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石油大學
2025-04-28 20:49:04
近日,首屆人工智能與材料國際會議(ICAIM 2025)在中國石油大學(華東)召開。大會邀請中國科學院院士、上海大學張統一教授做主旨報告,全球百名相關領域學者匯聚青島,共同開啟一場人工智能與材料科學交叉融合的學術之旅。
大會由中國石油大學(華東)、愛邇思出版社(ELSP)、《AI & Materials》期刊聯合舉辦,AC學術平臺、ESBK國際學術交流中心等共同協辦,Call4Papers提供媒體支持。大會全程直播,在線參與人數超過2000人。
中國石油大學(華東)副校長戴彩麗表示,本次會議聚焦人工智能與材料科學交叉領域,圍繞新型算法、智能材料設計等前沿議題展開深度研討,旨在以跨學科協作賦能數據驅動的材料研發創新。會議不僅搭建了全球學術交流平臺,更凸顯中國石油大學(華東)在“雙一流”建設中引領學科融合、服務國家戰略的擔當,期待與會學者凝聚智慧,共拓智能時代材料科學發展的新路徑。
張統一院士帶來題為“人工智能時代的材料科學與工程”的主旨報告,介紹材料信息學、人工智能的概念材料和材料大模型。他指出,將人工智能和機器學習(ML)與材料科學和工程相結合,以加速材料科學、工程和制造創新,特別是ChatGPT-4的誕生、DeepSeek的推出等,進一步為材料科學增添了動力,將加快材料大批量生產模型的發展。
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首席科學家都時禹教授作題為“現代人工智能技術支持的數據驅動材料探索”的報告,表示人工智能技術的迅猛發展為材料的發現、設計、優化及性能預測開辟了全新的路徑。南方科技大學、長江學者荊炳義教授的報告圍繞“大規模模型的分布式系統”,闡述目前大規模的深度學習算法,指出無論是LLM還是多模態LVLM,都嚴重依賴于分布式創新系統。北京理工大學、國家級青年人才孫劍教授的報告以“離子液體誘導制備功能材料”為題,介紹其團隊聚焦克服生物質對溶解和活化的頑固性,可以選擇合適的基于離子液體的技術,用于將生物質加工成高價值材料。土耳其薩卡利亞大學Ardashir Mohammadzadeh教授以“人工智能在自動化和控制系統中的應用:基于傅里葉的2型模糊神經網絡”為題,提出了基于傅里葉的2型模糊神經網絡的概念,并通過人臉識別、英語手寫數字識別等案例說明其有效性。
論壇設置三個分會場,來自南京航空航天大學、北京師范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中國科學院大學、國家超算計算無錫中心等高校、科研院所、企業的近50位學者聚焦人工智能與材料交叉融合進行了深入探討。
閃電新聞記者 孫偉 報道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