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海報新聞
2024-05-04 08:38:05
原標題:勞動者之歌丨從鉗工到工匠,20年在“毫厘之間”創新
來源:海報新聞
原標題:勞動者之歌丨從鉗工到工匠,20年在“毫厘之間”創新
來源:海報新聞
海報新聞記者 秦文 濟南報道
王新福是歌爾股份有限公司的一名設備裝調技師。20多年來,他深耕一線、刻苦鉆研,從一名技能鉗工,逐步成長為新產業賽道的領軍工匠和專家型技能人才。
一切成就,源自內心對這份工作的熱愛
2000年,18歲的王新福考上了哈爾濱的一所中專學校學習機械專業,從此與制造業結緣。初到企業,王新福進入車間當了一名鉗工。出于對工作的熱愛,他刻苦鉆研業務技術,很快便以過硬的技術本領脫穎而出。
“眼精不如手精,手精不如常倒騰”。這句話是王新福鉆研業務的制勝法寶。為了快速掌握實踐操作技能,王新福把研究機械故障作為了一種樂趣,面對新產品調試中一些從未接觸過的難題,不斷向老師傅請教。
王新福說,為了鉆研專業知識,不斷地改進技術,在車間里熬到凌晨兩三點是常有的事。“我只要認準一個方向,就要把這個領域的難題研究透徹。”
在“毫厘之間”創新,將不可能變為可能
2020年,公司開展產線重大改造升級,需在產品中增加注塑網布,裁切誤差精度要在0.025mm以內,相當于發絲的五分之一。技術難度幾乎無法實現,行業內通常是手工裁切,效率和良率極低。
這一行業難題成為了王新福團隊需要啃下的“硬骨頭”。沒有師傅引領,沒有經驗借鑒,僅有5個月的時間。面對全新的挑戰,王新福團隊大膽創新,最終在規定時間內實現技術革新,大幅降低設備磨損成本。
王新福團隊的這一突破不僅僅是對技術的革新,更是對工匠精神的最好詮釋。在面對困難和挑戰時,他們沒有選擇逃避,而是勇敢地迎難而上,用實際行動證明了“事在人為”的真諦。
用堅定不移的決心破解行業難題
VR等智能穿戴產品的點膠覆蓋均勻性一直以來都是業內工藝難題,目前高良率自動化生產一直是國內空白。王新福主動挑戰,勇闖技術盲區,帶領團隊驗證調試,拆解制造工段,在點膠工藝、上下料倉機構、智能機器人、維護保養、機械結構等方面大膽突破,創新探索出“無色膠水底涂圓周運動軌跡方式”,解決產品涂膠不均、溢膠的難題,通過運動軌跡的控制邏輯良率提升60%,填補了相關領域技術空白。
在研發過程中,王新福每天收集設備數據,時刻保持與團隊人員的聯系,依托創新工作室開展技術研討攻關、輸出改善方案,他堅持不懈、工作至上的不服輸精神影響著團隊的每一位成員,激發了團隊斗志。該項目取得巨大成功,實現自動化生產100%的突破,達到業內頂尖水平,極大提高了公司在該產業的競爭優勢。
實現“從0到1”的突破,既需要勇氣又需要能力。王新福善于學習,運用GPR智能機器人、大數據分析采集等最新前沿技術,團隊研發出公司模具智能車間,實現精密加工CNC、放電、石墨加工無人作業;打造了公司移印自動線,實現了AGV自動送料、自動移印、自動檢測、自動包裝功能,將后制程檢包實現智能化、無人化生產;GPR智能機器人視覺檢測一體化平臺實現批量生產,這一創新解決方案不僅提升了生產效率和產品質量,更為企業帶來了顯著的成本節約和競爭優勢。
一個人可以走得很快,一群人才能走得更遠
王新福懷揣著一顆感恩之心投入工作中,用心、用情、用功帶好隊伍,打造活力型的班組,充分發揮“領頭雁”的作用。一直以來,王新福將目光聚焦到創新人才培養,多年來完成自動化專業知識培訓500多課時,參訓員工數千人次,攻克課題200余項,研發新技術、新工藝80余種。
為了讓徒弟們更快地熟悉專業技術的各項知識,王新福將他多年來積累下來的經驗傾囊相授,他本著“誠懇、熱情、積極”的態度,適時對徒弟們提出不同的要求,激勵徒弟們在工作中不斷學習、不斷總結經驗。這些年來,他帶過的徒弟,紛紛成長為技術骨干,有的還走上了領導崗位,王新福為公司培養高技能人才58人(其中高級技師20人),高級工62人,帶徒40余人,在市級以上技能比賽獲得諸多優異成績。
“一個人可以走得很快,一群人才能走得更遠。”王新福始終堅持“一起創造、一起分享、一起成長”的工作理念,讓工作室成員在高水平的創新創造中感受樂趣。依托創新工作室陣地,王新福創新團隊獲得多項榮譽,在2022年山東省國防機械電子創新創效競賽中榮獲“創新型班組”,2023年指導工作站核心成員完成“歌爾智慧工程2.0”獲得第十二屆山東省青年創新創業大賽數字經濟專項金獎。
審簽:馬 震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