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青島新聞網
2023-12-11 15:10:12
原標題:青島即墨:重塑海洋肌理 守好“美麗海灣”的蔚藍底色
來源:青島新聞網
原標題:青島即墨:重塑海洋肌理 守好“美麗海灣”的蔚藍底色
來源:青島新聞網
“蜃光吻海同摩蕩,鷗鳥追魚各折旋。”驅車行駛在位于青島市即墨區東部的濱海公路上向東望去——湛藍天空幕布下,金色海灘綿延,海面碧波粼粼,蜿蜒分布的秀山奇礁鑲嵌其中,環抱式天然呷角海灣風貌展現在眼前,秀美且怡人。
這里是剛剛被命名為“山東省級美麗海灣”的嶗山灣,東起女島,西至嶗山頭,面積528.39平方公里,海灣開闊,森林覆蓋率高達56%,PM2.5常年低于10μg/m3,自然生態本底優良,正成為廣大市民游客海水浴、日光浴、空氣浴、森林浴的首選“打卡地”。
海灣是自然生命共同體中重要的要素單元,承載著“從山頂到海洋”各類人為開發活動的環境壓力。嶗山灣為何能突出重圍奪得“省級美麗海灣”的桂冠?“水清灘凈、魚鷗翔集、人海和諧”何以成為嶗山灣的靚麗名片?守好“美麗海灣”的蔚藍底色,即墨有哪些秘訣?綿延在這125.2公里海岸線上的“山、海、河、泉、島、灣、灘”,早已解碼即墨對“生態秀美”嶗山灣的立體表達……
呵護海洋自然肌理
推進“陸海統籌”的流域海域系統治理
在青島地鐵11號線的藍色硅谷站,每逢周末,前來休閑打卡的市民絡繹不絕,尹天樂及其8歲的女兒就是濱海公園趕海隊伍的“老朋友”。
“這幾年即墨東部海邊環境越來越好,空氣好,水質也好,交通也方便,我們常常帶孩子坐地鐵從市南過來挖沙、拾貝、踩水,累了還可以去泡泡海水溴鹽溫泉,家人都特別喜歡這里。”尹天樂說。
陸地水生態環境質量好壞體現在河湖上,近岸海域水生態環境好壞則體現在海灣上。今年,即墨區近岸海域水質優良面積比例為100%,繼續保持“十三五”以來最好水平。“全區實施系統工程,通過陸海統籌治理,呵護一灣碧海。”青島市生態環境局即墨分局工作人員茍天朔說。
海洋生態環境問題,表現在海里,根子在陸上。為了治理陸源污染,即墨區以深入打好重點海域綜合治理攻堅戰為抓手,加強陸海統籌和區域聯動,實現污染減排和生態擴容兩手發力,全力打造“無廢灣區”,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達100%,全域踐行“垃圾不入海”,海灘和海面垃圾蓋度均小于0.5‰。
大力推進落實“一灣一策”的陸海污染防治,青島先行先試。2017年,青島在全國率先推行“灣長制”,建立四級灣長制組織體系,打破海域邊界,形成多部門聯防聯控聯治機制,大大提升治理效能。“自灣長制工作推行以來,即墨區嚴格落實省、市全面實行灣長制決策部署,積極配套完善各項制度,實行‘一灣一策’和清單式管理,全力構建‘區-鎮兩級灣長體系’和村莊灣段網格化管護機制。”茍天朔說。2020年以來,即墨區全面實施漁港環境綜合整治,開展碼頭污染防治設施建設及升級改造,截至2021年底,山東省漁港名錄內10處漁港環境綜合整治全部完成。
鰲山衛街道大任村,嶗山灣唯一入海河流大任河流經這里。
“以前大任河就是一條臭水溝,污水橫流、腥臊惡臭,別說游客,村民經過都要離得遠遠的。”鰲山衛街道相關負責人介紹,2019年開始,街道投資7800余萬元實施大任河綜合治理,采用生態景觀式的整治手法進行高標準規劃和設計,將現有排水口進行景石砌石改造,建立攔沙門坎及欄水壩,形成連續水面。同時,沿河村莊均建立起“戶集、村收、街道中轉”的垃圾處理機制,垃圾定點收集、統一運至垃圾填埋場處理。
自2021年大任河設置市控斷面以來,連續三年在達標基礎上實現水質躍升,獲補生態補償資金400余萬元,昔日的臭水河變成了水清、岸綠、景美、洪暢的景觀河道。
入海排污口是海域生態環境保護的重要節點。2021年,即墨區以改善近岸海域環境質量為核心,以美麗海灣建設為主線,深入開展入海排污口“查、測、溯、治”,提前一年半完成2169處入海排污口整治銷號任務,實現了入海河流和近岸海域水質同步改善。
夕陽西下,濱海公園海灘邊游人如織,水清灘凈、人海和諧的美麗畫卷成為即墨的金色名片。
大力發展向海經濟
推動“經略海洋”的高質量發展模式
眼下,海洋經濟正在成為國民經濟新增長點,在擴大內需、破除資源瓶頸、加快新舊動能轉換等方面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嶗山灣海岸線總長度約為125.2公里,廣闊的發展空間和充裕的資源稟賦為其海洋經濟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2022年5月,由藍谷企業國信中船(青島)海洋科技有限公司首制的全球首艘10萬噸級大型養殖工船“國信1號”正式交付運營。一年多來,“國信1號”作為深遠海養殖的重要模式,首次寫入中央一號文件,同時孵化出深遠海品質海鮮品牌國信水產?裕鮮舫深海野游大黃魚,憑借養殖工船開創“船載艙養”模式,將養殖區域從近岸推向了深遠海,預計年產值超4億元。
而在幾年前,藍谷所在的小島灣北岸還是以傳統落后的漁業養殖為主,不僅對生態環境造成影響,也制約了周邊海洋科技項目的發展。
“2019年,即墨區啟動小島灣北岸綜合整治項目。先后投資約17.4億元,對小島灣北側海岸帶和小管島進行綜合整治。拆除養殖池、育苗棚48公頃,清淤面積76公頃,保留岸線自然礁石,同時,融入景觀設計,建設濱海步行道、海上觀光平臺等設施,打造最美海岸線。”青島藍谷管理局規劃建設部副部長金善良說道。
梧高鳳必至,花香蝶自來。“目前這里已聚集50余家‘國字號’科研機構和高校院所,90余個市級以上創新平臺,兩院院士等省級以上高層次人才300余人,構筑起以海洋高技術服務、海洋生物、海洋高端裝備三大主導產業和海洋文旅、涉海總部經濟為特色的‘3+2’產業體系,成為名副其實的‘海洋科技華爾街’。”青島藍谷管理局經濟發展部部長程謀松介紹,通過7公里黃金海岸線將一批國家重點海洋科技項目“串珠成鏈”,著力打造成為山海風光宜人、海洋產業特色鮮明、創新活力涌動迸發的國家級海洋。
因海而生、向海而行,嶗山灣加快經濟發展的觸角也在同步從陸地向海洋延伸。
從鰲山灣碼頭乘船向東南出發,在海中行約9公里就可以看到一座由四根白色立柱擎出的凹字狀白色建筑浮于海面之上,這里是由青島逸益達實業有限公司建設運行的“藍谷1號”,掌管著海域面積達350.51公頃的海洋牧場。今年2月,該牧場獲批第八批國家級海洋牧場示范區。
海洋牧場對海域水質要求極高,良好的水質對于海洋生物的生長發育非常重要。得益于嶗山灣優良的海域環境,逸益達海洋牧場讓魚蝦蟹貝們在近3000塊人工魚礁上自然繁衍、生長,廣闊海面下的高質量“藍色糧倉”正在加速形成。
乘船再往里行約6公里,便可到達小管島,“海上花園”、“海洋公園”八個大字格外顯眼。
2019年,山東省海洋局成立山東省小管島保護利用推進工作專班,落實小管島生態修復項目資金1.36億元。同時,與山東省自然資源廳共同發布小管島保護利用試點方案,以人居環境提升、島民轉產轉業、保護性振興為發展的主要方向,整治修復岸線1.15公里,修復島體護坡約933米,恢復沙灘約3.2公頃,并集中建設污水處理廠、垃圾處理站及海水淡化中心,實現全島污水達標排放,垃圾資源化利用。此外,在小管島村址改擴建基礎上,新建特色海島民宿,建設國際級民宿示范區,推廣漁業節慶和趕海習俗,推動海島漁業與休閑旅游深度融合。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碧海銀灘也是金山銀山。依托良好的生態環境和優質的旅游資源,來小管島度假的游客也越來越多。“從小在島上長大,對這里感情特別深厚,這種方式讓我們感覺到,海島發展是在保護我們的家,是希望我們留下來更好的生活!”小管島島民馮洪恩說,島民正從傳統的漁民轉變成“旅游業從業者”,生活質量越來越高,錢包也鼓起來了。
堅持全民共建共享
提升人民群眾“臨海親海”的獲得感
從山東大學(青島)北校門出去即可到達濱海公園,每逢節假日,十幾位頭頂“小藍帽”的學生志愿者手持垃圾袋撿拾遺留在沙灘上的垃圾。
“以前不光游客隨意亂丟垃圾,當地居民也并沒有形成系統的海洋保護意識,從去年開始我們定期組織志愿者開展‘凈灘行動’‘巡灣行動’,同時進社區、進村莊、進學校普及宣講海洋保護的知識,現在情況有了明顯改善。”山東大學“小藍帽”保河護海志愿服務隊負責人王紫萱說。
去年7月5日,山東省生態環境廳聯合山東大學(青島)在即墨區正式成立全省首支“小藍帽”保河護海志愿服務隊。
志愿服務隊成立以來,青島市生態環境局即墨分局充分發揮政府主導作用,引導近5000余名志愿者參與“美麗海灣”建設,依托世界水日、世界海洋日、全國生態日等重要節點開展各類宣傳教育、志愿服務活動50余次,受眾超5萬人次。
由山東大學環境學院學生組建的“滸”盡其用項目團隊針對于夏季山東沿海的滸苔爆發問題,秉持“以廢治廢,變廢為寶”的理念,以富鐵生物質滸苔為原材料,在不外加任何金屬鹽類的條件下,通過綠色工藝制備得到高催化活性的滸苔基鐵單原子催化劑,實現水體中典型新污染物的高效降解。該項目以《滸苔基鐵單原子催化劑的綠色制備及其去除典型新污染物的增效機制研究》為題經過層層篩選,斬獲第十八屆挑戰杯全國一等獎。
在今年即墨區六五環境日主場宣傳活動上,王紫萱作為志愿者再次向全區市民發出號召,為了給后代留下一個清潔、美麗的藍色星球,讓我們攜手并肩,共同繪就“水清灘凈、魚鷗翔集、人海和諧”的美麗海灣新圖景!
向海圖強,挺進深藍,守好“美麗海灣”蔚藍底色,繪就“美麗即墨”時代畫卷,既有清晰的戰略布局,又有腳踏實地的創新實踐,進一步關心海洋、認識海洋、經略海洋,即墨未來可期。(劉海豹)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