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海報新聞
2024-05-07 09:01:05
原標題:海國志丨攜手發展、共謀繁榮的好伙伴
來源:海報新聞
原標題:海國志丨攜手發展、共謀繁榮的好伙伴
來源:海報新聞
塞爾維亞是中國在中東歐地區首個全面戰略伙伴。共建“一帶一路”倡議提出11年來,中國和塞爾維亞務實合作成果豐碩,是攜手發展、共謀繁榮的好伙伴。
友誼橋飛架多瑙河岸
歐洲第二大河多瑙河的五分之一流經塞爾維亞境內。水域充足,河流密集,使得橋梁不僅是塞爾維亞必不可少的硬件設施,更是一個民族精氣神的象征。上世紀70年代走進中國百姓生活的前南斯拉夫二戰影片《橋》,就以橋梁為故事脈絡的載體,淋漓盡致地體現了斯拉夫民族對于勇氣與信仰的執著,感染了不少中國觀眾,而一曲《啊!朋友再見》更是讓人久久難忘。
然而自二戰結束后重建潘切沃大橋以來,塞爾維亞已經有近70年未在多瑙河上新建大橋了。貝爾格萊德澤蒙區的居民想去河對岸的博爾察區,需要繞路到20公里外的潘切沃大橋。在央視采訪澤蒙區的一位老人時,他說很多澤蒙區的居民因為交通不便利,沒有辦法到貝爾格萊德市區工作,甚至會認為澤蒙老區就是貝爾格萊德的盡頭。
2014年12月18日,塞爾維亞貝爾格萊德,貝爾格萊德澤蒙-博爾察大橋竣工通車儀式舉行。
2014年12月18日,由中方提供優惠貸款、中國公司進行項目實施、中國建筑企業在歐洲承建的第一座大橋——貝爾格萊德“澤蒙-博爾察”跨多瑙河大橋勝利竣工。大橋不僅串聯起兩條歐洲重要公路的走廊節點,還加強了多瑙河南北兩岸的聯系,只需要20分鐘就能通過1.5公里長的澤蒙-博爾察大橋走到河對岸,澤蒙-博爾查兩區的居民出行方便多了。大橋項目中塞員工的比例是1:3左右,項目里有46.6%的工程建設由當地企業分包施工,這也為塞爾維亞人民提供了就業機會,更帶動了貝爾格萊德市基礎設施市場的發展。該橋被當地民眾親切地稱為“中國橋”或者“友誼橋”。
“友誼橋”的建成讓目光挑剔的歐洲市場看到了中國企業在中東歐地區的基礎設施領域樣板工程,也讓有基礎建設重地之稱的西歐有了中國標準可以作為參考。
“橋梁道路是我們留給后人的禮物。”武契奇這樣評價基礎設施建設對國家發展的意義。
南斯拉夫工程技術人員與中方人員合影。來源:山東廣播電視臺
曾經的“南斯拉夫”,現在的塞爾維亞與中國的友誼源遠流長、交織綿延。90年代初,正是在前南斯拉夫專家的支持下,山東建起了第一條濟南到青島的高速公路。如今,一大批中國企業在塞爾維亞承建道路、架橋梁、鋪鐵路:2019年,山東高速集團承建的E763高速公路奧布雷諾瓦茨—利格段通車;2023年,由中企承建的E763高速公路新貝爾格萊德-蘇爾欽段、貝爾格萊德繞城高速公路路段相繼通車;2024年4月25日,中國與中東歐國家共建“一帶一路”的旗艦項目——匈塞鐵路的諾蘇段實現鋪軌貫通,到今年年底塞爾維亞段完全建成后,塞爾維亞民眾從首都到塞匈邊境就只需要不到兩個小時,這在以前是不可想象的。
夢工廠鑄造幸福生活
在塞爾維亞東北部的工業城市斯梅代雷沃,很多人的人生夢想是從一家老牌鋼廠開始的。這座工廠成立于1913年,以前的名字叫斯梅代雷沃鋼廠。在鼎盛時期,鋼廠貢獻了斯梅代雷沃市40%的財政收入,雇傭了5000多名職工;另外,還有1600余家當地供貨商,間接提供了16000多個崗位。許多家庭幾代人都在這座鋼廠工作。鋼廠這些年波瀾起伏的命運變化,留給當地居民刻骨銘心的記憶。
2003年,這家塞爾維亞國有工廠被一家美國企業收購。同年,剛結婚的米羅斯拉夫·拉達諾維奇入職鋼廠。一有了工作,他便用手頭不多的積蓄買地為自己和愛人開建新房。然而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爆發,鋼廠開始連年虧損,職工的工資被降了兩次,還不能按時發放。原來有意向米羅提供貸款的銀行也改變了主意,他的房子時建時停,只好湊合住在剛蓋起來的半毛坯房里。
2012年,美國企業宣布撤資,塞爾維亞政府以1美元的價格重新收回了鋼廠所有權,但也收回了一個巨大的包袱,因為鋼廠一年至少虧損1.2億歐元,5000多名員工的工資只能從國家的財政補貼中支出。那一年,米羅建了9年的房子徹底停工。他說,那時每天清晨,工友們起床后的第一件事,就是遠眺廠里的煙囪是否冒煙。如果冒煙就意味著當天會開工,這樣他們的生計就有著落。巨大的生活壓力讓已經結婚9年的米羅都不敢下決心生養一個孩子……
2016年4月,中國河鋼集團響應共建“一帶一路”倡議,并結合自身發展需要,以4600萬歐元收購了當時連續虧損7年的斯梅代雷沃鋼廠,成立了河鋼集團塞爾維亞斯梅代雷沃鋼廠(河鋼塞鋼),并承諾原鋼廠5000名員工一個也不辭退。
接手后的第二個月,為了重振士氣,公司給每人發放了獎金。這讓米羅重新燃起了生活的希望,有了繼續修建家里那個“爛尾樓”的念頭。因為有穩定的收入,他的貸款申請順利通過了。房子從恢復動工,到最后建成入住,米奇僅用了幾個月的時間。
2016年底,經過不到8個月的努力,連續虧損7年的鋼廠有了很大起色,產銷量均創2010年以來最高水平。
2023年10月14日,米羅一家人在自家房子前合影。來源:河北日報
2017年5月,米羅的女兒出生了。鋼廠的變化讓米羅的煩惱消失了,他的夢想正在一個個實現……
如今,斯梅代雷沃市的人口已從10萬增長到12萬。算上工廠員工和家屬,以及為河鋼塞鋼提供配套服務企業的員工,河鋼塞鋼直接關系著斯梅代雷沃市三分之一市民的生活。2023年,鋼廠為當地貢獻產值7.95億歐元,占塞爾維亞當年國內生產總值的1.15%。
來自中國的希望,轉化成了實實在在的發展動力。“一座鋼廠,幸福了一座城市。”當地百姓這樣評價。
從不屈的歌聲到聲援的歌聲
1999年4月3日,光明日報記者許杏虎在貝爾格萊德采訪“歌聲鼓舞我們”音樂會后,深情地寫下了通訊《不屈的歌聲》,贊頌塞爾維亞人民的民族氣節將代代相傳。
2020年2月22日,塞爾維亞貝爾格萊德,在“塞爾維亞人民永遠和中國兄弟在一起”音樂會上,當地民眾手持中國國旗表示對中國的支持。來源:新華社
時間的車輪滾滾向前,2020年2月,在中國人民全力抗擊新冠疫情的關鍵時刻,貝爾格萊德再次成為了連接中塞兩國人民情感的橋梁。一場主題為“塞爾維亞人民永遠和中國兄弟在一起”的音樂會在這里舉行,到場的塞爾維亞各界人士用中文高喊“中國加油”。同年3月,新冠疫情肆虐全球之時,中國政府向塞爾維亞派遣抗疫醫療專家組幫助塞爾維亞應對疫情,武契奇總統親自到機場迎接并親吻五星紅旗,如此場景至今溫暖人心……
2022年10月,由貝爾格萊德中國文化中心和山東大學聯合舉辦的“蒲公英”中文培訓項目啟動,為塞爾維亞中資企業培養當地復合型語言人才,進一步推動中國、塞爾維亞之間的文化交流。
2024年4月25日,“中國影像季”塞爾維亞展映活動在貝爾格萊德啟動,向塞爾維亞觀眾展現新時代中國的蓬勃生機,講述中塞友誼的動人故事,傳遞兩國文明互鑒、互利合作、發展共贏的美好愿景。與此同時,塞爾維亞政府正積極推動塞爾維亞紀錄片走進中國,今后中國觀眾不僅能夠從《橋》《瓦爾特保衛薩拉熱窩》等經典作品中回顧塞爾維亞的歷史,更可以通過紀錄片了解塞爾維亞在“一帶一路”倡議下加快發展的現狀,展望更加繁榮的將來。影視交流將成為中塞兩國人民民心相通交融的一座新的橋梁。
(海報新聞編輯 姜暉 綜合新華社、央視、光明日報等)
審簽:馮世娟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