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青島晚報
2023-08-05 09:13:08
原標題:從青島到海陽
來源:青島晚報
原標題:從青島到海陽
來源:青島晚報
王國梁
海陽是座安逸的小城。從青島到海陽,驅車不過一個多小時,城市的樣貌卻有著千差萬別。青島的發展早早駛上快車道,對標的大多是深圳、廣州之類的一線城市。而海陽作為煙臺市的邊陲小城,似乎還在精心謀劃著自己的小秘密。城市規劃沿著海濱一線橫向鋪排,新城高樓林立、人車稀疏,順著環境優美的濕地公園延伸到老城,則又是另外一番面貌——樓宇高低錯落、人多車密。大多是從鄉村脫胎而來,顯然還未褪洗凈濃郁的鄉土氣息。
從城市布局看,海陽與青島,以及與其他眾多沿海城市,幾乎如出一轍。向海而生,依海而建,人類從海洋而來的傳說被進一步佐證。借亞沙會的東風,海陽得以舒展筋骨,海邊一線興盛打造,與老城之間似乎劃出了界限,但顯然無法切斷所有聯系,畢竟還是靠人來維系,人情不斷,聯系就一直在。老人大多住老城,年輕人在新老城之間往返,像海浪的堆疊與拍打,延宕出一代又一代勤勞的海陽人。
海陽人淳樸、忠厚、直率。因為工作的原因,需在海陽久居半年之久。住在酒店,離海不過百米。早飯后,向來要去海邊走走。聽聽海浪、吹吹海風。一日清晨,遇見一位老者。盤腿坐在沙灘上,出神地望著海。身旁還放著網兜和類似耙子的裝備,應該是打撈蛤蜊一類的工具。
彼時沙灘上只我二人,老人便拋出話茬,問我在這工作,我說是啊。老人又像自言自語道,年輕人就得努力工作啊。我微笑不置。他又自顧自介紹起自己的兒子,在寧波國企工作,他剛從寧波回來,兒子忙得顧不上他,他在那吃不慣也住不慣,還是回來舒服。我說您好福氣啊,兒子出息。老人笑著說,憑自己本事吃飯吧,咱也幫不上。老人很健談,說自己就是海陽本地人,家離這就幾里路,每天都得來海里“扒拉”幾下子,要不然就手癢癢。
說著,老人穿戴好裝備,讓我守在一旁,他要請我吃本地小海鮮。當日天光晴好,老人沿沙灘下涉,扒拉了幾下,毫無所獲不說,額頭還滲出一層細密的汗珠,在陽光下閃著晶亮,我在一旁靜靜看著,生怕弄出動靜攪走收成。老人在水中身手靈活,但似乎印證他口中所言“今天水頭不好”,被扒進籠網的,不是蛤蜊皮就是小石子,未曾見半條活物。眼見沒有收獲,我抬腕看表,也已近八點半,便嬉笑打趣道,明天再來。老人臉上也有些掛不住,但嘴上卻不趕得緊,說等明天你再來,保準能有好東西上來。
告別老人,我轉身沿著海浪線,往酒店走去,大概走了十幾分鐘,再回眸,老人已經不見,大概是剛才的表演沒落著掌聲,訕訕地離去了。也或許,剛才就沒有老人?我有些恍惚,但老人的音容笑貌卻在心中久久印刻。
之后的多日,天氣陰霾,時而風雨大作,我再也沒到海邊去,只隔著陽臺的玻璃,遠眺海灘。偶爾有在沙灘上瘋狂奔跑的身影,想必定是沉浸在愛情中的伴侶或天真爛漫的孩童。
剛從青島到海陽時還頗感失落,空曠的馬路,稀少的人煙,節奏突然放慢,人也變得慵懶。但只消住上些時日,再回青島,便又覺得無法適應。到處是車,到處是人,經常的擁堵令人心煩氣躁。大概是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可青島與海陽,畢竟面對的同一片海,人類終將會遺忘的,都會在海里找到答案。時間如海,卷蝕每一粒沙,歲月如風,雕刻世間百態,人生如歌,奏響各自的樂章。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