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聊城日報
2023-06-15 15:40:06
原標題:聊城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問題與建議
來源:聊城日報
原標題:聊城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問題與建議
來源:聊城日報
■ 張兆林
非遺保護已經成為聊城民眾生活的一部分,在維系民族文脈、豐富民眾精神與物質生活的同時,也夯實與筑牢了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兩河明珠”城市的思想基礎和物質基礎。
一、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存在的問題
我們當下的非遺保護工作雖然取得了一些成績,但是依然存在一些值得關注的問題。
(一)“短視”的政績觀依然若隱若現。個別參與保護工作的部門沒有樹立非遺保護工作區域一體化的觀念,缺乏與周邊縣區的聯動協作,導致一些非遺項目處于被破碎化“保護”的危境。
(二)青年傳承人隊伍建設措施不力。傳統的師徒傳承、家族傳承已經不能適應時代現狀和家庭結構,且未能充分利用現代教育體系開展青年傳承人的培養,導致后續傳承乏力。
(三)非遺保護存在泛化傾向。個別機構將一些其他文化項目打造成縣區級的非遺項目推介給民眾,有導致非遺及非遺保護泛化的危險。
(四)協同性理論研究嚴重失衡。有關非遺的理論研究普遍不深入,對非遺項目地域文化特質的提煉與萃取有所欠缺,缺乏具有范式性和指導性的研究成果。
(五)民眾在年節假日之外其他時間的參與度極不穩定,保護工作方式方法同質化嚴重。各地方保護的方式多有雷同,創新性保護工作舉措乏陳。
二、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建議
我們認真分析在調研中發現的問題,并提出以下理論性建議,以期推動該區域社會的高質量發展。
(一)始終踐行正確政績觀。要提高政治站位,要有針對性地開展多區域非遺保護工作的聯動與協作,防止惡性無序競爭,要力求實現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雙贏。
(二)加大傳承人隊伍建設,在青年傳承人培養上下功夫。要拓寬人才培養渠道,構建傳承人、政府、企業、職業院校等多方協同培養模式。
(三)弘揚非遺時代價值,積極做好創新轉化。要嘗試傳統體裁、題材的多樣化呈現,也要探索新文化物象的不斷融入,實現其原有功能的轉換。
(四)注重協同性理論研究,推進非遺的普及性教育。區域內的非遺保護理論研究應圍繞項目傳承的人群、民俗、社會開展復合型研究。
(五)動員廣大民眾積極參與,積極探索地方化、特色化的保護方式。要積極探索“民間事民間辦”的工作思路,將政府處于前臺的主導指揮逐漸轉化為宏觀調控,強化社會全員參與非遺保護的新格局。要嘗試利用大量的鄉村閑置街區,打造富有特色的民俗文化街區,發展鄉村民俗旅游。
需要說明的是,問題的存在并不是對工作成績的否定,而是一直在提醒各級政府管理部門及參與者時刻以敬畏之心開展好我們的非遺保護工作,堅定不移地促進不同文化類型間的交往交流交融,實現民族傳統文化的薪火相傳。(作者系聊城大學美術與設計學院院長、副教授)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