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青島新聞網
2025-03-31 19:27:03
原標題:青島九中2025年招生有何新變化?新增禮賢校區,計劃招生6個班
來源: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
原標題:青島九中2025年招生有何新變化?新增禮賢校區,計劃招生6個班
來源: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
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3月31日訊 今天上午,市政府新聞辦舉行新聞發布會,發布了2025年青島市中小學及幼兒園招生政策。觀海新聞記者從發布會上獲悉,今年青島九中將增加禮賢校區(上海路7號,青島九中外遷前辦學地址)辦學,計劃招生6個班,4個自招班、2個普通班。
為了了解更多青島九中今年的招生新變化,記者采訪了青島九中黨委書記孫睿,圍繞禮賢校區招生情況、師資配備、課程規劃等,進行了詳細解讀。
問題一:今年青島九中的招生有何新變化?
孫睿:為了適應普通高中擴招的需求,青島九中今年分兩個校區辦學,共招收30個班。其中,青島九中本部招收24個班,包括6個自招班、3個特色班、7個普通班、1個足球特色班、1個共建班,以及國際部中加班、中美班、中日班(各2個班)。面向西海岸招生100人(不單獨編班)。
本次變化較大的是青島九中新的分校——青島九中禮賢校區。今年計劃新招6個教學班,招收300名學生。這六個教學班分為兩種類型:一類是自招班,共4個,招收200人,和青島九中本部自招班同步進行;另一類是兩個普通班,招收100人。
青島九中(含禮賢校區)錄取時,依次按照特色班(人工智能實驗班、外語實驗班)、校本部普通班、禮賢校區普通班的順序進行錄取。第1、2、3種志愿形式考生僅可在第一、二志愿填報,第4種志愿形式考生可在一、二、三志愿填報。
禮賢校區普通班初中學業水平考試錄取投檔分數在青島九中本部普通班錄取線下5分以內,按照語數外三科總成績排序錄取,如三科總成績相同,則按數學成績排序錄取。對第一組合、第二組合以及藝術、信息科技、實驗操作等級成績的要求,與普通批公辦普通高中要求一致。
問題二:兩個校區的師資隊伍如何配備?
孫睿:其實從去年開始青島九中就已經進行了擴招,所以這兩年我們一直在不斷補充新鮮血液。隨著禮賢校區的開辦,青島市教育局給了我們全力支持,今年我們已招錄公費師范生十余位,后續我們還會面向社會招錄優秀師資,這些優秀的師資進入青島九中后,將和我們的老教師進行統籌安排,再平均搭配到青島九中本部和禮賢校區。
所以未來禮賢校區的師資構成將會是由青島九中有經驗的名師、新入職的公費師范生、面向社會招錄的優秀人才、在各行各業選取的優秀兼職教師構成的強大師資團隊,以此支持孩子們的多元成長。
下一步,青島九中禮賢校區將和青島九中本部在師資調配、課程設置、活動組織等方面實施統一管理,所有教育教學活動統一進行,以此保證教師團隊在學業管理、課程設置上同步一致,從而更好服務兩個校區的學生。
問題三:兩個校區的課程活動將如何開展?
孫睿:我們會加強統一的組織教學和活動管理,讓禮賢125年的優秀文化、院士精神在兩個校區孩子身上得到同樣的傳承和彰顯。
當然,我們也會在部分課程設置上有所差異。比如,在做學校課程時,青島九中本部將以“請進來”為主,我們將邀請一批專家教授到學校來,讓專家教授帶學生開眼看世界;青島九中禮賢校區將充分利用身處老城區的優勢,將老城區豐富的教育資源作為學生們的課程資源。
但是,如體育節、藝術節、運動會、研學旅行等活動,我們都將保持同步一致。相信在青島九中優秀的師資帶動下和強大的文化基因培育下,無論是青島九中本部還是禮賢校區的學子,都會得到非常好的現代化教育,從而為迎接未來的挑戰做好充分的準備。
問題四:青島九中禮賢校區的回歸有何意義?
孫睿:2017年2月,青島九中外遷至西海岸新區。可以說,此次外遷拉動了青島市高中大的布局。隨著普高人數的不斷增加,我們五所外遷高中承擔了絕大多數的學生擴招的體量,在之前的教育布局中為青島教育發展作出了貢獻。
今年隨著生源的繼續擴大,我們在擴招背景下啟動了青島九中禮賢校區的回歸。大家都知道,1900年,衛禮賢先生創辦的禮賢中學就坐落在上海路7號,這是一個有文化底蘊、培養出8名院士的傳統名校。不論是校園環境還是依然矗立的德式老樓,都向我們訴說著近百年來青島教育發展的輝煌,是青島九中文化的根脈。
今年青島九中禮賢校區的回歸,一方面適應了教育發展形勢的需求,另一方面是要進一步賡續青島九中禮賢文化、院士精神的文脈,此外,禮賢校區所處的上海路是舊城改造的核心,教育的回歸也勢必會拉動該區域經濟社會的發展。當然,更多的意義是,我們想打造優秀創新人才發展的全新環境,為青島更多優秀孩子提供學習的平臺和未來上升的通道。(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楊琪琪)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