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網·閃電新聞5月31日訊 (山東經濟廣播記者明月)公募基金陣營在持續壯大,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公布的最新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4月底,公募基金資產凈值合計30.78萬億元,公募基金規模歷史首次邁入30萬億元大關,公募基金規模在一個月內爆發式增長超過1.5萬億元,吸引了很多投資者入場,市民李先生表示:“現在我有一部分閑錢買了三只不同主題的基金,因為怕買錯位置,所以沒有一次性買入,分批建倉的,打算長期投資。”
原因是什么呢?平安證券策略分析師李鵬告訴記者:“原因不難發現,大家都知道近期存款利率與貸款利率一降再降,以前利率比較高的大額存單產品也是越來越少,而且4月份銀行高息攬存的這個漏洞也被監管叫停,短期給基金帶來了配置需求。事實上在2023年公募基金就已經首次超越銀行理財,做上了資管一哥的寶座。”
然而近兩年公募基金領域基金賺錢基民不賺錢的現象屢屢出現,當投資者被漂亮的短期業績吸引進來的時候,很可能就是高位接盤,這在一定程度上導致了基金賺錢基民虧的現象。國九條出臺之后,在強監管政策之下,市場上基金賺錢基民不賺錢的現象正在發生變化。目前全市場已經有近六成主動權益基金在年內取得了正收益,還有不少基金在連續兩年下跌之后,出現了v型反轉,有很多知名基因經理管理的產品業績創下了近兩年的新高,目前公募機構都看好哪些產業的投資機遇呢?公募機構披露的一季報顯示,半導體、電子、國防科技、醫藥創新這些領域作為新質生產力的典型行業代表都有望充分享受到產業政策紅利,所以各大公募機構也都給予了更多的關注。石油、石化、煤炭還有銀行這些具備高股息特征的行業,也受到了公募機構的青睞,總之公募基金規模突破30萬億,彰顯了公募基金行業的強勁發展勢頭,更反映了投資者對資本市場的信心和期待。
平安證券策略分析師李鵬
對于普通投資者而言該如何把握呢?平安證券策略分析師李鵬給出了他的建議:“對于普通的投資者而言,公募機構的投資策略毫無疑問是具有一定的借鑒意義的,在選擇投資標的的時候,更應該關注那些具有長期投資價值,能夠穿越經濟周期的優秀公司,同時也要結合自身的風險承受能力和投資目標進行合理的配置,從而實現資產的穩健增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