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膠東在線
2017-02-15 14:22:02
劉瑞華為市民做超聲檢查
煙臺毓璜頂醫院超聲科副主任劉瑞華
膠東在線2月15日訊(通訊員 李成修 馬瑾) 用探頭探索頸部血管內的堵塞及斑塊情況,為腦卒中防治提供依據;在乳腺超聲檢查中不放過一絲痕跡,為確診非腫塊乳癌提供依據。以超聲波作為眼睛的延伸,從醫20多年,毓璜頂醫院超聲科副主任劉瑞華總能在細微處發現疾病的蛛絲馬跡,為臨床醫生確診病癥提供有力的依據。
溫和、細致、耐心,不論多忙,劉瑞華都希望能以微笑示人,給病人更溫暖的就醫體驗。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即使要加班到很晚,劉瑞華和她的團隊也希望能為患者看得仔細再仔細一點,及早發現可疑病灶,爭取早診斷、早治療,把疾病扼殺在“萌芽”狀態。
血管“長斑”可能是腦卒中前兆
超聲檢查無創傷、無輻射、實時、操作方便、重復性高。對乳腺、肝臟、腎臟、胰腺、卵巢等腫瘤的良惡性鑒別以及動脈夾層、動脈栓塞等診斷具有重要價值。近年來,腦卒中發病率升高,頸部血管超聲愈發受到重視。利用超聲檢查發現血管中“長斑”不可小覷,這可能是腦卒中的前兆。
劉瑞華告訴記者,頸部血管超聲是腦卒中篩查的首選檢查方法,將探頭放于患者頸部血管位置,便能檢查出是否存在血管堵塞、血管壁是否有斑塊以及斑塊是否穩定。和以往只關注斑塊大小、狹窄率及斑塊位置不同,如今的血管超聲檢查可通過斑塊表面是否有潰瘍、血栓、脂質核心及觀察新生血管情況從而及早干預,以預防腦卒中的發生。
年過五旬的老李沒有別的愛好,每天能抽3-4包煙,任家人怎么勸說也不為所動。兩年前一次體檢中曾查出有7.5×2.2mm的頸動脈斑塊,醫生再三囑咐要注意調整生活習慣,他依然故我。日前,因身體不適再次來到醫院就診時,斑塊已經長到15.6×3.8mm大小,因存在多發情況,且老李已出現偏癱,不得不轉入神經內科進一步治療。
是否及早預防、干預對患者而言意義重大,同樣在超聲檢查中發現了頸動脈斑塊,但因注意得當,75歲的王先生至今仍安然無恙。
三年前一次體檢中,被查出5.6×2.4mm大小的頸動脈斑塊后,他一直在家人的監督下控制飲食、堅持鍛煉并定期到醫院復查,經常他還致電咨詢相關注意事項,最近一次復查顯示,王先生的斑塊無變化,且其他各項身體指標情況也都不錯。
據悉,近年來,毓璜頂醫院超聲科陸續開展了頸動脈三維成像、超微血管顯像(SMI)等新技術,可以更好的顯示血管壁解剖結構、觀察血管壁彈性并更加準確的檢測頸動脈不穩定性斑塊,對于血管疾病的診斷提供更多數據支持。
劉瑞華提醒市民,有高血壓、吸煙史、糖尿病、高脂血癥等的高危人群,有必要行頸部超聲檢查,以及早發現動脈粥樣硬化斑塊,及早干預和治療,對預防缺血性腦卒中有著重要的意義。
細微處發現隱性乳癌痕跡
中國是乳腺癌發病率增長最快的國家之一,中國抗癌協會公布的統計數字顯示,我國近年來乳癌發病率正以每年3%的速度遞增,成為城市中死亡率增長最快的癌癥,發病年齡也呈逐漸年輕化的趨勢。
在各類乳腺癌類型中,非腫塊型乳腺癌因其腫塊大小多在lcm以下,甚至僅能鏡下所見,然而其轉移灶卻生長較快,并明顯大于原發灶,隱蔽性及危險性尤其強。稍不注意,往往早期都被當做乳腺炎、小葉增生、纖維瘤等治療,待后期發現又為時已晚。
今年45歲的白女士從3個多月以前就覺得乳房不舒服,以為是乳腺炎她就沒當回事。后來情況愈發嚴重,她就在家人的陪伴下到毓璜頂醫院就診,劉瑞華通過超聲檢查發現隱藏的病灶,并建議其轉入乳腺外科治療。如今,已順利進行保乳手術的白女士情況穩定。
無獨有偶,龍口的齊女士近日也因乳房不適入院接受檢查,經過細致的診斷,劉瑞華在其雙側乳腺都發現了癌細胞。細細一問才知道,齊女士姊妹三人已陸續被診斷出乳腺癌并進行了手術,但由于沒太在意,她一直拖到現在才來醫院就診。
劉瑞華告訴記者,隱性乳腺癌多發生于女性,偶見男性,發病年齡一般為為45~55歲,近年來有年輕化趨勢。由于其隱蔽性較強,容易發生漏診的情況。
“光近段時間就發現了3例,乳腺癌不可小覷但也不必過于擔心。”劉瑞華告訴記者,隨著醫療技術的進步,早期乳腺癌患者的10年生存率已達90%,市民不必“談癌色變”,做到早發現早治療,預后效果還不錯。
針對哺乳期乳腺炎、導管不通或有家族遺傳史的高危人群,劉瑞華建議這類女性從25歲起,就要注重乳腺癌的預防和自查,每月經期前后摸摸乳房,看是否出現異常現象。此外,即使自查沒有發現任何異常,也不能忽略定期去醫院接受專業的乳腺癌篩查。
同癥不同病考驗醫生眼力
在幕后和暗室,與抽象的黑白圖像打著交道,整日通過超聲波和探頭與各種疾病周旋,一名優秀的超聲科大夫,不僅要有細致入微的服務態度,更要在紛亂無章的影像中捕捉到細微的差異,分辨相同癥狀下不同的病癥或是不同病癥下的類似病情,給患者提供最準確的臨床診斷依據。
從醫多年,劉瑞華稱經常會遇到很多迷惑性病癥,這就需要超聲科大夫根據多年臨床經驗練就的眼力,通過影響中透露的蛛絲馬跡做出準確判斷。
56歲的姜女士曾患有膽囊炎,經常出現疼痛的情形,近日又因腹痛嚴重到肝膽外科就診。醫生為其開了腹部超聲檢查。但在檢查過程中,劉瑞華發現了異樣,一般膽囊炎的腹疼發生在右上腹,而姜女士這次是伴有整個腹部疼痛的情形,且疼痛極為劇烈。擔心其有其他病癥,劉瑞華為其做個更大范圍的排查,最終發現主動脈夾層I型。
而主動脈夾層是心血管疾病的災難性危重急癥,如不及時診治,48小時內死亡率則會大大提高。當機立斷,劉瑞華立即聯系心外科的同事為其進行手術,由于救治及時,姜女士很快脫離危險。
19歲的小林正讀大二,此前因高燒、寒戰伴有右下腹疼痛入院接受檢查,考慮其可能是闌尾炎,醫生建議其做超聲檢查進一步確診。但在診療過程中,劉瑞華發現其癥狀與普通闌尾炎有異,就用探頭順著向上觀察,最終發現是肝膿腫惹的禍。經過肝膽外科穿刺引流治療,小林很快恢復健康。
“各類疾病往往有很大的迷惑性,只能仔細再仔細地檢查來提高辨別能力。”劉瑞華說,只有更細致和準確的判斷才能給臨床提供更有力的依據,也能為患者帶來更多幫助。
堅持再多看一眼為患者健康保駕護航
溫和、細致、耐心,甚至有點“慢性子”的劉瑞華給人的第一印象是親近和溫柔。不論多忙,她總是希望能以微笑示人,給病人更溫暖的就醫體驗。愛往往能傳遞更多力量,這些年來不斷有老患者慕名而來,只為能有更貼心、靠譜的診斷。
家住長島的徐先生已經70多歲了,多年前因頸部不適,到醫的檢查發現頸動脈斑塊并伴有血管狹窄,放置支架已經5年多了。如今恢復情況較好,每半年需到醫院復查一次。
“當初就是劉主任幫忙發現了問題,才避免病情延誤,我們一家人都很感激她。”認準了劉瑞華這個人和她的細致、耐心,每半年的復查,徐先生的家人都會提前和劉瑞華“預約”,一定要趕在她坐診時才到醫院來檢查。
盡管早上七點就開始,毓璜頂醫院超聲科每天的病人仍絡繹不絕,盡管常常要加班到很晚,劉瑞華也堅持再多看一眼,多用探頭延伸下診療區域,以免發生誤診或漏診的情況。
從醫多年,劉瑞華和她的團隊只希望能為患者看得再仔細一點,不放過疾病的蛛絲馬跡,以最大限度做到早發現,讓患者抓住早治療的最佳契機。
專家介紹:
劉瑞華,醫學碩士,副主任醫師,副教授,青島大學碩士生導師,毓璜頂醫院超聲科副主任。山東省醫學會超聲分會青年委員會委員,煙臺市醫學會超聲學科專業委員會委員。
從事超聲診斷工作20余年,積累了較深的理論基礎和豐富的臨床經驗;勝任血管及小器官疑難疾病的超聲診斷,目前主攻血管超聲,作為血管超聲專業的帶頭人,對頸動脈及椎動脈斑塊穩定性評估、頸動脈支架及斑塊剝脫術前評估、術后指標檢測尤為擅長。參編《臨床影像學診斷技術與規范》著作,發表SCI文章4篇,在國內核心期刊發表文章數篇,承擔煙臺市科研工作3項。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
網友評論僅供網友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齊魯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我來說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