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海報新聞
2022-12-26 18:15:12
原標題:濟南|潤物無聲間,交通治理發生著悄然改變
來源:海報新聞
原標題:濟南|潤物無聲間,交通治理發生著悄然改變
來源:海報新聞
車如潮水是經濟發展活力的晴雨表,一路暢通是行走在路上的每位市民的熱切企盼。2022年,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交通擁堵綜合治理工作, 6月份成立了由市政府主要負責同志掛帥的市交通擁堵綜合治理工作領導小組,編制起草《濟南市人民政府關于加快實施交通擁堵綜合治理“十大行動”方案(2022-2025年)》,建立起政府主導、部門協同、市區聯動的工作機制。實施“3543”工程,圍繞優供給、調需求、強治理“三個維度”,堅持問題導向、系統導向、社會導向、綠色導向和智慧導向“五個導向”,開展系統治理、精準治理、法治治理、社會治理“四項治理”,統籌推進城市規劃、建設、管理“三位一體”綜合施治。一場關于交通擁堵綜合治理的集團會戰在悄然打響,我們的城市交通,也在發生著潛移默化的改變。
從規劃著手,推動交通治理由末端向源頭轉變
在市級國土空間總體規劃基礎上,研究制定《濟南市建設項目交通影響評價實施辦法》,促進城市規劃與城市交通協調、健康、有序發展。編制《濟南市城市停車規劃》,年內開工公共停車場項目9個,建成車位1794個;累計設置道路停車泊位8254個,其中夜間限時免費泊位2493個。
完成《濟南市中心城道路網優化及近期建設規劃》,全年新建城市主干路57條183公里,城市支路91條70公里;整治路面80余萬平方米、人行道花磚23萬平方米,大力增加道路供給。
交通、自規、住建、園林、交警、靜態等多部門建立聯席會商機制,在千佛山北廣場、中心醫院東院區等近10個重點項目和工業北路東延、黃崗路穿黃隧道、濟南黃河大橋改擴建等300余條新改建道路中充分討論交通組織設計方案,從源頭消除近200處潛在的交通擁堵點、秩序亂點和事故隱患點,夯實了交通管理基礎。
用智慧手段,推動交通治理由粗放向精細轉變
圍繞市民群眾多渠道反饋的出行訴求,利用大數據、交通大腦等智慧手段,開展擁堵點段分析研判,采用車道瘦身、可變車道、禁左等“小切口”改造,實現滿意暢行“大民生”。完成二環東路與和平路交叉口等90余處路口精細化“微治理”,通行效率平均提升9%-12%;綜合運用苗木遷移、土建改造等手段,完成經十路與鳳山路交叉口等26處重要節點綜合改造,累計遷移綠化2029平方米,遷移或新建交安設施78座,改造后車輛通行效率平均提升15%,行人過街效率提升20%;為解決公交車輛“進站難、出站難、變道難”問題,完善公交港灣、公交待行區、人行橫道線等67處。
開展信號配時攻堅緩堵系列行動,完成潮汐擁堵路口、高架接入點等880處路口5286路口次的單點信號配時優化,深化多元綠波控制技術推廣應用,在軌道交通大范圍施工的情況下,道路行程時間平均降低8.6%;創新“實時感應+時空融合”模式,對英雄山路與六里山南路交叉口導向可變車道進行升級改造,通過地磁檢測感知、信號機算法升級、控制模式場景精細化配時等科技手段,打造了濟南首條“動態可變車道”,路口平均延誤指數降低28.81%,平均排隊長度由102米降低至79米。對省中醫、省立醫院中心院區、花園路印象城等10個交通熱源單元開展優化治理,盤活了區域路網資源。
靠法治準繩,推動交通治理由治標向治本轉變
市人大頒布《濟南市客運出租汽車管理條例》,為提升我市巡游車、網約車服務水平提供了法律遵循。啟動《濟南市停車場建設和管理條例》立法修訂工作,進一步夯實停車場建設管理工作。市住房和城鄉建設部門牽頭起草《濟南市公共停車設施建設管理辦法》《濟南市推動鼓勵社會資本參與公共停車設施建設的若干規定》,著力從源頭上改善城市停車狀況。市園林和林業綠化部門研究制定《行道樹修剪技術規范(試行)》,積極開展行道樹影響道路交通風險調查評估和等級劃定,全年排查行道樹16萬余株,識別中風險樹木1247株、高風險63株,及時進行整治。
聚八方合力,推動交通治理由群治向共治轉變
市交通運輸局發動17名局領導、1600余名干部職工到擁堵路口開展大調研,查找問題134個,提出建議98條。市民巡訪團、兩代表一委員、公交出租駕駛員、專家學者代表等積極建言獻策。市公安局交通管理部門建立“20+N”矩陣式鐵騎巡防工作機制,實現路面見警率、群眾滿意率、道路通行效率“三提升”,事故發生率、交通違法率、民意訴求量“三下降”。市教育部門研究制定錯時錯峰上放學措施,持續開展“大手拉小手”文明交通出行宣傳教育。市城管部門實行“門前五包”,夯實屬地管理責任,強化重點區域錯時執法和重點盯守力度,突出主次道路、市民投訴、易反復路段等重點部位占道經營整治。濟南公交全年開通優化公交線路45條,填補公交線網空白41.7公里,新開通社區公交8條、定制公交122條,新建或改造提升公交場站10余處、公交站臺71處,全面加快實施亞行山東泉城綠色現代無軌電車公交示范項目,提升出行服務,為百姓提供多樣化體驗。軌道站點施工千方百計將對道路通行的影響降至最低,4號線、6號線施工中為保障“泉城大動脈”暢通,先后進行64期交通組織導改,完成17857米導改路施工,消除隱患點和堵點50余處。歷下區根據擁堵排名和民生需求科學規范制定道路建設計劃,集合多部門扎實開展CBD片區、省立醫院東院區等交通單元綜合治理,改造效果顯著。槐蔭區將華聯西市場商圈作為“文明示范街”進行提升打造,新建一處334個泊位的大型公益停車場,加強商圈周圍非機車規范管理,累計安裝機非隔離設施600余米。歷城區在交通秩序治理中堅持“眾人的事兒眾人商量”,東風街道通過轄區內政協委員聯絡室開展《商量在歷城》活動,引進靜態交通第三方管理機構,通過規范社區管理,破解老舊小區停車難問題,得到市民拍手稱贊。全市259個機關事業單位內部停車場、11593個停車泊位向社會錯時免費開放,增加停車資源,有效緩解停車位供需矛盾。從高德、百度等互聯網公司定期發布看,我市擁堵指數呈同比下降趨勢。
交通治理是引領城市發展、服務人民出行的應有之義。2023,市委、市政府再發號令,人民群眾更加期盼。2023,我們繼續勇擔使命,重整行裝再出發。
初審:何泉峰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