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齊魯壹點
2017-02-17 14:23:02
墨金口古港開埠通航貿易至今已有300余年,清代乾隆年間,金口港日臻興盛,商賈云集、店鋪林立,帶動了周邊經濟文化發展,港口周邊許多大戶人家置地建宅、定居于此。日前,金口鎮通過普查發現,全鎮有11個村落至今仍保存幾百處距今已有200余年的古建筑民居,為當地開發鄉村文化旅游奠定文化基礎。而如今,大多數古建筑民居保存完好仍有人居住,也為后人留下寶貴的文化遺產。
50余處清代民居仍有人居住
在數千年的農耕文化里,村落是構成社會的一個最基本的單元,而保留至今的古村落仍然保持著極其豐富的歷史記憶和根脈,以及豐富的文化遺存。幽深的青石古巷、古樸的灰磚青瓦、精美的磚雕花紋……日前,記者來到即墨金口鎮店集西棗行村,矗立在村莊里的一棟棟有著200余年歷史清代時期的古民居鱗次櫛比,雖經歷上百年風雨漸顯頹唐,但絕大多數古建筑仍保存完好至今還有人居住,撫摸飽受歷史滄桑的磚石,仿佛感受到其往日的輝煌。
今年76歲的韓貽開如今就住在祖輩上一代代留下來的老房子里,雖然說不清楚房子具體的建造時期,但經幾百年風雨洗禮的房屋如今仍非常堅固,冬暖夏涼住著非常愜意舒服。“以前聽長輩說,村莊的四周都建起了圍墻,村莊東南西北各留有一個城門。”韓貽開說,他們村據傳曾棗樹成林,故村名為“棗行”,距今約有500年歷史。曾幾何時,村莊商賈云集、繁榮興旺,村中一些大戶人家就在村里建起一棟棟豪華別致的大宅院,同時為了抵御盜匪侵擾,古人就在村莊四周建起石頭圍墻,但是隨著歲月侵蝕以及人為破壞,如今村莊只保存很少一部分石頭圍墻遺跡,其余都已成為殘垣斷壁,大多只剩下墻基部分。
據即墨金口鎮科技文化服務中心主任王福安介紹,西棗行村現有清代磚木結構民居50余棟,距今已有200余年,其中有3棟故居保存完好。在村莊四周原有圍墻和四門,現僅存村西、村南兩面不完整的圍墻,而在村南還有一口清代古井。為了保護村莊的歷史文化遺存,2016年,西棗行村入選山東省第三批省級傳統村落。
南里村至今保存一處完整四合院
與店集西棗行村同時入選山東省第三批省級傳統村落的還有即墨金口鎮店集南里村,兩村僅有幾公里之隔。據史料記載,明永樂初年,有馬、陳、李、鄒四姓人家由云南遷來現今的即墨店集,因有河流經過,先人沿河而居。馬姓居西,稱馬家莊;陳姓居中,稱陳家莊;李姓居東,稱太平莊;鄒姓居河南岸,稱河南崖。后來人丁興旺,四村毗連,亦因市集較大,村中開有多家旅店,常有來往旅客住宿,清以前稱“客旅店”,后簡稱“店集”。
之后,店集分為東里、西里、中里、南里4村。其中,原名河南崖的南里村最為繁華,清代時期村中人才輩出,經商出仕者眾多。在南里村的中心街曾經南有“文昌閣”,北有九眼橋,村中歷史文化遺存眾多。“目前,南里村依舊保留完好60余棟清代民居古建筑。”王福安說,南里村保存至今的古建筑民居特色鮮明,街巷約有1米寬且狹長幽深,建筑群依勢而建,高低錯落有致,鱗次瓦浪起伏開合,其中還有一處保存完整的四合院建筑。
記者在村中看到,保存至今的古建筑上的“瓦脊”、“鴟吻”非常精美,大門上的“門當”、“戶對”也格外別致,置身于幽深古巷中,一股歷史滄桑感油然而生,仿佛穿梭歷史回到幾百年前村莊人喧馬嘶、客商不絕的繁華景象。
發掘11個古村落,開發鄉村文化旅游
即墨金口鎮歷史文化悠久,從去年開始,金口鎮開發鄉村文化旅游資源,對全鎮村落進行發掘,挖掘出侯家灘村、東西河頭村、楊家屯村等10多個至今仍保存有古民居建筑的村落。“通過發掘古村落,提升鄉村文化旅游內涵,也是開發鄉村旅游幫助農民增收致富推動鄉村建設的一條有效渠道。”王福安說,金口鎮文化旅游資源豐富,在即墨首屈一指,具有開發鄉村旅游的先天優勢。從2016年開始,金口鎮成立文化旅游資源普查辦公室,對全鎮100多個村莊進行全面走訪,目前發掘具有開發或保護價值的古村落11個,而村落中保存的古建筑距今都已二三百年。
16日,記者來到金口鎮侯家灘村,村莊至今保存著60余棟清代古建筑民居,其建筑風格多為“品”字形,且上方多懸掛匾額炫耀門第。“聽老一輩講村莊原先是一片灘涂,但是村莊三面環山一面靠海,山巒起伏平原遼闊非常適合居住,后來先人遷此定居繁衍生息。”據侯家灘村村民介紹,明末清初,侯氏先祖從如今的城陽棘洪灘遷來此地,逐漸而立村侯家灘,距今約有300年,而村中一棵230余年樹齡的國槐樹,則見證了村莊的發展和興盛。
金口港繁盛時,每天進出商船上百只
那么金口鎮為何有如此多的古村落聚集?王福安說,這一切都得從金口古港說起。金口港位于即墨市東北端,東瀕丁字灣,南鄰鰲山灣,有合適的水深和寬度,水平浪靜是一處天然的避風港。并且金口鎮位于膠萊平原的邊緣,具有寬闊的面積,便于修建碼頭和倉庫。同時,金口鎮旁邊的五龍河為即墨和萊陽的界河,港口活動涉及即墨、萊陽兩地,從五龍河可達內地,同時有陸路相通,與內地貿易重鎮濰縣和周村遙相呼應。此外,金口港位于南北海上貿易航道之側,是一個很好的貿易中轉站。明朝萬歷年間,金口港開埠通航貿易經商至今已有300余年,經過一百多年的發展,至清代乾隆年間,金口港日臻興盛,南商北旅,摩肩接踵,店肆櫛比,商貿興隆,每天進出商船上百只,成為當時山東半島最繁榮港口。
而隨著金口港的興起,拉動了當地的經濟文化發展,金口也就成為因港而興、因商而富的城鎮。依托金口港,發家致富的大戶人家紛紛興建豪宅大院,也為以后人留下一筆寶貴的文化遺產。而距離金口港5公里遠的店集,因地處陸路交通樞紐要道,在金口港繁盛時期成為南北海上貿易陸路運輸重要的貨物集散地,同樣也是商賈云集、店鋪林立,貿易經商的富賈紛紛在此置地建宅。但后來隨著時間推移,金口港逐漸淤積以及青島、煙臺港的興起,曾經輝煌一時的金口港開始走向衰落。而如今當地仍保留的清代古建筑民居已經成為歷史符號,訴說著當時繁榮興盛的景象。
王福安說,金口鎮通過發掘古村落,不僅可以為開發鄉村文化旅游提供文化內涵,而且以歷史遺跡為準則融匯古今,全面展示金口鎮的歷史變遷和人文景觀,為后人留下了寶貴的精神文化財富,留住了鄉愁。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
網友評論僅供網友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齊魯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我來說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