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網·閃電新聞2月23日訊 2023年是青島市推進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設三年攻堅行動承上啟下的關鍵一年,為讓社會各界更好地了解今年的主要攻堅任務,青島市政府新聞辦舉辦“2023年青島市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設攻堅行動”主題系列新聞發布會。2月23日舉行系列發布會第一場,重點介紹“2023年青島市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設”攻堅行動總體情況。
青島市委副秘書長、市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設總指揮部辦公室執行主任姜德志在發布會上介紹說,今年將會抓牢五項重點工作:
抓牢項目建設,蓄積發展動能。圍繞項目建設這個城市更新建設的“主陣地”,加快推進年度投資1995.40億元的1296個項目建設,抓開工、抓投資,為全市實現一季度“開門紅”,高質量完成全年目標任務提供有力支撐。
抓牢征遷騰地,留出發展空間。緊緊抓住征遷騰地這個“牛鼻子”,依法征遷、和諧征遷、陽光征遷,最大限度讓利于民、讓利于企,為項目建設、產業導入以及城市未來發展留出空間。
抓牢招商引資,推動產業導入。聯合市投促辦、市實體經濟辦等,瞄準24條產業鏈以及專業園區建設,積極對接世界500強、行業頭部企業,合力開展項目招引,積極導入大項目、好項目,推動新產業新動能加速成長。
抓牢資金籌措,保障項目建設。多措并舉籌措資金,及時下發政府財政資金,謀劃征遷啟動資金,發行政府專項債券,綜合運用市場化資金,持續為項目建設“輸血”,全力保障項目建設。
抓牢難題破解,掃清攻堅障礙。堅持問題導向,以破解攻堅難題為主要任務,深入項目一線開展調研,持續收集難點、堵點問題,建立問題臺賬,及時研究解決,全力服務攻堅任務推進。
此外,青島市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設的十大攻堅領域主要任務也正式發布:
歷史城區保護更新。搶抓2023年全省旅游發展大會觀摩的歷史性機遇,“三位一體”統籌推進歷史城區保護更新、5A景區創建和老城區申遺工作,計劃實施項目31個,完成保護修繕15.6萬平方米,年度投資28.3億元。積極推進歷史城區和郵輪港區交通標識、旅游標識、綠化景觀、亮化工程、停車配套、游憩設施、公共廁所等專項工程建設。圍繞文旅全產業鏈,聚焦網紅潮牌,完成產業招引、業態提升10萬平方米,實現李村路、即墨路、四方路、黃島路、劈柴院開街,推動三江里、太興里、裕德里等重點里院開業運營,打造宜居、宜業、宜游的歷史城區。
重點低效片區(園區)開發建設。圍繞騰空土地、招商引資、基礎配套設施建設持續發力,實現市北、李滄低效片區開發建設重點突破。2023年共謀劃攻堅項目350個,新騰空土地1.8萬畝,新開工建設產業類項目71個、基礎公服配套類項目61個,加快推進青島光電產業園、濰柴智慧智造中心、人工智能科技園等大項目建設,統籌實現低效片區土地節約集約、產業空間拓展、人居環境提升等,確保騰空土地高效利用。
舊城舊村改造建設。老舊小區改造方面,計劃改造老舊小區473個,改造面積1109萬平方米,惠及居民13.77萬戶。抓牢飛線入地、加裝電梯、管廊建設等工作,加大改造投入,改造標準提升至每平方米600元(含外墻保溫150元),確保小區內水、電、氣、暖、路等基礎類改造內容“應改盡改”。城中村改造方面,計劃推進85個項目,惠及居民5.4萬戶。嶗山區、市北區范圍內的城中村全面啟動改造。嚴格執行商品房標準推進安置房建設,確保安置房工程質量、配套設施、景觀綠化與商品房同檔次,加速推動回遷安置。
市政設施建設。圍繞市政道路、供熱、燃氣、環衛、污水等市政設施建設,統籌推進實施52個市政道路、22個公用設施和10個立體人行過街設施項目。年內實現重慶路快速路、跨海大橋高架路二期等重大關鍵項目主線通車;全面完成東岸城區清潔取暖“煤改氣”工程;開工建設山東路—鞍山路立交、唐山路(重慶路至天水路段)等重點民生工程,推進膠州灣第二隧道、青島官路水庫等戰略性工程取得關鍵進展;全年啟動30條以上未貫通道路打通工程,其中20條以上建成通車。通過持續提升城市基礎設施水平,不斷增強城市綜合承載能力和發展韌性。
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大力實施攻堅項目28個。加速推動藍谷至膠東國際機場快速通道、沈海高速公路(南村至青日界段)改擴建、董家口至梁山高速公路、青島至京滬高鐵輔助通道、董家口至沂水鐵路等5個重點項目建設。實現唐山路公交換乘樞紐工程、國道204大沽河橋梁項目、明董高速公路、青蘭高速(雙埠至河套段)改擴建項目、董家口港振華原油庫工程、董家口港區原油商業儲備庫工程等6個項目完工,交通強國示范城市和國際性綜合交通樞紐城市基礎更加牢固。
地鐵建設及地鐵沿線開發建設。堅持以世界一流地鐵目標體系為引領,謀劃建設項目31個,,預計實現納統218億元。推進10條地鐵線路建設,三期規劃7條線路完成“三遷一改”,全面進入土建主體工程施工,力爭6號線一期年底實現空載試運行。高標準推進地鐵TOD建設,實現觀海地、公園里、海信橋上蓋商業3個項目完工,加速推進智慧灣、青島北站等項目建設,以高質量TOD開發引領高質量城市更新建設。
停車設施建設。堅持增量擴容、存量挖潛并重,圍繞破解東岸老城區、重點旅游景區停車難題,深度挖掘邊角土地資源,加大停車設施建設布局力度,推動停車資源共享,多渠道增加泊位供給。2023年計劃實施項目95個、涉及泊位4.8萬個,全年新增泊位約2萬個。同時,不斷加大商場、酒店、寫字樓等經營性停車場開放共享力度,全年計劃完成經營性停車場開放共享200個以上;進一步擴大住宅小區停車共享范圍,完成住宅小區專用停車場開放共享60個以上,持續釋放停車資源。
公園城市建設。以全省旅游發展大會為契機,繼續推進“12131”工程,積極爭創山東省公園城市試點市。新、改建濱海綠道57.8公里,建設山頭公園7個、綜合公園7個、口袋公園80個,林蔭廊道40條,立體綠化110處。做好太平山中央公園、浮山森林公園品質提升,完成綠道周邊景觀節點建設,建立太平山、浮山市級集中統一管理模式。全力推進濱海綠道建設,啟動膠州灣灣底綠道、石老人濱海公園建設,完成城區向海一側綠地更新。開展重點道路周邊公園綠地綠化提升,因地制宜做好高架橋下綠化提升和管護。積極推動城陽區省級公園城市試點區建設。抓好各區市亮點公園建設項目,以點帶面改善區域環境。
拆違治亂。以“三線清零”為重點,對城市主干道沿線、前海一帶、太平山浮山周邊等區域違建全面治理,集中力量“掃街清違”,拆除一片、鞏固一片,持續提升城市形象品質。將拆違與城市“微更新”緊密銜接,突出做好“拆除+”文章,對840個重點片區按照“拆除、整治、改造”三種處置方式,因地制宜實施項目開發、環境改造整治。實施城市橋下空間及老舊居民樓院等區域“兩域提升”,推進橋下空間改造提升,整治改善居民樓院環境,全年完成300個環境秩序示范樓院創建。
李村河(張村河)流域生態環境綜合治理和開發建設。開展李村河(張村河)流域生態環境綜合治理和開發建設區域城市設計。對李村河(張村河)下游、張村河中游一期(青銀高速至松嶺路)實施控源截污、河底清淤、拆違治亂等基礎治理工作,打造兼顧截污、清淤、增綠、景觀提升等要素的示范樣板段不少于1公里。實施張村河水質凈化廠提標改造等工作。結合低效片區及舊村更新改造、老企業搬遷等,配合推進橡六、青聯食品廠、捷能、鎮平路車輛段、閆家山及重慶路兩側等可開發地塊綜合開發建設。通過生態環境綜合治理和開發建設,將李村河(張村河)流域打造成兼具生態中軸、幸福紐帶、活力水岸等功能要素的城市“綠腰帶”“金腰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