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齊魯網
2025-04-25 16:26:04
近日,中國海洋大學醫藥學院、海洋藥物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和山東省糖科學與糖藥物重點實驗室教授李明聯合香港大學教授李學臣以及香港理工大學教授陳聲在空腸彎曲桿菌莢膜寡糖合成和免疫原性評價研究方面取得重要進展,相關成果以“空腸彎曲桿菌莢膜寡糖的合成及抗彎曲桿菌病潛在O-抗原的鑒定”為題,發表在國際知名學術期刊Science Advances上。
空腸彎曲桿菌感染已成為全球重大公共衛生安全威脅之一。此類感染所引發的腹瀉不僅是造成5歲以下兒童死亡的第二大病因,也可引發反應性關節炎及格林-巴利綜合征等不可逆神經系統并發癥。由于空腸彎曲桿菌病原體對氟喹諾酮類和大環內酯類抗生素的多重耐藥性不斷攀升,世界衛生組織將其納入高度耐藥病原體名單予以重點關注。空腸彎曲桿菌莢膜多糖具有獨特的稀有庚糖結構,是該菌感染的關鍵毒力因子,也可作為新型抗菌糖綴合疫苗的潛在抗原進行開發應用。據統計,血清型HS:4是引起空腸彎曲桿菌感染的最常見菌株,研究團隊以從空腸彎曲桿菌CG8486(HS:4)分離得到的莢膜多糖為靶標,開展了空腸彎曲桿菌莢膜寡糖的精準合成及其免疫原性評價研究。
研究團隊于2021年發展了制備稀有6-脫氧-庚糖氟苷的新方法,并采用間接構建1,2-順式-β-D-艾杜糖苷鍵的策略,首次完成了空腸彎曲桿菌CG8486莢膜六糖的全合成。繼該重要工作后,研究團隊利用金(I)催化的鄰炔基苯甲酸酯糖苷化反應,首次建立了極具挑戰性的β-D-艾杜糖苷鍵的普適性精準合成策略,適用于多種醇類受體與4種艾杜糖類(α-D-6-脫氧-艾杜庚糖、α-D-艾杜糖及D-/L-甘油型-α-D-艾杜庚糖)鄰炔基苯甲酸酯給體的立體選擇性β-糖苷化反應,最終實現了關鍵CG8486菌株莢膜二糖重復單元的多克級制備以及二糖、四糖、六糖及八糖糖苷的高效組裝。精準合成了四種糖蛋白復合物(Di-CRM197、Tetra-CRM197、Hexa-CRM197、Octa-CRM197),并對其進行了系統的免疫學評價,結果表明糖蛋白復合物Di-CRM197與其他蛋白復合物具有同等免疫原性,從而推測結構最為簡單的二糖可作為開發空腸彎曲桿菌疫苗的最小抗原表位。該研究不僅為含β-D-艾杜糖單元寡糖的高效合成建立了普適性方法,更為開發預防空腸彎曲桿菌感染的糖綴合物疫苗奠定了堅實基礎。
中國海洋大學為本文的第一通訊單位,醫藥學院教授李明與香港大學教授李學臣、香港理工大學教授陳聲為文章的共同通訊作者,醫藥學院博士王建軍、香港理工大學博士楊雪梅和香港大學博士黃自容為文章的共同第一作者,研究工作還得到了山東省海洋科學與技術基金、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和醫療衛生研究基金等項目資助。
閃電新聞記者 孫偉 報道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