開發和使用,建立中藥制劑全省調劑使用工作機制。

實施基層中醫藥服務能力提升工程,到2030年,100%的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能夠提供中醫藥服務,100%的鄉鎮衛生院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設置中醫藥綜合服務區(國醫堂、中醫館),基層醫療衛生機構中醫診療量占同類機構診療總量達到30%。

第三節 推進中醫藥繼承創新

實施中醫藥傳承創新工程。加強齊魯歷代中醫藥名家學術思想、臨床經驗以及傳統制藥、鑒定和炮制技術的整理研究,實施名中醫藥專家傳承工作室建設項目。建立系統完善的齊魯中醫藥文獻資源庫和山東民間中醫藥保護名錄庫,挖掘和發展齊魯中醫藥學術流派。凝練中醫藥精準醫療技術,實施經典傳承、經方運用和經驗傳授的“三經傳承”戰略。開展師承教育,實現師承教育常態化和制度化,造就一批醫德高尚、技術精湛、療效顯著的中醫藥骨干人才。支持中醫藥醫療、教學和科研機構傳承創新能力建設,建立多學科、跨部門共同參與的中醫藥協同創新體制機制。深化中醫基礎理論、辨證論治方法研究,提升中醫理論指導臨床實踐能力。注重養生保健康復技術、藥品和產品的研發。加強對重大疑難疾病、重大傳染病防治的聯合攻關和對常見病、多發病、慢性病的中醫藥防治研究,形成一批重大技術成果,推動新藥創制。

第十二章 加強重點人群健康服務

第一節 強化婦幼健康優質服務

實施母嬰安全計劃,建立完善系統、連續、綜合的優生優育全程服務模式,向孕產婦免費提供全過程的基本醫療保健服務。加強出生缺陷綜合防治,構建涵蓋孕前、孕期、新生兒各階段的出生缺陷防治體系。推進基因檢測技術臨床應用管理。實施健康兒童計劃。加強兒童早期發展,持續降低5歲以下兒童死亡率。加強婦幼醫療急救網絡建設,提升孕產婦和新生兒危急重癥救治、轉運和管理能力,持續降低孕產婦和嬰兒死亡率。到2030年,3歲以下兒童系統管理率、7歲以下兒童保健覆蓋率、孕產婦系統管理率均達到95%以上;孕產婦住院分娩率保持在98%以上。

第二節 加強殘疾預防和殘疾人醫療康復服務

實施減少殘疾行動,開展全人群、全生命周期的殘疾預防。加強心理健康教育和保健,預防精神殘疾。強化安全生產、勞動保護、交通安全和科學救護等措施,減少肢體殘疾。進一步完善殘疾人康復服務體系,加強殘疾人康復和托養設施建設。將殘疾鑒定情況納入居民健康檔案填報內容。進一步完善殘疾兒童搶救性治療和康復救助制度。進一步加強輔助器具推廣和適配服務,建立殘疾人基本型輔助器具適配補貼制度。到2030年,全省殘疾人基本康復服務覆蓋率達到95%以上,殘疾人輔助器具適配率達到90%以上。

第三節 促進健康老齡化

推進醫養結合示范省建設。進一步健全老年醫療衛生服務體系,通過建立契約服務關系,開展定期體檢、上門巡診、家庭病床、社區護理等,為居家養老的老年人提供治療期住院、康復期護理、穩定期生活照料、安寧療護一體化的健康和養老服務;通過開通就醫綠色通道、與養老機構協議合作等多種形式,為入住機構老年人提供及時、便捷、高效的醫療服務。加強醫療保障體系建設,建立社會化的長期護理保險制度,鼓勵商業保險為老年人長期護理提供保險產品和經辦管理。加強老年健康基本公共衛生服務,提高老年健康管理水平,65歲及以上老年人健康管理率達到85%以上。發揮中醫藥(民族醫藥)特色,提供老年健康多元化服務。推動醫養結合綜合服務體建設,明確服務內容和項目清單,讓失能失智老年人享受到機構生活照料和醫療照護服務。完善生活長期不能自理經濟困難老年人護理補貼、80周歲以上低保老年人高齡津貼制度。以老年人多樣化需求為導向,推動老年健康產業發展,打造“孝潤齊魯·安養山東”養老品牌。

第四節 大力實施健康扶貧

深入實施健康扶貧工程,保障貧困人口享有基本醫療衛生服務。通過加強人才培養、對口支援等形式,提高貧困地區醫療衛生服務水平。整合基本醫保、大病保險、醫療救助、慈善救助資源,對患者實施一站式救助。針對我省貧困人口關節疾病致殘比例高的特點,將符合條件的康復治療費用按規定納入醫保報銷范圍。居民大病保險制度對貧困人口實行政策傾斜,對符合條件的貧困人口給予重特大疾病醫療救助。

第五篇 營造健康環境

第十三章 深入開展愛國衛生運動

第一節 加強城鄉環境衛生綜合整治

持續開展城鄉環境衛生整潔行動,統籌治理城鄉環境衛生問題。加強城鄉環境衛生基礎設施建設,健全完善城鄉環衛一體化運行管理長效機制,推動城鄉生活垃圾分類收集處理和資源回收利用。開展鐵路、公路、河流沿線環境綜合整治。實施病媒生物綜合預防控制策略,有效控制病媒生物密度。加大農村人居環境治理力度,在2018年實現農村無害化衛生廁所全覆蓋的基礎上,建立健全維護管理和糞渣標準化利用長效機制,實施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推廣清潔能源。到2030年,城鄉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到98%以上,城市污水集中處理率達到98%以上,農村污水集中處理率持續提高。推進衛生城鎮創建,力爭到2030年,國家衛生城市實現全覆蓋,國家衛生縣城達到全省縣城總數的60%,省級衛生鄉鎮達到全省鄉鎮總數的50%。推進美麗鄉村建設,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公共服務提升、村容村貌整治。到2025年,全省基本實現美麗鄉村全覆蓋,省級美麗鄉村示范村達到5000個。

第二節 推進建設健康城市和健康村鎮

把健康城市和健康村鎮建設作為健康山東建設的重要抓手,推動完善相關政策體系,將健康融入城鄉規劃、建設、治理的全過程。開展健康影響因素評價、居民健康狀況調查,針對居民主要健康問題,編制健康城市、健康村鎮發展規劃。建立健全健康城市、健康村鎮建設指標體系和評價體系,規范開展健康城市、健康村鎮評估。到2030年,建成一批健康城市、健康村鎮建設的示范市(縣)和示范村鎮。

第三節 實施健康細胞工程

將健康細胞工程納入衛生城鎮、健康城鎮、文明單位等創建測評體系。以建設健康家庭、健康社區、健康學校、健康企業、健康機關(單位)、健康醫院、健康餐廳(食堂)、健康市場(超市、商場)、健康廣場(公園)、健康步道(街、路)為重點,提供多元化的健康服務,營造健康、安全的生產生活環境。廣泛開展健康適宜技能培訓,組織群體健康管理,推廣健康自我管理小組。到2030年,健康細胞工程建設以鄉鎮(街道)為單位實現全覆蓋。

第十四章 推進環境與健康工作

第一節 深入開展環境污染防治

實施最嚴格的環境保護制度,依法嚴厲打擊污染環境違法犯罪行為,切實解決影響廣大人民群眾身體健康的突出環境問題。嚴格建設項目環評審批,強化源頭預防。實施“碧水藍天”綜合防治工程。強化城市空氣質量達標管理,基本消除重污染天氣,“藍繁”天數持續增加。進一步完善“治、用、保”流域治污體系,省控重點河流基本恢復水環境功能,城市建成區全部消除黑臭水體。開展土壤污染治理與修復,實施農用地土壤環境分類管理。全面加強農業面源污染防治,有效保護生態系統和遺傳多樣性。推進海洋特別保護區建設,控制海域污染。加強噪聲污染防控。

第二節 實施工業污染源達標排放計劃

完善工業污染物排放標準,建立以保護人群健康為導向的環境標準體系。合理調整能源布局和供給結構,大力發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加大重點排污行業落后工藝、技術、設備和產品的淘汰力度。拓寬工程減排領域,深挖減排潛力,繼續實施工業企業深度治理工程,推行清潔生產。全面開展排污許可證制度的規范化和系統化建設。加大脫硫、脫硝工程建設和設施管理,提高污染治理設施的運行效率,工業垃圾處理排放達到國家標準。

第三節 建立健全環境與健康監測評估制度

開展重點區域、流域、行業環境與健康調查,建立覆蓋飲用水、空氣污染、土壤環境、公共場所等環境質量監測和人群暴露監測、健康效應監測的環境與健康綜合監測網絡及風險評估體系。實施環境與健康風險管理,劃定環境健康高風險區域,完善環境與健康風險預警體系,建立高風險區域重點項目健康風險評估制度和環境健康風險溝通機制,全面推進環境信息公開。探索建立環境污染導致健康損害賠償機制,開展環境污染與健康損害報告,做到早分析、早預報、早干預,防止重大環境污染與健康損害事件發生。

第十五章 保障食品藥品安全

第一節 保障食品安全

完善食品安全標準體系,實現食品安全標準與國際標準基本接軌。建立覆蓋全省城鄉的食品安全風險監測與食源性疾病報告網絡,構建全省分區域食物消費量和毒理學數據庫,提高食品風險評估能力。完善從農田到餐桌全過程監管制度,建立以企業為主體的全過程食品安全追溯體系。深入開展“守護舌尖安全”整治行動,創新運用大數據、“互聯網+”等先進手段,提升監管效能。嚴厲打擊危害食品安全違法犯罪行為。推進“食安山東”品牌引領行動,加強食品安全誠信體系建設,加強互聯網食品經營治理,開展進出口食品農產品質量安全示范區建設。到2030年,全省85%以上的市、縣(市、區)創建成為省級以上食品安全城市和食品安全先進縣(市、區),重點食品、藥品、主要農產品抽檢合格率達到98%以上。

第二節 保證用藥安全

深化藥品(醫療器械)審評審批制度改革,建立以臨床療效為導向的審批制度,鼓勵藥品(醫療器械)創新,提高產品質量。推進仿制藥質量一致性評價,開展藥品上市許可持有人制度試點。實施藥品監督管理數字監管工程。推行藥品(醫療器械)質量受權人制度。健全藥品不良反應、醫療器械不良事件和藥物濫用監測體系,控制相關不良反應發生率。建立合理用藥監管平臺、抗菌藥物和細菌耐藥監測網,提高合理用藥水平。開展高風險藥品再評價,完善藥品淘汰退市機制和工作程序。規范中藥材專業市場建設。嚴厲打擊制售假劣藥品行為。提升食品藥品安全監管能力,實施基層監管機構標準化建設工程,完善統一權威的監管體系,健全完善行政執法、檢驗檢測、風險防控與應急處置體系。

第三節 改善食物與營養結構

實施居民營養改善計劃,開展食物(農產品、食品)營養功能評價研究,優化食物結構。強化對主食類加工產品的營養科學指導,開發適合不同人群身體健康需要的食物產品,發展營養強化食品,改善人群微量營養缺乏狀況。推動低糖、低脂食品生產開發,控制高能量、高脂肪飲食,促進營養均衡。繼續推動食品和餐飲行業減鹽,改良生產工藝,重點減少調味品、醬腌菜和方便食品的含鹽量。規范食品營養標簽管理,食品商場(超市)設置低鹽食品專柜,引導消費者識別和選擇低鹽食品。以快餐業、集體食堂和地方名吃為重點,推廣低鹽、低油和營養食譜。開展示范健康餐廳(食堂)建設,推廣餐飲菜品營養成分標識,促進膳食營養平衡。

第十六章 保障飲用水安全

第一節 加強飲用水水源地保護

規范飲用水水源保護區的劃定,強化飲用水水源環境保護,依法清理飲用水水源保護區內違法建筑和排污口,健全水源保護長效機制。推進建設生態緩沖帶等措施涵養水源,減少水土流失。加強地下水飲用水源污染防治,嚴格控制地下水超采。加快備用水源和應急保障體系建設,到2030年,以縣(市、區)為單位全面完成備用水源或應急水源建設,構建極端情況下的應急供水水源保障體系,生活飲用水水源地水質全部達到Ⅲ類以上,城市集中式飲用水水源水質達標率100%。

第二節 強化供水安全監管

加強從水源到水龍頭全過程飲用水安全監管。落實供水單位的供水安全主體責任,推廣水質改善適宜技術,完善水處理工藝,合理使用化學藥劑,規范使用飲水消毒設施。加強管網維護,逐步淘汰、更新老化管網,減少管網中的二次污染。實施農村飲水安全鞏固提升工程,推進城鄉供水一體化,實現農村飲水安全。推進水源性高碘和飲用水氟化物超標的地方改水。建立水廠自檢、市縣兩級供水行業和衛生主管部門巡檢、省供水行業和衛生主管部門抽檢相結合的聯合水質監測體系。市縣兩級建立供水廠和用戶水龍頭出水水質及安全狀況信息公開制度。到2030年,城鄉飲水監測覆蓋率達到100%,城市自來水出廠水合格率達到98%以上,末梢水合格率達到97%以上,農村飲用水合格率明顯提高。

第十七章 完善公共安全體系

第一節 強化安全生產和職業健康

加強安全生產,加快構建風險等級管控、隱患排查治理兩條防線,切實降低重特大事故發生頻次和危害后果。推進“健康企業”建設,落實企業安全生產與職業病防治主體責任,強化礦山、危險化學品等重點行業領域安全生產監管,開展重點行業領域職業病危害專項治理。建立完善重點職業病監測與職業健康風險評估網絡,強化職業病報告制度,加強多部門間職業病危害防治信息互通共享,提升技術支撐能力,遏制塵肺病和職業中毒高發勢頭。建立健全職業病診斷、治療、鑒定和康復服務體系,嚴格執行職業健康體檢制度。做好個人輻射劑量管理和放射診療輻射防護工作,保障放射工作人員健康。

第二節 促進公共安全與傷害預防

優化綜合交通安全治理。完善交通標志牌、視線誘導和警示、道路防護欄等安全設施。嚴格道路運輸和交通安全監管,提升企業安全自律意識,落實運輸企業安全生產主體責任。開展道路交通“平安行·你我他”行動,到2030年,道路交通事故死亡率降低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

建立傷害綜合監測體系,制定重點傷害干預技術指南。以老人和兒童為重點,完善重點場所保護性設施,消除造成跌落、溺水、誤食中毒等傷害的隱患。推行消費品質量安全事故強制報告,開展產品傷害監測,建立缺陷產品召回制度。開展安全社區建設,實施安全社區工程,到2030年,安全社區的比例達到50%以上。

第三節 提高突發事件應急能力

完善衛生應急預防體系,建設省、市、縣三級突發事件應急指揮中心,實施基層應急體系延伸工程,建立海陸空立體化緊急醫學救援體系,提升突發事件緊急醫學救援能力。實施應急進企業、進社區、進學校、進農村、進家庭“五進”工程,開展應急處置志愿者培訓,提高公眾自我應急救援處置的能力。在人員密集的公共場所、高危生產與生活環境建立針對性應急救助設備設施。到2030年,建立起覆蓋城鄉、多層次聯動、較為完善的緊急醫學救援網絡,突發事件衛生應急處置能力和緊急醫學救援能力達到國內領先水平。

第四節 提高動植物疾病防控能力

建立健全出入境、農業、衛生等部門的聯動機制與健康風險評估機制,實施動植物檢疫風險評估準入管理,強化外來動植物疫情疫病和有害生物查驗截獲、檢測鑒定、除害處理和監測防控,有效防控國際動植物疫情、疫病及有害生物跨境傳播。

第六篇 發展健康產業

第十八章 優化多元辦醫格局

進一步優化政策環境,鼓勵社會資本直接投向衛生資源稀缺和滿足多元需求的服務領域,優先支持社會力量舉辦非營利性醫療機構,推進和實現非營利性民營醫院與公立醫院同等待遇,加快形成公立醫療機構與社會辦醫療機構優勢互補、良性競爭、分工協作的新格局。進一步完善醫生多點執業政策,鼓勵醫師利用業余時間、退休醫師到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執業或開設工作室。個體診所設置不受規劃布局限制。破除社會力量進入醫療領域的不合理限制和隱形壁壘。鼓勵保險業投資、設立醫療機構,推動非公立醫療機構向高水平、規模化方向發展,鼓勵發展專業性醫院管理集團。加強政府監管、行業自律和社會監督,促進非公立醫療機構規范發展。到2030年,社會辦醫療機構規模達到醫療資源總量的30%以上。

鼓勵社會資本發展醫學檢驗中心、衛生檢測中心、醫學影像中心、病理診斷中心、制劑中心、消毒中心、血液透析中心等第三方服務。發展第三方醫療服務評價、健康管理服務評價,以及健康市場調查和咨詢、醫藥科技成果轉化等服務。推動醫療機構、科研院所開展藥學研究、臨床試驗等生物醫藥研發外包服務。

第十九章 發展健康服務新業態

第一節 發展“互聯網+健康醫療”服務

發展基于互聯網的健康醫療服務。鼓勵互聯網企業與醫療機構合作建立醫療網絡信息平臺,探索互聯網延伸醫囑、電子處方等網絡醫療健康服務應用。建立完善健康山東便民惠民服務應用,積極提供在線預約診療、診療報告查詢、藥品配送等便捷服務。支持商業健康保險信息系統與醫療救助信息系統、醫療機構信息系統信息共享,與基本醫療保險有業務合作的商保機構,在合作保險業務范圍內,與基本醫療保險信息系統實行信息共享。加強健康醫療海量數據存儲清洗、分析挖掘、安全隱私保護等關鍵技術攻關。探索推進可穿戴設備、智能健康電子產品和健康醫療移動應用服務。

第二節 發展健康旅游服務

培育健康旅游產業,制定健康旅游發展規劃,建立完善健康旅游業態標準體系和服務規范。結合好客山東十大文化旅游目的地建設,推出一批健康旅游特色小鎮、特色街區和養生體驗中心。推動各地利用醫療機構、博物館、中華老字號名店以及山林、湖海、溫泉等獨特優勢,開展修學養生、濱海療養、森林康養、溫泉浴養等健康養生保健服務。打造一批山東特色、國內知名的中醫藥健康旅游品牌,積極創建國家中醫藥健康旅游示范區(基地、項目),建設一批省級中醫藥健康旅游示范基地,推出一批中醫藥健康旅游路線。增強健康旅游產業核心競爭力,培育一批大型企業集團,扶持一批中小微企業,壯大市場主體,推動健康養生、健康養老、健康管理、健康咨詢、健康飲食等產業發展,形成良性循環的健康旅游業產業集群,建成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健康醫療旅游目的地。

第三節 發展健身休閑運動產業

進一步優化市場環境,培育多元主體,引導社會力量參與健身休閑設施的建設和運營。推動體育項目協會改革和體育場館資源所有權、經營權分離改革,加快開放體育資源、創新健身休閑運動項目推廣普及方式。進一步健全政府購買體育公共服務的體制機制,打造健身休閑綜合服務體,鼓勵發展多種形式的體育健身俱樂部,豐富業余體育賽事,著重發展傳統健康體育項目。依托山東山河湖海資源,大力發展體育旅游,積極培育冰雪、山地戶外、水上、海洋、航空、汽車摩托車等具有消費引領特征的時尚休閑運動項目,打造具有區域特色的健身休閑示范區、健身休閑產業帶。

第四節 發展健康食品產業

推進“齊魯靈秀地、品牌農產品”和“海上糧倉”建設。鼓勵通過培育推廣生物強化作物新品種和加工食品營養素強化,改善人群微量營養缺乏和營養失衡的現狀。倡導綠色、營養、健康、美味的餐飲業發展理念,餐飲服務單位配備專(兼)職營養配餐人員,推行營養成份標識。加快健康食品生產開發,重點發展方便食品、有機食品、綠色食品、海洋食品等健康食品。全省創建瓜菜、果品、茶葉、食用菌、中草藥、糧食、棉花、油料省級農業標準化生產基地1000家。

第二十章 促進醫藥產業發展

第一節 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

完善產學研用協同創新體系,推動醫藥創新和產業轉型升級。突出企業創新主體地位,選擇我省醫藥行業優勢領域,圍繞生命科學、生物技術、創新藥物、海洋藥物、中藥現代化和高端醫療器械以及生物醫學工程等創新前沿和關鍵技術,積極發展眾創空間,支持企業牽頭、聯合高校和科研院所組建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構建創新鏈、產業鏈緊密結合的藥物研發技術體系。加強重大新藥、生物藥、化學藥新品種、優質中藥、高性能醫療器械、新型輔料包材和制藥設備等研發;開發特色海洋創新藥物,努力構建海洋生物藥物資源庫、重點突破海洋藥物研發關鍵技術,建立“發現-技術-工程-產業”鏈條,推動重大藥物產業化。

提高數字醫療設備、物聯網設備、智能健康產品、中醫功能狀態檢測與養生保健儀器設備的生產制造水平,支持研發健康醫療相關的人工智能技術、生物三維(3D)打印技術、醫用機器人、健康和康復輔助器械、可穿戴設備以及相關微型傳感器件,促進健康醫療智能裝備產業升級,提高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醫學診療設備、醫用材料國際競爭力。加快發展康復輔助器具產業,增強自主創新能力。實施品牌提升工程,健全質量標準體系,到2030年,藥品、醫療器械質量標準全面和國際接軌。

發展特色優勢中藥產業。開展中藥資源普查,建立全省中藥資源數據庫。加強野生中藥資源保護,在泰山、蒙山、昆崳山、微山湖建立瀕危野生藥用動植物保護區。強化中藥材質量監管。加強道地藥材生產基地建設,打造沂蒙山區、膠東半島、魯西南及南四湖中藥材產業帶。開展中藥生產工藝創新,促進現代生產技術與傳統生產工藝融合,加快發展中藥保健品、功能食品、保健飲品、藥酒、藥妝等健康產業。發展中藥材電子商務。

第二節 提升產業發展水平

加快醫藥產業聚集發展。重點建設濟南、淄博、煙臺、威海、濰坊、菏澤和阿膠醫藥工業園等醫藥園區,形成特色鮮明、可持續發展能力強的醫藥產業群,構建分工協作、綠色低碳、智能高效的先進制造體系。落實《中國制造2025》,提升醫藥產業技術裝備水平、信息化水平和節能減排水平,促進技術升級。到2030年,全省制藥裝備、工藝達到世界先進水平。發展醫療健康服務貿易,推動醫藥優勢企業開展境外并購和股權投資、創業投資,建立海外研發中心、生產基地、銷售網絡和服務體系,加快融入國際市場,創建一批具有影響力的知名品牌,到2030年,全省醫藥工業主營銷售收入達到1.5萬億元左右。

第七篇 健全健康支撐

第二十一章 健全健康政策支持

第一節 將健康融入所有政策

將健康融入全省經濟社會總體規劃和各項政策制定實施全過程、各環節。建立健康影響評價評估制度,制定健康影響評估指南,系統評估各項經濟社會發展規劃和公共政策、重大工程項目對健康的影響。健全監督機制,鼓勵社會團體和組織作為第三方進行決策健康評估,暢通公眾參與渠道,建立健全重大決策健康聽證、質詢、公示、論證制度,加強社會監督。建立健康協同推進機制,加強各部門各行業的溝通協作,落實責任追究制度,形成促進健康的合力,切實提高人民健康水平。

第二節 完善健康籌資機制

健全政府健康領域相關投入機制,調整優化支出結構,整合資源、完善管理,提高政府投入資金的利用率。建立結果導向的健康投入機制,開展健康投入績效監測和評價,拓展投資渠道,充分調動社會組織、企業等的積極性,形成多元籌資格局。建立醫療健康產業引導基金,吸引社會資本投資醫療健康領域,鼓勵金融等機構創新產品和服務,大力發展慈善事業,鼓勵社會和個人捐贈與互助。

第二十二章 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

第一節 建立完善分級診療制度

按照居民自愿、基層首診、政策引導、創新機制的原則,以提高基層醫療服務能力為重點,以家庭醫生簽約服務為重要手段,以常見病、多發病、慢性病分級診療為突破口,完善服務網絡、運行機制和激勵機制,全面建成基層首診、雙向轉診、急慢分治、上下聯動的分級診療模式。

第二節 建立現代醫院管理制度

堅持公立醫院公益性質,落實政府在資源配置、籌資機制、支付制度、監管機制、行為規范等方面的職責,建立具有中國特色的權責清晰、管理科學、治理完善、運行高效、監督有力的現代醫院管理制度。推進公立醫院法人治理結構建設,建立決策、執行、監督相互協調、相互制衡、相互促進的管理體制和治理機制;落實公立醫院獨立法人地位和自主運營管理權,完善內部管理制度,提高運行效率。

第三節 深化醫保支付方式改革

落實醫療保險基金預算管理,發揮基本醫保的基礎性作用。全面推進醫保支付方式改革,建立和完善總額預算管理下的復合式付費方式,積極探索按疾病診斷相關分組付費(DRGs)等新模式。健全醫保經辦機構與醫療機構的談判協商與風險分擔機制,實現基本醫保住院醫療費用異地就醫直接結算。全面實現醫保智能監控,將醫保對醫療機構的監管延伸到醫務人員。加強醫療保險基礎標準建設和應用。

第四節 優化藥品供應保障體系

推進藥品生產、流通、采購和使用環節改革創新。優化供應鏈集成管理,促進流通企業向供應鏈服務商轉型發展,推進流通企業向產業鏈前端和價值鏈高端服務延伸,實施藥品采購“兩票制”改革,推進“互聯網+”商業運營模式發展,合理調配線上線下資源。構建科學的藥品、耗材采購監管服務和價格全過程追溯機制。建立城鄉一體化醫藥流通網絡,提高藥品供應保障能力。

完善與拓展國家基本藥物制度體系,推進特殊人群基本藥物保障。完善免費治療藥品政策,增加艾滋病防治等特殊藥物免費供給。保障兒童用藥。完善罕見病用藥保障政策。提高短缺藥品信息監測和應急管理水平,探索建立醫藥公司定點商業儲備機制,健全藥品儲備制度。結合藥品質量一致性評價,建立健全以基本藥物為重點的臨床綜合評價體系。制定完善醫保藥品支付標準,建立完善藥品價格信息監測和信息公開制度。

第五節 健全衛生計生綜合監管制度

實行全行業、屬地化、網格化、信息化監管。進一步精簡優化審批準入程序,完善行政審批事項清單制度和公示制度,強化事中事后監管,創新監管體制機制和方式方法。建立醫療衛生機構自我管理、政府監管、第三方參與、社會監督相結合的多元化監管體制,實現綜合監管全覆蓋。落實醫療衛生機構依法執業的主體責任,全面推行醫療衛生機構及人員不良執業記分管理。整合衛生計生行政部門監管資源,實現智能監管。嚴厲打擊無證行醫、違規執業行為,完善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銜接機制,規范醫療服務秩序。規范醫療廣告發布行為,堅決取締非法醫療廣告。

第二十三章 加強健康法治建設

健全健康法治體系和政策保障體系,完善健康領域地方立法項目遴選機制,加強中醫藥、公共場所控煙、愛國衛生運動、醫療糾紛預防處置、出生人口性別比綜合治理等重點領域地方性法規和政府規章的制定、修訂工作。健全健康領域標準規范和指南體系,完善醫療技術操作、食品安全地方標準等健康領域標準規范和指南體系。建立政府監管、行業自律和社會監督相結合的監督管理體制。建立健康法規規章和政策評估制度依法打擊涉醫違法犯罪行為,完善醫療糾紛預防和長效處置機制,維護醫患雙方合法權益。

第二十四章 加強健康人力資源建設

第一節 優化健康人才隊伍結構

加強基層人才隊伍建設,優化隊伍結構,提升隊伍素質,增強基層發展活力。實施全科醫生培養工程,加大全科、兒科、產科、精神科、病理、護理、助產、康復、心理健康等急需緊缺專業人才培養培訓,完善城鄉健康人才對口支援、雙向交流,優化高等級醫院專業技術人才基層幫扶政策。加強藥師和中醫藥健康服務、衛生應急、衛生信息化等復合型人才隊伍建設。調整優化適應健康服務產業發展的醫學教育專業結構,加大養老護理員、康復治療師、心理咨詢師等健康人才培養培訓力度。推進衛生管理人員專業化、職業化。

加強高層次人才隊伍建設,依托泰山學者、齊魯衛生與健康領軍人才、高層次創新人才培養計劃、青年人才培養計劃等人才建設平臺,引進和培養一批具有國際一流水平的學科帶頭人。

第二節 建立靈活開放的育才引才機制

加強醫教協同,建立完善醫學人才培養供需平衡機制,健全健康人才培養培訓制度。建成適應行業特點,院校教育、畢業后教育與繼續教育三個階段有機銜接的醫學人才培養培訓體系。完善高校、科研機構、醫療衛生單位協同培育模式,注重人才創新能力培養,形成符合行業特點的人才培養制度。完善醫學教育質量保障機制,建立與國際醫學教育實質等效的醫學專業認證制度。加大政策支持,完善人才引進機制,優化人才執業環境,提高行業人才吸引力。

第三節 創新人才使用評價激勵機制

落實醫療衛生機構用人自主權。全面推行人員聘用制,形成能進能出的靈活用人機制。創新醫務人員使用、流動與服務提供模式,探索醫師自由執業、醫師個體與醫療機構簽約服務或組建醫生集團。推進人才分類評價。根據國家試點部署,實施鄉鎮衛生院全科醫生特設崗位計劃。按照“定向評價、定向使用”的原則,在全省鄉鎮、社區及以下衛生計生服務機構增設基層衛生高級專業技術崗位,用于聘用具有基層衛生高級專業技術職務資格人員。實行總量控制、比例單列,不占各設區市專業技術高級崗位結構比例。建立符合醫療衛生行業特點的人事薪酬制度,允許醫療衛生機構突破現行事業單位工資調控水平,允許醫療服務收入扣除成本并按規定提取各項基金后主要用于人員獎勵,同時實現同工同酬、同等待遇。按照有關規定對優秀醫務人員給予表彰獎勵。

第二十五章 推動健康科技創新

第一節 構建健康創新平臺和網絡

加強臨床醫學研究中心和疾病系統研究網絡建設,支持醫療衛生機構、科研院所、高等院校、企業組建產業技術創新聯盟。加強醫學重點實驗室、重點學科建設。

開展發病率高、病死率高、致殘率高、醫療費用高、科技支撐作用高的“五高”常見多發疾病防控和臨床診療適宜技術研究。建立全省適宜衛生技術推廣示范基地,確定適宜衛生技術項目庫,將成熟技術推廣至基層醫療機構。

第二節 推進健康科技進步

依托“精準醫療”重大科技創新工程和省重點研發計劃等,重點支持在心腦血管疾病、呼吸系統疾病、代謝性疾病、惡性腫瘤、罕見病等領域的科技創新研究,加強基于社區人群的重大慢病干預研究。加強環境治理、水質改善、職業病防護、人畜共患病防治等領域聯合研究,著力解決跨部門的健康危險因素控制難題。針對我省臨床用藥需求,仿創結合、系統集成,運用組學技術、干細胞與再生醫學、新型疫苗、生物治療等醫學前沿技術,研制提升防治重大疾病及應對突發疾病的重大新藥和急需藥物。

第三節 推進健康科技機制創新

堅持科技創新與體制機制創新雙輪驅動,完善頂層設計,建立科衛協同機制和部門聯席會議制度,強化科技決策咨詢、科技人才培養、科技創新平臺建設、科技成果轉化等方面的密切合作,促進健康與科技發展的高度融合。營造鼓勵創新、寬容失敗的創新文化,鼓勵科研人員持續研究和長期積累。改進評價方式,建立科技人才分類評價制度。健全鼓勵創新的分配激勵機制,完善科技成果、知識產權和利益分配機制,提高科研人員成果轉化收益比例。

第二十六章 建設健康信息化服務體系

第一節 加強全民健康信息化建設

全面推進全民健康信息化建設,持續推進覆蓋全生命周期的預防、治療、康復和自主健康管理一體化的國民健康信息服務。建成統一權威、互聯互通的省、市、縣級全民健康信息平臺,實現基礎資源、全員人口信息、居民電子健康檔案、電子病歷數據互通共享、規范應用,支撐公共衛生、計劃生育、醫療服務、醫療保障、藥品供應、綜合管理數據采集、集成共享和業務協同。完善全民健康信息化標準體系,強化安全保護機制。推廣應用居民健康卡,推進居民健康卡、社會保障卡、金融IC卡、市民服務卡等應用集成,實現健康醫療“一卡通用”。建立遠程醫療應用體系,建立省級遠程醫學中心和17個市級遠程醫學中心,覆蓋省、市、縣、鄉四級醫療衛生機構,引導醫療機構面向中小城市和農村開展基層檢查、上級診斷等遠程醫療服務。

第二節 推進健康醫療大數據應用

加強省級健康醫療大數據應用體系建設,建立多部門密切配合、統一歸口的健康醫療數據共享機制。推進基于區域全民健康信息平臺及省級政務信息資源的數據開放共享、深度挖掘和廣泛應用。加強居民健康狀況等重要數據精準統計和預測評價,完善健康相關問題敏感信息預警機制。整合社會網絡公共信息資源,加強多方數據共享,助推醫療、醫保、醫藥聯動改革。推進健康醫療大數據市場化開發利用和科研成果轉化,加快構建健康醫療大數據產業鏈。

第二十七章 健全醫療保障體系

第一節 完善全民醫保體系

健全完善以基本醫療保障為主體,以單位補充保險和大病醫療保險為補充的多層次醫療保障體系。建立基本醫療保險穩定可持續籌資和待遇水平調整機制,實現醫保基金中長期精算平衡。完善醫保繳費參保政策,均衡單位和個人繳費負擔,合理確定政府與個人分擔比例。改進職工醫保個人賬戶、開展門診統籌。進一步健全重特大疾病醫療保障機制。到2030年,全民醫保體系成熟定型,建立起基本醫保、大病保險、大病救助、疾病應急救助、商業健康保險和慈善救助銜接互動、相互聯通機制。

第二節 積極發展商業健康保險

落實稅收等優惠政策,鼓勵企業、個人參加商業健康保險及多種形式的補充保險。豐富健康保險產品和服務,積極引進國內外大型健康保險機構,鼓勵開發與健康管理服務相關的重大疾病保險、特定疾病保險等與基本醫保相銜接的健康保險產品,以及長期護理保險、失能收入損失保險、醫療責任險等多樣化保險產品,促進商業保險公司與醫療、體檢、護理等機構的合作,發展健康管理組織等新型組織形式。積極促進個人稅收優惠型健康保險業務發展。推進商業保險機構參加各類醫療保險經辦服務,通過政府購買服務等方式完善多層次醫療保障體系。到2030年,建立現代商業健康保險服務業,商業健康保險賠付支出占衛生總費用比重顯著提高。

第二十八章 開展交流合作

積極參與中國全球衛生戰略,深化全方位人口健康領域國際合作,抓住“一帶一路”國際合作的契機,積極開展與有關國際組織和有關國家及城市間的合作與交流,加強與歐美等發達國家在人才培養、科技創新等方面的交流與合作,加強傳播,擴大影響,共享疾病防控經驗。加強中醫藥國際交流與合作,繼續做好對外醫療援助工作。

第八篇 強化組織實施

第二十九章 加強組織領導

建立健全黨委統一領導、黨政齊抓共管、部門協同配合的整體工作格局,主要負責同志要強化責任擔當,抓好督促抓好落實。各級黨委、政府要完善工作機制,統籌協調推進健康山東建設全局性工作,審議重大項目、重大政策、重大工程、重大問題和重要工作安排。將健康山東建設列入經濟社會發展規劃,分階段、分步驟實施重大工程和項目。加強衛生與健康智庫建設,推進前沿理論和重大政策研究和應用。注重發揮工會、共青團、婦聯等群團組織以及其他社會組織的作用,充分發揮民主黨派、工商聯和無黨派人士作用,最大限度凝聚全社會共識和力量。

第三十章 營造良好氛圍

積極利用多種現代傳播手段,持續不斷地宣傳健康山東建設的重要性、內容和進展,每年發布“山東省人群健康狀況白皮書”,向社會公布健康山東建設推進情況和山東居民健康狀況,讓廣大城鄉居民和全社會深刻理解健康山東建設的背景、意義和任務,提高各方面參與健康山東建設的主動性、自覺性,增強責任感和使命感,在全省城鄉形成健康山東建設的濃厚氛圍,凝聚多方力量,形成良好的群眾參與基礎和支持環境。大力弘揚“敬佑生命、救死扶傷、甘于奉獻、大愛無疆”的精神,大力推廣各地各部門推動衛生與健康事業發展的好做法好經驗,大力宣傳衛生與健康領域先進事跡、先模人物,積極營造有利于健康山東建設的良好氛圍。

第三十一章 做好實施監測

采取重點突出、分步實施的方式,制定健康相關問題實施計劃和行動方案,對本規劃綱要各項政策和措施進行細化完善,明確各個階段所要實施的重大工程、重大項目和重大政策。建立健全監測評價機制,完善日常督查機制和評價考核體系,進行年度監測和評估,將主要健康指標納入各級黨委和政府考核指標。制定規劃綱要任務部門分工方案和監測評估方案,對實施進度和效果進行年度監測和評估,適時對目標任務進行必要調整。尊重人民群眾首創精神,對各地實施規劃綱要好的做法和經驗,及時總結,積極推廣。

[責任編輯:楊凡、韓薇]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

2017年山東又有83.2萬貧困人口脫貧

2017年山東又有83.2萬貧困人口脫貧

記者從山東省政府新聞辦今天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獲悉,截至2017年底,我省尚有貧困人口17.2萬人,根據之前確定的“2016-2018年基本完成、2019年...[詳細]
大眾日報 2018-02-11

多熱點城市“一票難求” 市民出行最好提前敲定行程

節前濟南至西安、成都等熱點城市的火車票多已銷售一空,濟南到三亞、西安等熱點城市的機票也比價緊俏。濟南一位保險業內人士告訴記者,旅游...[詳細]
濟南時報 2018-02-11

山東省今年全面推開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

山東省審計工作會議在濟召開,曬出五年審計工作“成績單”。今年,我省將加強對地方金融機構、地方政府債務管理等防范重大風險審計,全面推...[詳細]
濟南日報 2018-02-11
山東省魯中強制隔離戒毒所舉辦2018年春節聯歡會

山東省魯中強制隔離戒毒所舉辦2018年春節聯歡會

2月9日下午,山東省魯中強制隔離戒毒所(以下簡稱魯中戒毒所)舉辦“凝心聚力促戒治,砥礪前行譜新篇”春節聯歡會。魯中戒毒所在家的領導出...[詳細]
齊魯網 2018-02-10
交通運輸部黨組書記楊傳堂到濟南檢查春運安全保障工作

交通運輸部黨組書記楊傳堂到濟南檢查春運安全保障工作

今天,交通運輸部黨組書記楊傳堂到濟南西站、濟南長途汽車總站、山東省交通運輸監測與應急處置中心檢查站內安檢、候車、客運組織、實名制自...[詳細]
齊魯網 2018-02-10

人民網:發掘弘揚優良家風的當代價值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同志多次強調家風建設的重要性,明確指出:“家庭是社會的基本細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學校。不論時代發生多大變化,不...[詳細]
人民網-人民日報 2018-02-10
一圖看懂山東脫貧工作做得怎么樣,2018年該怎么做

一圖看懂山東脫貧工作做得怎么樣,2018年該怎么做

2月9日,山東省政府新聞辦召開全省脫貧攻堅新聞發布會,五年間,山東脫貧攻堅戰取得決定性進展,一圖看懂山東脫貧工作做得怎么樣,2018年該...[詳細]
齊魯網 2018-02-10
海麗氣象吧|冷空氣又來山東了,這個地方最低溫-11℃

海麗氣象吧|冷空氣又來山東了,這個地方最低溫-11℃

海麗氣象吧|山東:降溫4到6℃ 周末注意添衣保暖[詳細]
齊魯網 2018-02-10
央視《新聞聯播》點贊臨沂“四好農村路”建設:服務農業農村現代化

央視《新聞聯播》點贊臨沂“四好農村路”建設:服務農業農村現代化

近年來,我國農村公路的建設加速了人流、物流在城鄉間的流動,為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提供了更好保障。[詳細]
齊魯網 2018-02-10
97秒 | 濟南一居民屋內滲水疑因樓頂裝基站 鐵塔公司稱挪走不可能

97秒 | 濟南一居民屋內滲水疑因樓頂裝基站 鐵塔公司稱挪走不可能

?俗話說“二十四,掃房子”,眼看著年越來越近了,家家戶戶都開始打掃屋子,干干凈凈迎接新年,不過家住濟南市舜玉小區的張先生就發現,家...[詳細]
齊魯網 2018-02-10
版權所有: 齊魯網 All Rights Reserved
魯ICP備09062847號-1 網上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1503009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7120170002
通訊地址:山東省濟南市經十路18567號  郵編:250062
技術支持:山東廣電信通網絡運營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