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海報新聞
2024-04-18 10:33:04
原標題:有理數丨非遺里的山東③傳統音樂:千年文脈 曲韻綿長
來源:海報新聞
原標題:有理數丨非遺里的山東③傳統音樂:千年文脈 曲韻綿長
來源:海報新聞
編者按:
山東擁有著豐富多彩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目前山東擁有國家級非遺名錄項目186項,位居全國第二位。這些非遺項目,不僅是山東文化的驕傲,更是中華文化的瑰寶。海報新聞有理數工作室解碼山東非遺的出圈秘笈,看這些熠熠生輝的匠心傳承如何在新時代煥發更加奪目的光彩。
作為中華民族文化的瑰寶,中國傳統音樂不僅擁有豐富的歷史資源,同時還蘊含著豐富的民間傳統資源。它是中國民族音樂中一個極為重要的組成部分,承載著五千年華夏文明的精髓。非遺中的傳統音樂,穿越千年,撫慰著塵世的心。截至目前,山東共18個項目被評為國家級非遺民間文學。
按照山東傳統音樂被評為國家級非遺評定的年份劃分來看,分別為:2006年2項;2008年12項 ;2011年3項 ;2021年1項。
【聊齋俚曲】
聊齋俚曲是清初文學家蒲松齡將自己創作的唱本配以當時流傳的俗曲時調而形成的一種獨特的音樂文學體裁。以普通白話為主體,雜以淄川方言、俚語、民間成語、歇后語、典故新用的語言。
代表作品:《耍孩兒》《玉娥郎》《粉紅蓮》《疊斷橋》《墻頭記》《姊妹易嫁》《求罵》《王六郎》等。
傳承現狀:現存聊齋俚曲手抄本15種,遺存較原始曲牌五十余支,1962年搜集十余首,近從古籍文獻中查尋、翻譯三十多首,尚有部分失傳曲牌有待查找。
【古琴藝術】
諸城既是諸城琴派的故鄉,又是中國古琴的發源地之一。諸城派古琴藝術又稱“瑯琊派古琴”,形成于19世紀中葉,經幾代琴家的探索發展,逐漸形成了一個具有鮮明藝術個性和特定曲目傳譜的古琴流派。
琴曲特征:演奏風格不刻意追求清麗淡雅,更多淳樸渾厚。諸城派的琴曲大多為“小曲子”,篇幅不長但講究一氣呵成。
代表作品:傳承琴譜有《龍吟館琴譜》《桐蔭山館琴譜》《神奇秘譜》《玉鶴軒琴譜》《五知齋琴譜》等。
傳承譜系:代表人物有王溥長(既甫)、王雩門(冷泉)、王作禎(心源)、王露(心葵)、王賓魯(燕卿)等,人稱“諸城琴史五杰”。
【嗩吶藝術】
鄒城平派鼓吹樂是流傳于鄒城一帶的民間鼓吹樂種,約形成于清代嘉慶末年。至民國初年,已有孫家班、張家班、丁家班、周家班等幾十個鼓吹樂班活躍在魯南及其周邊地區。
演奏風格:鄒城平派鼓吹樂風格平和輕柔、婉轉細膩,給人以“平如行云流水,穩似泰山青松”之感,平中見奇,穩中有變,剛柔相濟,扣人心弦。
代表作品:《集賢賓》《十洋景》《五六五》《慶賀令》《一江風》《采茶歌》《哭長城》等。
【魯西南鼓吹樂】
魯西南鼓吹樂主要依賴節日慶典、婚喪嫁娶等民俗活動而存在,是山東鼓吹樂中最重要、最具有代表性的一部分。
演奏風格:魯西南鼓吹樂嗩吶、錫笛常用的演奏技巧有花舌音、氣控音、氣拱音、滑音、打音、泛音、蕭音、苦音等。
代表作品:《開門》《抬花轎》《慶賀令》《十樣景》《采茶歌》等。
【海洋號子】
長島漁號源于長島縣砣磯島,是長島漁民在闖海打漁的勞作中形成的一種為勞動鼓勁的歌。
風格特色:長島漁家人逐漸創作出了“上網號”“豎桅號”“搖櫓號”“掌篷號”“發財號”等多種勞作號子,所有漁號基本都無唱詞,以虛字為主。
【魯南五大調】
又稱郯馬調、郯馬五大調,是以活躍在山東省臨沂市郯城縣,以郯城鎮、馬頭鎮為中心,余韻遍及整個魯東南地區的傳統音樂。五大調包括《淮調》《大調》《玲玲調》《滿江紅》和《大寄生草》等五個曲牌。
風格特色:魯南五大調多由一人演唱,以民間管弦樂器和瓷碟、瓷碗、竹筷等打擊出節拍伴奏。從音樂結構看,它主要包括“夾曲體”和“主曲體”兩類,演唱形式則分坐唱和群唱兩種。魯南五大調旋律委婉輕柔、節奏徐緩平實、詞句典雅大方。
【古箏藝術】
古箏藝術(山東古箏樂)在長期流傳過程中,逐漸形成了華麗柔美、剛勁明亮的藝術特征。
演奏風格分為兩個類別:一是古典樂曲,俗稱“大板箏曲”,采用“八板體”的曲式結構,音調典雅、結構嚴謹、節奏鮮明,大都具有鮮明的主題和深刻的思想內容;二是小板箏曲,系近代根據地方說唱和民間小調改編而成,結構精練簡潔,節奏富于變化,旋律優美柔和,主要流行于菏澤地區。
【鑼鼓藝術】
臨清架鼓是流行于山東省聊城地區臨清市的一種純打擊樂合奏形式,由鼓、點鑼和大鑼(也叫“篩鑼”)三種樂器組成。
演奏風格:臨清架鼓的演奏隊伍有“半隊”“整隊”之分。人員和樂器齊備時,可組整隊,即所有樂器要由48面鼓、8面點鑼和2面大鑼組成;而半隊的組成結構自然就是整隊的一半了。但不管是“整隊”還是“半隊”,臨清架鼓都有鼓點豐富多變、聲音洪亮威武、氣勢磅礴雄偉的特點,因而,臨清架鼓會在歷史上又有“威武會”之稱。
【佛教音樂(魚山梵唄)】
魚山梵唄在佛教寺院的各種法事活動和節日慶典中演唱、演奏,主要用于講經儀式、六時行道、道場懺法三個方面,稱為“法集三科”。
風格特色:它以清凈和雅、韻味悠遠的詠唱風格來贊頌佛陀功德,演經說法,宣唱佛理,普度眾生。
【道教音樂】
是道教儀式中不可缺少的內容,它具有烘托、渲染宗教氣氛,增強信仰者對神仙世界的向往和對神仙的崇敬。
風格特色:道教音樂吸取了中國古代宮廷音樂和傳統民間音樂的精華,融入道教信仰的特色,形成道教音樂的獨特藝術風格,也是中國傳統音樂的重要組成部分。
【弦索樂】
由幾件彈撥樂器和拉弦樂器結合在一起演奏的合奏形式,在山東菏澤的民間有“碰八板”“對八板”“對流水”等稱呼。
風格特色:旋律音調優雅柔美,和聲渾厚動聽,既有古色古香的風格,又有地方色彩。因其風格典雅而享有“雅樂”之稱,又由于它歷史悠久而被稱為“古樂”。
回望歷史,千年文脈在曲韻裊裊中亙古綿長,訴說著無數動人故事與悠遠記憶;放眼當下,意氣風發的青年非遺傳承人,正為非遺音樂保護事業續寫新的樂篇。
策劃:魏鵬 馮世娟
文案:王錦川
設計:程曉然
資料來源: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網、山東省文化和旅游廳等
審簽:高 娜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