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山東商報
2023-09-13 10:52:09
原標題:濰坊山村里藏著“化石寶庫”
來源:山東商報
原標題:濰坊山村里藏著“化石寶庫”
來源:山東商報
一塊1800萬年前的石頭能告訴我們什么?臨朐縣東部的一個小山村里,一座“世界化石寶庫”帶給世人答案。山旺化石,在當地史志中曾記為“萬卷書”,形態各異的各類化石自成“書”中篇章。通過這本由大自然“寫”就的“書”,我們見到了“中國第一化石鳥”,以及當今世界上唯一的、保存最為完好的東方祖熊化石,還有舉世罕見的懷胎母犀化石等各類古生物化石,涵蓋12個門類700余屬種,“是中新世古生物建階的重要依據。”
2017年,國際古生物協會(IPA)發起號召,將每年10月11日定為“國際化石日”。又一年“國際化石日”臨近,我們重新把目光望向山旺化石,看見一部關于時間與生命的“凝固的史詩”。
◎山東商報·速豹新聞網記者 許暢 發自臨朐
“萬卷書”
在臨朐,當地人很早便注意到一個奇特的“現象”,并將其寫進了《臨朐續志》:“堯山東麓有巨澗,澗邊露出礦物,其質非石非土,平整潔白,層層成片,揭視之,內有黑色花紋,蟲者、魚者、鳥者、獸者……花卉者不一其狀,俗稱萬卷書。”
“人類通過文字來了解自身文明的歷史,而大地的歷史則記錄在巖石和巖石中的化石上。”臨朐縣博物館工作人員對山東商報·速豹新聞網記者說,這種“非石非土”“層層成片”的“礦物”,乃是硅藻頁巖,又稱硅藻土等。“由硅藻遺體和黏土構成,稍經風化,即可層層翹起,宛若書頁。”層疊的硅藻頁巖中埋藏的眾多古生物化石,構成了這本“大地之書”的史詩篇章。
山東商報·速豹新聞網記者先后在臨朐縣博物館、山東山旺國家地質公園博物館了解到,因為地處板塊交界地帶,地殼運動活躍,彼時的山旺一帶火山噴發時有發生。受火山活動影響,“形成了垂直凹陷的斷裂面的凹地,后來雨水、山水慢慢匯聚于這個低洼處,形成了一個瑪珥湖,也就是古山旺湖。”湖中藻類茂盛,藻類死后沉積在湖底,與淤泥形成硅藻土。“死去的水生物、溺水而亡的動物和被風吹到湖里的植物沉入湖中后,被硅藻土迅速掩蓋。”由于硅藻土有很強的吸附作用,使生物遺體免去了細菌的侵蝕和氧化作用的破壞。如此,在漫長的時間里,硅藻土與各種動植物層層埋藏、積壓,形成了化石。“后來,地殼運動又活躍起來,山旺湖全面抬升,演化成現在的低山丘陵地貌。”
此時,有必要提一個人。1935年春天,著名古生物學家楊鐘健來到臨朐縣城東22公里處的山旺村考察。在山旺,他情理之中又意料之外地見到了很多化石,有樹葉,也有魚和蛙等。楊鐘健的山旺之行,拉開了山旺化石學術研究的大幕。
“化石寶庫”
那天,陽光很好,萬里無云。湖光山色之間,山旺山東鳥在天上翱翔,忽而停落枝頭,纖細近無角犀、柯氏柄杯鹿、山東原河豬與東方祖熊在叢林中穿行,中華河鴨、魚還有蝌蚪在水中游來游去……這一幕,是1800萬年前山旺一帶的日常一景。直到有一天,熾熱的巖漿從火山口噴薄而出,地動山搖間,火山灰讓天空變色,生命的痕跡在時間的催化下印刻在石頭上。
1978年10月,中國古生物學會在山旺召開了現場會。隨著學術研究的推進,山旺化石的意義,很快引起了重視。山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護中心主任張元濤介紹:“山東山旺古生物化石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是1980年1月由國務院批準設立的,總面積1.2平方公里,保護區內發現的化石有12個門類700余屬種,素有‘世界化石寶庫’之稱,是中新世古生物建階的重要依據。山旺鳥類化石是我國迄今為止發現完整鳥化石最豐富的產地。”1999年10月,山東山旺古生物化石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被國土資源局和國家環保總局批準為國家級地質遺跡保護區。2001年12月,由國土資源部批準設立山東山旺國家地質公園,面積約13平方公里。據介紹,“公園內主要地質遺跡是中新世時期古瑪珥湖沉積巖層,沉積厚度25米左右,具有標準的層型剖面,現已成為國際上中新世生物建階的重要依據。”2005年,山東山旺國家地質公園博物館在園區旁建成,展出化石193件,世人得以走進這座“化石寶庫”。數據顯示,自開館以來,平均每年接待游客8.5萬人左右。
“山旺山東鳥的出土,是我國首次發現的完整的鳥類骨架,這樣完好的鳥類化石標本在世界上也是罕見的,它的發現填補了我國新近紀中新世鳥類化石的空白,故被譽為‘中國第一化石鳥’;山旺東方祖熊化石是當今世界上唯一的、保存最為完好的東方祖熊化石;山旺近無角犀骨架化石,是我國發現的第一具中新世完整的犀牛骨架,而懷胎母犀化石的發現,更是舉世罕見,母犀牛腹內小犀牛的牙齒都可以看清楚。”張元濤介紹。
“重見天日”
“一朝面世天下知。”記者了解到,1992年、1995年,中科院北京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北京地質大學等科研地質部門、山東省古生物化石博物館,分別在山旺盆地南部邊緣地帶(1號發掘點)、中心部位(2號發掘點),進行了兩次大型科學性發掘,發掘研究的對象是第三紀(新生代新近紀)中新世古生物化石,采集各種巖石、化石標本兩萬余件。
日前,記者先后走進臨朐縣博物館山旺化石展廳、山東山旺國家地質公園博物館。在那里,數量眾多、種類各異的化石被系統地劃分在不同展陳區域,千萬年前的時光就這樣直接涌現在眼前。
“山旺鹿化石是哺乳動物群中發現數量最多、保存最好的,到目前為止,保存完整的化石骨架就有60 余件。其中發現的三角原古鹿,是長頸鹿的祖先,這種鹿的脖子比長頸鹿要短的多。”記者從博物館工作人員處聽到一個“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的解讀:由于當時氣候變化,綠色植物越來越少,長頸鹿只能以樹葉為食,“長頸鹿群體中出現了脖子長于其他長頸鹿的變異。因為脖子長的長頸鹿更容易獲得樹葉,存活的幾率更大,所以那些具有脖子長的變異的個體更大幾率地被保留下來。”
“經過300萬年的一種擠壓”,所有的化石均呈扁平狀,緊緊貼在石面上。由于化石本身比較“脆弱”,需要加以固定才能立起來展示。博物館工作人員對記者說,“一些植物化石剛出土的時候是有顏色的,有的樹葉和臨朐石門坊的紅葉一樣,但大多幾秒之后就氧化變黑了。”為了防止化石風化受損,“展出的植物化石外層裹了無色的保護層,用石膏或石蠟封住。”
歷史無聲亦留痕。采訪當天,不時有參觀者來到博物館。他們中,有陪孩子來參觀的父親,正耐心地跟孩子講著眼前化石的歷史,也有只身慕名而來的游客,獨自站在一塊塊化石前安靜地看著。一層玻璃內外,相隔了千萬年的距離。如今,這些重見天日的古老化石,沉默地一如當年,等待著與世人的相逢。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