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濱州日報
2024-02-19 10:27:02
原標題:濱州110 永不掉線的“平安熱線”
來源:濱州日報
原標題:濱州110 永不掉線的“平安熱線”
來源:濱州日報
春節相聚,互送祝福,離不開“平安”二字。佳節期間,值班值守,110始終在線。
在春節這一闔家團圓的日子里,記者走進濱州市公安局指揮中心調度處,近距離了解這部自運行以來始終暢通的“平安熱線”。
110
不只是一個號碼,而是永不掉線的“平安熱線”
濱州的110報警服務臺始于1996年。
2006年,110、119、122三臺合一,濱州市公安局開始直接接警。目前,濱州市級報警平臺承擔著濱城區、濱州經濟技術開發區、高新區三個區的110接處警指揮調度工作。
一路走來,濱州110經歷了“被認識——被需要——被依賴”的轉變過程。
“最開始,只有2名接警員。隨著110這部電話逐漸被老百姓認識,警情量也逐漸增多,現在一個值班班次至少有7名接警員。”接警員陳麗說。
“運轉之初,很多硬件、流程還需要完善,但是電話始終不敢漏接。”在接警員王靜的記憶里,抱著十來斤重的老式110電話機坐在板凳上接電話,是常有的事。
隨著時代發展,110在老百姓心目中的定位,也從最初的接派治安刑事警情,變成了解決困難和問題的優選項。
“有困難,打110”,更是家喻戶曉。濱州市公安局指揮中心民警徐建飛說,當群眾面對勞資糾紛、鄰里摩擦、家庭矛盾、查人找物、情感糾葛等煩心事、急心事時,最先想到的就是110。
2023年統計數據顯示,過去17年來,濱州110累計接聽電話1069萬通,接報有效警情333萬起,日均接聽群眾電話2500個,救助群眾1.6萬人。
其背后,是一支365天全年無休、24小時在線的集體。
發展到今天,濱州市110接警員團隊已經有45人,其中女性39人,年齡最大的44歲、最小的22歲,工作十年以上的19人。
巨大的警情量,是一種認可,也是一種甜蜜的“負擔”——近年來,濱州市110平臺接警中,非警情占到了40%。
“群眾打來電話,我們就要派警。這意味著,基層派出所要額外拿出40%的警力、精力,用于處置本不是公安部門職責范圍內的事情。”徐建飛說,這不是在推卸責任,而是想把本就十分緊張的警力資源用于處理社區警務、提升辦案質量等工作上。
因此,自2023年開始,濱州市110開始與12345政務服務便民熱線對接分流非警務警情。110,為了更好地為群眾服務,逐漸開始“瘦身”“健身”。
一路走來,110接警員并非只是“接警員”,而是架起公安和群眾連心橋的關鍵一環——電話兩端,一端是群眾對平安的基本訴求,對得到救助的急切渴望;另一端則是濱州公安人馬不停蹄地奔跑,千方百計地努力。
一路走來,110早已不是簡簡單單的一串號碼,而是成為了濱州人心目中永遠不會掉線的“平安熱線”,時刻守護在旁的“連心橋”。
110接警員第一“法則”:確保報警人人身安全,快速確定報警人位置所在
現在,濱州110接警量很大,按照7個席位計算,2023年每個接警席位每天平均接警在300個以上。
接警員王靜的工齡和濱州市級110開通時間一樣長。18年以來,她已經記不清自己接過多少電話,但總結下來,還是有幾點體會:
一是自己接過的警情,“每一個都是新鮮”,到現在,她依然要學習各種概念性知識,以便回答群眾的問題,“可以不精,但是不能不知道”;
二是接通電話的那一刻起,要盡快確定報警人或者求助人位置,努力確保當事人安全,為處警人員爭取時間,這是一直不變的第一“法則”;
……
濱州110啟用之初,報警人與接線人之間常會因為信息不對稱、理解有偏差等原因,導致一些信息出現傳達錯誤,進而造成出警人員撲空、報警人苦苦等待。
為了改變這種局面,下班以后,接警員們會騎著自行車、坐著公交車在市區轉,目的就是搞清楚不同鄉鎮、街道辦之間的地理界限,以及重要的標志物、參照物,以便盡可能從電話中搞清楚報警信息中的地理位置要素。
后來,濱州市公安局借鑒外地經驗,對所有的電線桿進行編號,借助唯一號碼,接警員和派出所出警人員能較快鎖定報警人的大體位置。
比“確定位置”更重要的,是確保報警人或者求助人的人身安全。
接警員王娟娟說,有些報警群眾在工作、學習、感情生活上遇到挫折后,會產生輕生念頭。他們在做出行動之前,有的會把“臨終電話”留給110——告訴自己的位置、輕生原因,以及轉達留給家人的遺言。
“我現在在15樓,如果我跳下去,麻煩你們和我家里說一聲。”2024年初,市公安局110接到一個電話,電話中的女子情緒激動、嚎啕大哭,反復稱要掛斷電話,從樓上跳下去。
接警員立刻意識到自己的一言一語關系到一條生命的去留。在暗示同事立即啟動相關預案的同時,她拿出女性獨有的耐心,全力以赴“保持通話”,一邊安撫對方情緒,一邊設法捕捉與當事人相關的關鍵信息。
最終,接警員23分鐘苦口婆心的開導和交流,為110出警人員施救爭取了寶貴時間,女子被成功拉回天臺。
2006年以來,市公安局110累計協助挽救輕生群眾2000余人、找回失蹤(出走)群眾8900余人。
通過一部電話,接警員既聽遍人生百態,也會遭遇惡意語言攻擊,但對工作依然熱愛
如果將110接警員單獨看作一種職業,長期堅持下來,無疑需要一顆堅強的內心,也需要對這份工作持之以恒的熱愛。
首先是身體要承受高強度的工作。
目前,110接警員實行4班倒,平均每個班7個接警席位,遇有重要時間節點,席位會增加。
2023年12月14日,隨著濱州迎來入冬后最大的一場雪,接警量也達到每小時150起。
總而言之,社會上普遍關注的高考季、開學季,汛期、雨雪,上下學、上下班高峰期,都是110接警員最忙碌的時候;各行各業普遍放假、休息的時候,比如春節、中秋節、五一假期、十一假期等,報警電話更是此起彼伏,一刻不停。
經年累月下來,曾經20多歲的年輕人已經成為老接警員,與經驗相伴而生的,是身體上各種提前“報到”的不適:嗓子沙啞、頸椎病、腰椎病,以及長期精神高度緊張接聽電話造成的神經衰弱。
其次是心理上的考驗。
110接聽到的內容,除去治安、刑事警情外,以群眾的糟心事居多。接警員可以說每天都在面對負面事情帶來的情緒干擾。
從最開始的新鮮,到感覺平常,再到煩心鬧心——接警員也是人,接聽類似電話多了,可以說看過了人生百態,心理負擔難免會增加。
甚至有時候,電話接通后報警人什么情況都不說,上來就是對接警員一通辱罵。“挨罵可以留存和固定證據,但是堅決不能還口,不能將工作內容帶出辦公室。”——對于接警員,這是一條紀律。
紀律之下,在接到充滿惡意的電話后,接警員通常會互相寬慰,有時候是自我調節,而更多的時候卻是還沒來得及整理情緒,下一個電話已經進來了。
讓接警員寬慰的是,近年來,各級公安部門嚴厲打擊惡意撥打110、擾亂單位秩序的行為,對于證據確鑿的,第一時間進行依法處置。
2024年1月,劉某某(男,44歲,棗莊滕州人)惡意撥打濱州市公安局110報警電話,6天時間打了206次,內容涉及酒后滋事、揚言輕生、謊報失火,甚至辱罵接警員。
對這種行為,濱州公安機關嚴厲打擊,對其進行行政拘留。
“越是遭遇負面情緒的侵擾,越需要強大的內心支撐,越是考驗自己是否真正熱愛這份工作。”這是接警員們的共同體會。
接警臺前過除夕,是一場“必修課”,更是為民服務的初心使然
有人說,現在90后、00后在整頓職場。
也有人說,Z時代的青年人讓職場煥發新的生機和活力。
1996年出生的吳若塵,目前已經是濱州110一個值班組的組長。
7年多接警經歷下來,吳若塵總結說:“與80后的姐姐們經驗豐富、性格沉穩相比,90后、00后接警員更容易與年輕的報警人,尤其是面對感情、學習等問題的,快速跨越年齡差,找到共同話題,掌握關鍵信息。”
今年春節,2000年出生的接警員牛夢圓,迎來自己第一個除夕班。牛夢圓說:“不經歷除夕夜的值班,算不上一個合格的接警員。”
為迎接這個班,牛夢圓已經做過很多“功課”。她從老接警員們的口中得知:從往年來看,除夕、初一兩天,是大部分家庭和氣團圓的時刻,但也難免會有酒后鬧事、情感糾紛、打架等情況發生,排除掉重復的,平均每天也有1000個左右的警情。
其實,對于大部分接警員來說,除夕、中秋等傳統闔家團圓的假期,他們大多是堅守一線、在電話機旁度過,除夕在崗值守不回家已經習以為常。像接警員陳麗,其老家在東北,2003年嫁到濱州,已經連續9年沒有回過老家。
在接警員們眼里,群眾的事無小事,許多節日里他們更關心的是,“這一天,自己上什么班”。從沒有人提出要求,強調說自己必須假期哪一天回家。
在這群娘子軍看來,即便需要克服再多來自身體、家庭上的困難,但只要能救下一個人,幫助前方同事成功處置一個警情,這些付出都是值得的。
而這些付出積累下來,就雕刻出了濱州110在人們心目中的形象,生動、真實而具體的印象……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