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齊魯壹點
2018-04-04 08:46:04
近日,記者通過連續走訪發現,濟南的多數山體公園都建有私墳,給上山游玩的市民造成了不小的視覺干擾。針對山體公園上的私墳,相關部門表示堅決杜絕新墳再建,但要把存量墳遷走并非易事,需要林業、民政、園林、國土等多個部門聯合整治。專家呼吁盡快出臺管理辦法,讓濟南山體公園更美。
為防清明祭奠引發山火,林場已在燕子山上立起警示牌。記者 王杰 攝
燕子山環山路旁私墳,市民散步隨時可見。 記者 王杰 攝
阻斷新建
建圍墻防墳墓外擴
安排保安每天巡山
臘山從2015年開始就被列為重點山體公園建設項目,依托悠久的歷史、厚重的文化、獨特的區位,如今已經打造成集宜人、近綠、親水于一體的山水公園。但是,臘山上分布著7000多座墳墓,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景觀效果和山體公園的建設進度。
面對這些私墳,槐蔭區園林局和臘山公園管理處新建了圍墻來防止墳墓外延,為了防止有人在山上再建新墳,現在每天都安排保安巡山。
“多數墳是附近村民建的,有的都有上百年歷史了。”槐蔭區園林局工作人員稱,由于年代比較久了,而且有些墳還是無主的,也不能亂動,在整治上存在不小的難處,對于現存的這些墳頭他們也很頭疼。
工作人員表示,老墳不能動,但現在堅決杜絕在山上建新墳。“現在每天都要安排專人進行巡山,一旦發現苗頭,就上前去制止。”工作人員稱,大部分人還是比較配合的,保安發現后上去制止,當事人就不會再建墳,并且最近幾年臘山沒有新建的墳頭。
另外,為防止山上建私墳現象,相關部門在臘山南邊的克朗山附近建了一座針對附近村民的公益性公墓。“任莊、張莊、水屯、大楊莊等臘山附近村莊里的人過世之后都會埋在那里。”任莊村民劉女士稱,公墓不對外地人開放,對本村人簡葬免費。
現實難點
遷墳工程浩大復雜
存量墳遷走非易事
隨著城市的發展,原來屬于郊區或者遠郊的山體被規劃建設成山體公園,儼然成為市區居民休閑健身好去處,在給市民帶來福利的同時,卻也面臨著“墳墓煞風景”的尷尬。
那么這些山體公園的私墳又該如何清理整治呢?據了解,山東省林業廳曾聯合民政廳等相關部門一起推動過山體私墳的清理,但是效果并不明顯。
濟南市林業局相關工作人員表示,多數村民認為祖墳不能隨便動,動了就是對死者的大不敬,所以讓大家遷墳難度很大。
“遷墳是一個浩大復雜的工程,僅憑林業局或者園林部門難以完成。”濟南市林業局工作人員稱,對于山體公園建私墳現象,現在能做的只是防止新墳出現和防范火險,但對于之前存在的墳頭,林業局辦法也不多。
市中區民政局相關負責人表示,也曾給附近居民宣傳過海葬、花壇葬等綠色喪葬形式,但是囿于傳統觀念,推廣效果并不理想。山體私墳牽扯到林業、園林、民政、國土等多個部門,需要相關部門帶頭,多個部門聯合清理整治。
有效經驗
建村級公益性公墓
給本村村民成本價
那么如何讓人們不再在山體公園上建墳?記者了解到,目前主要有修建公益性公墓和骨灰堂兩種方式,在這方面章丘區和濟陽縣做得相對較好。
章丘區現有公益性公墓38處,其中玉安園公墓正在緊張施工中,這是章丘區第一座大型公益性公墓。其余37處公益性公墓主要分布在普集、明水、雙山、相公、圣井等街道,均為村級公益性公墓,面向本村村民以成本價銷售。
2018年年初,章丘區對城鄉道路主干道兩側實施平墳清碑行動,總計548處,面對現存公墓不能滿足未來發展需要的現實情況,章丘區也計劃新建三處大型公益性公墓。
章丘區民政局相關工作人員稱,2018年年底前,在南部山區建設玉安園公益性公墓的基礎上,計劃利用章丘南部荒山再規劃建設1處區級大型公益性公墓;在中部相公、普集一帶利用荒山規劃建設1處區級大型公益性公墓。
濟陽縣建起了縣級骨灰堂,農村社區建立了80處骨灰堂(祠堂)。“轄區內的村民免費存放骨灰,新的亂埋亂葬問題基本沒有了。”濟陽縣民政局工作人員稱,之前家里有老人去世都會埋在自家地里,每座墳占地約5平米,有了祠堂后,一個村可節約200余畝土地,村民辦喪事費用能節省3000元。
學者建議
山體公園是公共空間
應著眼長遠管理規范
山體公園集生態建設和市民休閑于一體,從2018年開始,濟南將利用3年時間改造山體72座,開工建設山體公園20處。
現在,山體公園已經成為濟南市民娛樂休閑的好場所,可是又該如何解決“活人休閑”和“死者安息”之間的矛盾呢?山東大學社會學教授王忠武認為,山體公園是滿足市民需求的稀缺資源,屬于公共空間,政府應該制定長遠的管理辦法,去制止、引導、規范山體建私墳現象。
“大多數市區內的山體公園都有墳,大致分為兩種,一種是先于山體公園規劃建設的村民祖墳,另一種則是私挖亂建的。”王忠武稱,這兩種情況應該區別對待,祖墳具有一定合法性,應該規范和引導,私建亂挖的屬于違規甚至違法,應該制止清理。
王忠武認為,傳統的土葬方式已經不適應城市發展“人多地少”現實情況,從長遠來看不具有可持續性。“政府應該多提倡海葬、花葬等綠色生態葬的方式,讓不占用土地意識從道德層面上立起來,在經濟層面上給予一定補償。”王忠武說,遷墳是一個比較復雜的過程,政府應該出一個比較長久的規劃。
據記者了解,西方國家對風水不太講究,他們的很多城市公園里面都有墓地,比如馬克思的墓地就位于倫敦北部海格特公墓內,另外像美國的越戰紀念園,它既是城市公園,也是一個墓園。
山東大學管理學院旅游管理系副教授王晨光認為,山體公園建墓地的問題,絕非輕而易舉就能解決,政府應該有系統的解決之道,讓山體公園變得更美。
記者手記:
“公墓”變“公園”究竟有多遠
隨著濟南城區的快速擴大,以前屬于郊外的一些山頭已變為小區環繞的山體公園,并成為居民休閑健身好去處。如此一來,那些隱藏在山林中的墳塋,與附近居民日益擴大的活動形成了不小的沖突。目前,為防止居民在山體上或者耕地上新建墳墓,最主要的解決方式就是建設公墓和骨灰堂。
這些公墓和骨灰堂多位于城郊,將來也許總有一天郊區公墓會逐漸被囊括進城市。因此,如果沒有長遠的眼光,單純建設公墓,將來也勢必會面臨類似“山體公園藏私墳”的尷尬。
那么有沒有一種可持續性的發展模式呢?那就是發展生態式的公園墓地,諸如法國巴黎的城市公墓、美國的阿靈頓國家公墓、俄羅斯的新圣女公墓,一個不再是人們心目中那種荒涼、陰森和恐怖的墓地,而是集游園觀光、生命教育、人文紀念和陽光祭祀的人文紀念公園。
據了解,作為附加公墓功能的公園,必須同時具備景觀、功能和紀念價值三個層面。通過地形整理、植物栽植和雕塑征集,實現了園藝造景;在安葬方式上,采用節地生態葬,倡導現代殯葬;安葬的代表性人物,是一座公墓式公園能夠吸引游客的“魂”。
濟南的“公墓”離“公園”究竟有多遠呢?也許濟南目前還不具備這些條件,但是城市的規劃應該要看得長遠,政府相關部門從現在起就應該建立這樣的理念。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孫業文 王杰)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
網友評論僅供網友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齊魯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我來說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