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濟南日報
2024-03-18 13:34:03
原標題:濟南:產好茶,也要講好茶故事
來源:濟南日報
原標題:濟南:產好茶,也要講好茶故事
來源:濟南日報
這幾日,在濟南茶葉批發市場游走,和市場里來自天南海北的茶商聊天,他們總說,龍井茶的興起,離不開乾隆皇帝的代言;大紅袍被追捧,離不開它被作為國禮送給尼克松的話題;而金駿眉的大熱離不開那幾個北京客商……這些話語里道出了茶產業發展的一個重要推手:講好茶葉故事。這其實也是一種文化自信。
“三茶統籌”,茶文化是重要內容。放眼全國知名茶葉品牌發展歷程,文化賦能,是推動茶業發展的必經之路。
作為中國北方緯度最高的茶之一,中國農產品地理標志產品長清茶對于濟南既是一個產業,也是一種文化載體。事實上,咱濟南的茶文化挖掘起來就像泉水一樣奔涌不息。以文化賦能產業發展,講好本地茶故事,濟南,正在努力。
濟南是北方最早端起茶杯的城市之一
“南人好飲之,北人初不多飲。開元中,泰山靈巖寺有降魔師,大興禪教,學禪務于不寐,又不夕食,皆許其飲茶,人自懷夾,到處煮飲。從此競相仿效,遂成風俗……”中唐封演《封氏聞見記》中記載了北方茶興起、傳播的一個關鍵點:靈巖寺。《宋高僧傳》卷八有《唐兗州東岳降魔藏師傳》,記降魔藏師為禪宗北宗祖師神秀的弟子事跡,其文云:“尋人泰山數
年,學者臻萃,供億克周。”這與《封氏聞見記》可以
相互印證。
由此可推斷,中國南方飲茶頗早,而北方飲茶的起源在唐代。唐代開元年間,濟南(齊州)附近(今濟南長清)的靈巖寺,就是中國北方飲茶的發源地。這故事也載入了清代陸廷燦的《續茶經》。如果用今天的話來講,大意是唐玄宗開元年間,靈巖寺來了一位禪宗大師叫做降魔師,他在靈巖寺大興禪教,學禪(打坐)不能睡覺,又不吃晚飯,只允許喝茶。為了提神不瞌睡,人人都把茶葉隨身攜帶,到處煮著喝。這一風俗,逐漸從寺廟傳到社會中。
而在濟南市長清區農業農村局支持下,長清茶葉協會近期編寫的《珠樹蓮臺北茶之祖——長清茶與北方茶文化之變遷》中也提到,在靈巖寺寺北般舟殿東北角,有一則題記,文曰:“天蓼茶院到此,長慶四年正月十五日題。孫友用、楊謝榮、靖寬、韓清田隨從勾當造。”一些研究也證明,在唐代后期,黃河流域的飲茶風氣已十分興盛,以茶為交往媒介的習慣自古至今從不斷絕,佛門亦多備茶果招待施主茶客。在靈巖寺內的碑刻題記里,也多見“留飲”類字眼。
從這個角度不難理解,濟南是中國北方最早端起茶杯的城市之一,至今起碼已有1300余年的歷史。
濟南茶文化的源遠流長和泉水關系密切。好水出好茶,濟南是泉城,自然與茶淵源深厚。再加上濟南的交
通位置,這些因素促進濟南在大流通時
代成為南北茶葉
貿易橋頭堡和
樞紐。
位于張莊路上的濟南茶葉批發市場也一度成為江北最大的茶葉市場之一,各大茶類齊聚在這里布局全國市場。2011年左右,有些黑茶經銷商在這里一個季度就完成了全年的黑茶銷售額,可見當年濟南茶葉市場在全國市場中的地位。
濟南人愛喝茶也是出了名的。濟南,不分貧富,不分男女,甚至不分老少,皆飲茶。山東師范大學的一位教授曾經寫了這樣一首詩頗為傳神:
找濟南人談心嗎?
你可以去敲開每一家的小門。
他們會給你煮一杯清茶,
用碧綠碧綠的趵突泉水。
濟南產好茶 谷雨茶最佳
濟南人不僅愛喝茶,濟南還種茶。
追溯歷史,山東地區較大規模茶樹種植是從唐代開始的,到了晚唐時期,繼續向北延伸,五蓮、膠南、泰安、濟南長清靈巖寺一帶陸續有了茶園,并逐漸在濟南市長清區萬德、五峰、張夏、雙泉等地區零星種植。
靈巖寺內有碑刻:“身在凈土上方界,閑觀野鳥鳴幽谷,頓覺超俗話新茶,再整衣冠拜佛牙…”其中的“新茶”應該即為“長清茶”。“茶以禪興”,長清種茶、飲茶由長清靈巖寺開始。《珠樹蓮臺北茶之祖——長清茶與北方茶文化之變遷》中提到的天蓼茶院或許正是一個小型的寺廟茶園。寺廟茶園的目的是滿足本寺僧人的飲茶需求,種植面積和規模往往不大,正滿足了靈巖寺茶的特點,這可能是濟南當時為數不多的有記載的茶葉生產地之一。
長清茶歷史厚重悠久,向世人傳遞著亙古悠遠的茶香與禪意。但是由于各種原因,濟南種茶的歷史斷斷續續,直到1998年,“南茶北引來,敢為天下先”,長清開始探索種植茶樹,嘗試“南茶北引”。2008年前后,長清區已經開始提倡規模化種植。
此后,長清茶的發展就乘上鄉村振興大勢,并開始受益于產業振興強有力的政策扶持。從2020年開始,中央一號文件中陸續提出發展富民鄉村產業,推動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近年來,濟南市委、市政府加快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把農業特色產業振興作為引領支撐鄉村振興的首要任務和工作重點,長清區也不斷積極爭取長清茶產業扶持政策,采取專項規劃、財政補貼等多渠道強化對茶產業的項目資金投入。依托特色茶產業創建現代農業產業園,實施茶產業振興行動,探索都市精致農業、現代農業產業園區建設,不斷形成長清茶特色產業發展新優勢。截至目前,已建成茶文旅、產學研一體的規模化精品茶園8家以上。2023年,長清傳統茶園面積達到11040畝,全年干茶產值約2.01億元。
順境出產量,逆境出品質。在去年舉行的“靈巖論茶”座談會上,長清區農業農村局和相關茶葉團隊更是明確提倡推廣長清谷雨茶。長清區農業農村局黨組書記、局長張振利在接受采訪時介紹,作為中國北方緯度最高的茶之一,長清茶具有獨特韻味。這里的茶園大多三面環山,自然條件得天獨厚。高緯度種植區海拔高,晝夜溫差大,適宜的光照、土壤、水分造就了長清茶“小米湯、板栗香、葉肥厚、味悠長”的特點,這正符合北方人,尤其是山東人口味的特質。同時,由于山東的茶葉是從南方引進的,自從茶葉引進到北方以后,茶樹的生物學特性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從季節的角度上講,南方的明前茶都是在清明以前上市,而受山東的氣候條件等因素影響,茶葉生產的季節比較晚,它上市的最佳季節是在谷雨和谷雨以后。
茶文化最終要落腳到市場經濟
文化賦能最終目的是為產業助力,在市場見效。但這個過程并不是一蹴而就的。
濟南市茶葉行業協會秘書長胡興旺介紹,縱觀這些年的濟南茶葉市場,幾乎每隔一個時期就出現一個熱點茶品類。比如,從最早的以花茶、綠茶為主到鐵觀音熱,再到普洱茶熱,緊接著黑茶的興起,再到現在的紅茶、白茶等等。每一種茶的興起都離不開市場的運作。
從西湖龍井、太平猴魁、武夷巖茶、正山小種等茶葉的品牌打造過程,我們完全可以看到濟南本地茶——長清茶發展的信心:每一種茶一開始都是區域化“小氣候”,經過一段時期的推動才成了全國性的“大氣候”。
這個推手,可以是政府,也可以是各地的茶博會,甚至可以是一個明星、一個事件、一個契機,但歸根結底,一款好茶的興起一定離不開天時、地利、人和。
舉個例子:在安化黑茶、福鼎白茶的推廣過程中,當地政府就承擔了這個“推手”的作用。從在濟南市舉辦的茶博會上就可以看到,當地政府組團參加,形成合力,共享區域公共品牌的成果,這就是政府搭臺企業唱戲。就濟南本地茶來說,這些年,長清茶也在依托政府、茶葉協會等開展品牌創建和推介活動,積極參加各類獎項的評比,參加茶博會等宣傳推廣活動,以擴大長清茶品牌效應的影響力。目前來看,長清茶的品牌知名度越來越高:截至目前,長清茶產品先后獲得全國百佳農產品,中茶杯評比一等獎,第十四屆中國林交會金獎、山東名牌產品,山東省著名商標、第二屆中國國際茶葉博覽會金獎、第十九屆綠博會金獎、西班牙國際食品飲料展金獎等多項榮譽。2021年5月,長清茶被評為第4屆中國國際茶葉博覽會推薦產品。2021年,泉城綠茶、泉城紅茶、泉城白茶被評為世界糧食減損大會指定產品,泉城綠茶、泉城紅茶、蒲公英茶被評為中國(濟南)電子商務博覽會十佳網紅產品。2021年9月,長清綠茶取得全國名特優新農產品認定。在2023中國茶葉區域公用品牌價值評估中,長清茶品牌價值為4.99億元。在2023年4月份舉辦的2023首屆北方茶“三茶統籌”靈巖論茶座談會上,長清區邀請國內知名的茶方面的專家、學者、相關領導齊聚一堂,緊緊圍繞長清茶的發展出謀劃策。
再舉個例子。曾經金駿眉的誕生和大熱就離不開那幾位北京客商的首倡和推動,說到底就是創新和資本的力量。這些客商提議用正山小種的芽頭來做高檔紅茶,5年不到的時間,他們推動這種紅茶成為當時中國最紅的茶。
結合濟南來看,長清茶目前規模化的種植和生產的力量同樣主要來自幾家企業。他們推動著長清茶的創新,從一開始的綠茶、紅茶到現在的白茶,甚至現在圣虎山農業產業園還生產出了用于制作蛋糕、面點的抹茶。這種創新帶來的成效是顯而易見的。長清茶葉協會秘書長劉廣榮介紹,這種抹茶用的原材料是長清夏秋茶鮮葉,和春茶相比,成本低,但是特別受年輕人歡迎,不到一年時間,僅抹茶一項企業就增收十幾萬元。
談到下一步工作,張振利表示,目前長清茶的主要銷售方向是本地中高收入人群。下一步,長清區將繼續加大推動長清茶產業發展力度,充分發揮茶文化歷史資源和人文資源優勢,強化茶產業與旅游觀光、傳統文化建設融合,在茶主產區積極開展“茶之旅”等文化旅游項目,形成一大批集茶文化、特色民俗文化、禪文化及養生休閑度假等于一身的游覽線路,擴大旅游業對長清茶產業發展的推動效果。他說,推廣長清茶文化,講好本地茶故事,讓更多喝茶的人懂茶,只有這樣,長清茶才能覓到更多知音。
如此,天時、地利、人和齊備,長清茶未來可期。(本報記者 邵明紅)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