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網·閃電新聞4月25日訊 4月25日晚上,中超聯賽新賽季青島海牛隊首場主場比賽在山東省首座五萬座足球場——青島青春足球場盛大開場。躍動海浪,榮耀青島,這座滿足FIFA國際A級賽事的世界級體育場館,于2023年4月竣工交付,迎來中超首秀。
匠心獨運,打造硬核球場
取意海風輕撫過后的層層海浪,以上下穿梭、飄逸流動的轉折曲線勾勒外立面肌理,以韻動的形態呼應青島優美的自然海岸風光,設計靈感由海而來的青春足球場項目,坐落于青島市城陽區,占地面積約16萬平方米,總建筑面積19.4萬平方米,包含5萬座專業足球場,2塊11人制足球訓練場地,1座包含3片標準籃球場的多功能館,1座包含標準游泳池、熱身訓練池的游泳館,并配套建設商業、地下停車位及基礎設施。
項目建設規模巨大,配套設施也堪稱硬核。作為青島新地標,項目超大體量泛光照明幕墻,具備世界級“顏值”,持續點亮城陽夜色。該項照明工程由3300米的立面輪廓燈,13000米格柵洗墻燈,18組高桿投光燈及投影燈共同組成,足球場西立面利用11萬顆新型亮化裝飾LED燈點光源布成兩塊大點陣屏,可根據需要發出不同燈光效果實現七彩漸變、跳變、掃描、流水等全彩效果;也可通過多個點光源像素點的陣列、造型組合來代替一定規格的顯示屏,變化出各種圖案、文字和動畫、視頻效果,可謂“流光溢彩”。
走進體育場內,寬敞明亮,別有洞天。與一般綜合性體育場相比,青島青春足球場內未設跑道,看臺距離賽場更近,東西看臺最前排距離草坪只有7.5米,南北看臺在10米左右。在設計階段,項目結合國際發展趨勢與中國觀賽習慣,創造多樣性的觀賽體驗,將看臺分為上下兩層,座席C值、看臺傾角、視野視距等設計標準均滿足國際足聯國際A級賽事要求,即便是在四層,觀眾也能享受“如在場上”的視聽盛宴。看臺兩側豎立的大屏幕,每個面積為202.75平方米,同時采取獨有的30度角傾斜布置,讓場內球員及球迷擁有“直擊眼球”的良好觀感。
結合數據模擬分析,項目場內照明系統設專業燈具524套,在滿足亞足聯、歐足聯、FIFA以及國家J153高清直播標準前提下,有效減少了燈具功率及數量,降低炫光提高了球迷看球舒適度。此外,場地照明采用總線型分布式智能照明控制系統,并根據需求在燈光控制室以及其他需要的位置設定一個或多個控制面板或終點計算機,可根據具體需求更換不同照明模式,適應不同情境下對照明的實際要求。
足球場草坪,觸感柔軟、舒適,結合青島的氣候特點,草種選取高羊茅和早熟禾兩種,具有抗病毒能力強、耐踐踏的優點,可滿足高強度比賽使用。草坪應用錨固草系統,由95%的天然草和5%的人造草纖維組合而成,結實、美觀,相較普通草坪可延長使用壽命10年以上,滲水性能大約是天然草坪的8倍,避免了純天然草球場常見的場地積水、土壤結塊和草皮脫落等問題的出現。錨固草坪內設排水系統、通風系統、加熱系統、灌溉系統,保證了球場使用的舒適度,即便遇到極端惡劣天氣,也完全可以確保比賽順利進行。
為確保天然草的正常生長,項目外立面還應用了與奧運工程水立方相同的ETFE膜結構,其透光性良好,最高可達到95%的透光水平;強度極佳,0.25mm厚的膜結構可承載一個成年人的站立重量;環境適應性好,能夠抵抗青島百年不遇的大風;同時還具有均勻性強、自潔性好、抗老化、抗腐蝕、抗沖擊、阻燃、可回收的優點。
作為全國首個城站一體全民互動式公園化體育綜合體,重重裝備在身,項目將以硬核姿態,滿足全民健身、青少年足球培訓等多功能需求,成為提升青島城市形象、促進城市發展的重要地標性建筑。
科技創新,賦能智慧建造
硬核功能背后,足球場的建設離不開一系列“黑科技”的加持。作為大開口輪輻式專業足球場,項目主體鋼結構包含勁性結構、索承網格結構、外立面鋼網格等多種結構形式,屋蓋南北向跨度達到234米,東西向跨度則為198米,索承網格結構最大懸挑達55米,用鋼量約1.6萬噸,創下國內之最,建設難度極大,項目承建方中建八局四公司綜合應用BIM+智慧建造技術、裝配式施工,攻堅項目建設,確保完美履約。
據了解,裝配式建筑大量應用預制構件,相對常規施工,有節約資源、工期更快、污染更小、質量更可控等優點,但在足球場施工中,裝配式應用難度卻很大。
“裝配式施工,主要難在構件數量多、類別雜,這點在項目的預制看臺施工中比較明顯,看臺構件總計6075塊,處理起來比較困難。”中建八局四公司項目經理劉騰介紹道。項目建設團隊基于BIM模型成果,將整體看臺劃分為42個類別,將每塊看臺板按照模型位置編號,提取預制看臺清單數據并發送給代工廠,工廠根據看臺吊裝順序加工對應清單編號的預制看臺板,保障現場看臺板可以順序吊裝,提高了施工效率。
此外,受履帶吊限制,項目高區鋼結構一旦吊裝完畢,現場將無法進行高區看臺吊裝施工,因而高區看臺施工必須先于高區鋼結構施工進行。中建八局四公司摒棄傳統的自下而上的施工方法,通過改進看臺板之間連接的細部節點,實現看臺板自上而下逆作吊裝,完成高區看臺施工后,將高區鋼結構施工同低區看臺施工同步推進,相比于原施工工藝,效率得到顯著提升。
建設團隊還鉆研出索承網格結構密閉索場外逆作吊裝技術,在體育場外部實施展索過程,實現內場工序同步施工,在吊裝時自上而下逆作索結構吊裝,實現索體無接觸摩擦破壞,安裝效率提高50%,節約工期約30天。這也是國內首例徑向索場外吊裝,為行業索承網格結構施工開辟了新思路。
BIM+智慧建造也是項目的一張名片,中建八局四公司聯合高校,研發了以四足機器人為載體的工程智能AI巡檢系統,實現施工現場AI圖像識別,自動捕捉現場施工質量、安全問題,這是國內首個將機器狗及圖像識別同時應用在工程建設領域的智能巡檢體系,應用中僅需簡單按動幾個按鈕,建設現場的畫面便清晰地傳送到電腦屏幕上。
在制冷制熱機房施工中,建設團隊活用BIM技術,采取DDCI裝配式機房施工技術,40小時完成機房水泵模塊8套,設備36臺,管道780米,閥門、儀表462套,螺栓4596副,槽鋼12.66噸的裝配任務,施工全過程安全隱患少,裝配精度高,綜合觀感好,實現一次成優。
施工中,中建八局四公司還積極探索綠色建造,項目搭建起智慧園區IOC平臺系統,借助GIS/BIM和三維模型技術,形成三維可視化大屏,動態收集信息,通過安裝的傳感器,監測各處溫濕度、一氧化碳排放濃度等數據,了解場內異常用電、用水等突發情況。通過整體智能實現設備聯動,項目達成了設備一鍵式管理、“一屏全知”的目標,工作人員可在控制室直接控制現場風機、空調等設備,適時調整以適應節能降耗要求,達到綠色環保效果。
據介紹,項目達到青島市3A級(最高級)智慧工地標準,獲評山東省科技進步一等獎,完成發明專利15項,實用新型專利39項,形成省級工法3篇,發表論文14篇。BIM應用獲得中施企協全國第三屆工程建設行業BIM大賽等國家級獎項2項,省部級獎項3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