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青島新聞網
2024-02-22 08:51:02
原標題:春節第一鮮“蠣蠣”皆辛苦!每天上岸超百萬斤,個大味美不愁賣
來源:青島早報
原標題:春節第一鮮“蠣蠣”皆辛苦!每天上岸超百萬斤,個大味美不愁賣
來源:青島早報
春節第一鮮“蠣蠣”皆辛苦
春節期間膠州灣和鰲山灣等海域每天上岸海蠣子超百萬斤 個大味美不愁賣
漁家大嫂整理海蠣子籠準備分揀。
島城每天都有大量海蠣子上岸。
俗話說冬吃蠣子、夏吃蛤。青島人最喜歡吃的海蠣子,成為春節餐桌上的“第一鮮”。從大年初三開始,即墨沿海的不少養殖戶便堅持出海捕撈,帶回一船又一船新鮮的海蠣子,讓市民餐桌“鮮”味十足。2月18日,記者趕到位于即墨區田橫旅游度假區的周戈莊碼頭看到,8名漁民經過數小時的近海作業,拉回了10萬斤海蠣子,當天運抵青島市場。據養殖戶張先生介紹,田橫灣海域養殖的三倍體、二倍體海蠣子較多,春節期間每天上岸的海蠣子達到了20萬斤以上,而膠州灣和鰲山灣、丁字灣等海域每天共有超百萬斤海蠣子上岸。
現場:
一天捕撈超10萬斤雇人分揀
周戈莊碼頭,位于即墨區田橫旅游度假區,這片海域養殖業十分發達,三倍體海蠣子養殖業是近幾年發展壯大起來的。2月18日,節后上班第一天,天剛剛放亮,8名漁民穿上厚厚的棉衣和防水服,駕著兩艘大型養殖漁船出發了。
“海上的氣溫比陸地上低了不少,加上霧氣比較濃,給捕撈作業帶來了很大影響。不過幸好是近海捕撈,都是有著幾十年經驗的老漁民。”58歲的養殖戶老張介紹,因為春節期間市場需求量很大,所以從大年初三開始,每天都要出海捕撈海蠣子,最多一天上岸10萬多斤。為了保證海蠣子的鮮度,老張從當地找來20多名漁家大嫂在碼頭上幫工,每天捕撈船一靠岸,大家就開始忙著騰籠、分揀,當天就能運往各大市場。
“現在是海蠣子大量上市的季節,每天在這里上岸的海蠣子超過10萬斤,不僅個頭大,味道也鮮美……”老張告訴記者。當天11點半左右,老張的兩條養殖船陸續靠岸,數百條海蠣子籠被吊裝到碼頭上,幾十名漁民和漁家大嫂各司其職,開始忙碌起來。經過兩個小時的分揀,海蠣子按照大小分好類,隨后被早已等候在碼頭上的批發商裝車運往市場。
講述:
凌晨出海捕撈“蠣蠣”皆辛苦
春節過后,海鮮市場仍是冷藏魚類唱主角。2月19日,記者在即墨東部幾個漁港碼頭探訪發現,不少漁民開始在近海養殖區收獲海蠣子、扇貝,還有漁民下網捕撈上岸少量的開凌梭、海蚰蜒等小海鮮。
記者在即墨馮家河、神湯溝等碼頭看到,漁民趁著滿潮,陸續將捕撈上岸的海蠣子、扇貝運往市場銷售,當天晚上就能端上市民的餐桌。“年前捕撈了不少海蠣子,春節期間都銷售得差不多了。節后趁著市場需求量增大,趕緊出海捕撈,價格還能比平時高一些。”漁民馮丙雪在神湯溝養殖海蠣子已經30多年,他對海蠣子的生活習性再熟悉不過了。每年春節過后,老馮就按捺不住心里的激動,急著要出海捕撈。
凌晨三四點鐘,氣溫達到了零下,馮丙雪和弟弟將捕撈的工具抬上漁船,便駕船出海捕撈海蠣子去了。半個多小時到達養殖區后,馮丙雪和弟弟便開始收籠子,隨著大量海蠣子被拉上漁船,老馮滿臉笑容。兩個多小時后,大大小小的海蠣子已經裝了滿滿一船。馮丙雪說:“這次出海比較順利,估算一下,一船海蠣子至少4000斤。”
和馮丙雪一樣,30多歲的漁民馮鵬也是凌晨就出海了,但他比馮丙雪用的時間多了近一個小時,所以收獲的海蠣子要多出上千斤。上午,當馮丙雪已經把海蠣子運到家門口時,馮鵬的漁船才剛剛靠岸。看著滿船的海蠣子,馮鵬滿意地笑了。記者了解到,當天神湯溝村漁民收獲了5萬多斤海蠣子,這些新鮮上岸的海蠣子非常搶手,立馬就被商販運到市場銷售。
調查:
批發價3元一斤根本不愁賣
漁船滿載歸來,碼頭也熱鬧起來。養殖戶楊立可表示,今年海蠣子產量不小,也不愁賣,他們每天都會出海捕撈。記者在采訪過程中了解到,現在也有不少漁民采用接力養殖的方式,他們從煙臺以及威海等地購買一些海蠣子苗,經過三四個月時間的育肥,正好可以趕在春節期間收獲。雖然投入高一點,但是收入更穩定。漁民介紹,每片養殖海域都有一排排的浮標,浮標整齊地排列在海面上,跟陸地上的田地一樣,非常壯觀。而在這些浮標的下面,就綁著一條條的籠子,這就是海蠣子生活的“家園”。
漁民跟農民差不多,只不過是把土地“移”到了海里。在即墨海域,海蠣子苗主要分為兩種,購買的養殖苗以及野生苗。因這片海域水溫適宜、微生物眾多,海蠣子長大后味道鮮美,深受市民喜愛。尤其是近幾年引進的三倍體和二倍體海蠣子,個大味鮮,碼頭上的批發價一般在每斤3元左右,而到了市場上經過商販倒手后,每斤零售價格一般在5到8元之間。據介紹,今年主要是因為氣溫相對較高,海里的微生物也比較豐富,所以海蠣子豐收。以二倍體海蠣子來說,以往一根養殖繩收獲12斤左右,今年好一點的能達到20斤左右。加上這幾年大力引進了三倍體海蠣子,個頭大的兩三個就能達到一斤。
豐收:
日捕海蠣子超百萬斤
青島最出名的海蠣子養殖區在膠州灣和鰲山灣兩大海域。其中膠州灣以紅島為主產區,而鰲山灣以神湯溝村為主產區。鰲山灣擁有天然的野生牡蠣群,加上有河流從鰲山灣畔入海,藻類和微生物豐富,為海蠣子的生長提供了天然的餌料。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使即墨神湯溝村、七溝村成為遠近聞名的海蠣子養殖專業村。每年從7月1日到15日這半個月時間,正是海蠣子產卵的季節,當地漁民會把提前準備好的幾十萬根養殖繩運到養殖海域,等待大量海蠣子苗在此“安家”。經過5個月左右的生長,在1月初的收獲期,漁民每天至少往返養殖區捕撈一次。近幾年來,味道鮮美的海蠣子成為市民最喜歡吃的海鮮之一,漁民捕撈的海蠣子基本當天就銷售一空。
這些天在紅島漁港碼頭上,總能看到不少頭戴黃圍巾的漁家大嫂在分揀成堆的海蠣子,當下正是海蠣子肥美的時候,也是海蠣子出貨最忙的時節。每天紅島各碼頭有50多萬斤海蠣子上岸,加上即墨鰲山灣海域的20多個漁村養殖區,以每天捕撈50萬斤計算,兩大海蠣子養殖主產區每天就有超百萬斤海蠣子運往市場。
漁民介紹,過去海蠣子只在山東半島銷售,現在浙江、福建等地也來青島拿貨,即使產量增加,但也不愁銷路。“在青島叫海蠣子,在萊州灣叫大牡蠣。最近幾年,海蠣子養殖產業越來越壯大了。”馮丙雪介紹,除了本地傳統的自然育苗養殖方法外,人工育苗也占了很大市場。比如萊州灣的三倍體牡蠣,由于個大味美深受消費者喜愛,青島漁民也開始養殖。他們從萊州灣的乳山、招遠等地購買三倍體牡蠣苗,在本地海域養殖半年后,待牡蠣長到半大時,再出售到南方等地,借助水溫高等特點,長大成熟后直接在當地銷售,這樣既減少了成本,還增加了收入。這種養殖方法,慢慢成為青島漁民增收的新途徑。
本版撰稿攝影觀海新聞/青島早報記者 康曉歡 袁超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