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大眾日報
2017-09-15 07:57:09
魯義
物理學上有個概念叫“慣性”,反映的是保持物體原有狀態不變的性質。人的思維中也有“慣性”。不可否認,“慣性”之中有理性,有經驗規律值得繼承發揚。但時代發展日新月異,新情況新問題不斷涌現,如果一味因循守舊、依賴慣性,遇事不動腦筋、不思進取,久而久之所謂的“慣性”就成了“惰性”,成為事業發展的“絆腳石”。
慣性容易束縛人的大腦,阻礙工作創新,影響工作成效。有些領導干部長期在一個地方工作,自以為情況熟悉了,到基層調研習慣于“搞形式”“走過場”,決策缺乏科學性針對性;有的領導同志在推進新舊動能轉換中,仍然按照傳統思維、傳統路徑思考謀劃工作,上一些“粗老笨重”的項目,搞低水平重復建設,把安全生產、生態環保拋到腦后;有的干部抱怨基層維穩壓力大,對上訪群眾習慣于“圍追堵截”“看管穩控”,導致矛盾激化,把原本簡單的信訪問題復雜化。思路一變天地寬。要想把這些工作做好,必須開動腦筋,打破框框,這樣路子才能越走越寬。
慣性容易束縛人的手腳,導致行為懶惰、作風庸散。依著慣性辦事往往省心省力,同樣的事情以前這么做,“照葫蘆畫瓢”就不易出錯,有了這種想法,就容易陷入慣性“陷阱”。比如,在這次中央環保督察中,有的地方和企業存在“闖關”思想、應付心理,采取臨時性關停方式敷衍環保督察,等到環保督察結束再開工;個別地方和部門工作簡單化,對養殖場、餐飲店、饅頭店、洗車點等一關了之。這種做法看似決心很大、措施很硬,實質上是由慣性導致的惰性,是典型的“懶政”,說到底是缺乏求真務實、勇于擔當的精神。
慣性容易滋生惰性,惰性又會助長慣性,這是一個惡性循環,最終會害了自己、貽誤事業。這種精神狀態要不得,這種工作方式必須改。每一名黨員干部都要主動適應形勢任務的變化,解放思想、與時俱進,用創新的思路和辦法應對新情況、解決新問題、實現新發展,為山東走在前列、建設強省作出應有貢獻。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