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海客新聞
2023-09-14 08:51:09
圖①、圖②:《體驗中國》紀錄片截圖。
圖③、圖④:《體驗中國》紀錄片拍攝過程。
“大家好,我叫丹尼爾,歡迎來到第四季《體驗中國》。
今天我來到了杭州,當我們談到杭州時,腦海中的第一個想法是電子商務。漢語中有個詞是“買買買”,不管你買小東西還是大件,都能做到盡可能快地送貨上門。物流是怎么工作的,背后的邏輯是什么?我今天來到了這里,看,這里叫菜鳥!讓我們一起去看看,中國物流是怎么工作的……”
視頻中,主持人丹尼爾侃侃而談,帶著濃重的好奇心,帶著觀眾們近距離觀察中國電子商務中非常重要的環節——物流。在下沙保稅倉的菜鳥倉庫,他得以親自體驗峰值可處理300萬訂單的物流倉庫是如何運轉的。
這是一部叫《體驗中國(China Experience》的紀錄片,從2019年至今,已經在南非推出四季。每集30分鐘,主題是由非洲主持人親身體驗中國的發展變化,以外國人視角看中國。拍攝完成后,這些視頻在南非主流電視臺反復播出,成為當地人熱追的一檔節目。
這部紀錄片,是人民網南非公司所拍攝的。幾年來,從《體驗中國》到《嗨!師傅》《中國餐桌上的南非美食》《中國人在非洲》等紀錄片,他們用優質的影像作品,拍下了非洲人體驗中國的故事、中國與非洲友好往來的故事,打造了一批廣受中非人民歡迎的優秀節目。
“看到中國迅速發展的背后原因”
在《體驗中國》節目中,對話和體驗往往伴隨著驚嘆。
在北京平谷,對話是這樣的——
“我們農業中關村打造農業科技創新高地,你猜多少個博士參與其中?”
“你是說大學里的博士嗎,可能有5個,最多10個?”
“我們建了43個‘博士農場’,然后有168個博士和兩院院士參加。我這就帶你去認識一位博士。”
在北京大興亦莊,體驗是這樣的——
“提起中國科技,大家會說中國人的生活在各個方面都被科技改變了。你試過乘坐沒有司機的出租車嗎?我來到了亦莊,這里有很多無人駕駛的汽車,我打算攔住一輛車,看看里面是否真的沒有司機……”視頻里,南非人邁克爾站在亦莊的街頭,伸手攔下了一輛無人駕駛汽車。
在車上,他對自動駕駛的平穩、安全表現贊嘆不已。“我覺得完全不用擔心,在中國,自動駕駛相關的監管部門始終把安全放在了最重要的位置上。”他不斷感嘆:“這個車子很棒,很適合在非洲開……”
在江蘇蘇州,一番對話始終在“高空”進行——
“你剛才體驗到的開飛機,是基于真實情況開發出來的,我們曾經跟中國商飛,也就是中國造大飛機的公司合作過。”
“你說的是C919?”
“對。剛才我們體驗了模擬飛行,現在我們來到外太空,我們也定制了一套VR系統來提供體驗。”……
對于節目中的非洲主持人來說,做節目的過程,是自己深入了解中國的過程。
來自尼日利亞的金斯利主持過《體驗中國》。他告訴記者,此前自己了解中國的方式主要是通過電影,在電影中能感受到中國人的生活方式與世界上很多國家有諸多不同之處。“但當我來到中國后,還是被這里厚重的歷史文化震撼到了,中國歷史可以追溯到那么久遠的年代。”讓他感到印象深刻的,是中國人每次跟家人、同事和朋友聊起自己國家的文化時,那種滿滿的自豪感。
作為第一季嘉賓,南非人大林在節目拍攝之前,曾經來過中國一次。他告訴記者,作為游客來中國時印象最深刻的是看到了很多新建成的基礎設施。
而通過拍攝《體驗中國》,大林覺得,自己有機會看到了中國進步的內在機制。“看到中國迅速發展的背后原因,讓我感到這個國家太讓人驚嘆了”。
大林拍攝的其中一集,是參觀中國中車的工廠,親眼見證中國高鐵是如何被研發、生產出來的。視頻里,他和搭檔一起戴上安全帽,在高鐵生產車間不斷感嘆。直到幾年后,回想起當時的經歷,大林依然說“難以忘懷”。
同樣讓他難以忘懷的是,“在青島的電影工作室,我有機會看到一些世界電影大片在其中拍攝的工作室。這真的讓我印象深刻,因為我本來就對電影中的細節情有獨鐘。”
“讓非洲朋友更加全面地認識和了解中國”
對于很多非洲人來說,中國發展的成就有目共睹,但中國發展背后的邏輯、制度等,卻不一定有機會了解。
在接受記者采訪時,來自多哥共和國的丹尼爾說,在主持《體驗中國》這個節目之前,“我只是生活在一個可以提供豐富的所需物品的世界中,卻不知它們經過什么途徑到來。”他坦言,“我曾經很難理解中國那些工廠是如何用數字化系統來發展生產的。”
如今,在節目里深度探訪過菜鳥物流的丹尼爾,還一直在使用菜鳥物流的服務,這個來自中國的應用,成了他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他看來,中國物流的發貨和送貨服務,是可以吸引南非人甚至非洲人關注的好故事。
“這個電視節目可以滿足我們對中國文化和中國人的好奇心,我推薦給所有想了解中國的人。”丹尼爾告訴記者。
非洲朋友想知道中國發展背后的故事,中國人則希望能將自己的故事更好地講出去。
作為節目嘉賓,在江蘇蘇州做團扇的李晶告訴記者,節目向非洲人民展現了中國既傳統又現代的形態,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比如我們蘇州,既有自己獨特的文化內涵,又在老城區之外建設了一座非常國際化的新城市,很多地方跟北京、上海是一樣的,有非常發達的現代生活方式。我覺得這里就是今天中國的一個縮影。”李晶表示。
作為一名科技領域的從業者,蘇州同元軟控信息技術有限公司總經理周凡利在節目中,主要講述的是中國自主高端工業軟件及其在各個行業應用的故事。
周凡利告訴記者,他覺得這些年中國在包括工業軟件在內的很多領域都取得了非凡成績,有必要以正面、直接的方式告訴世界。“比如工業軟件,過去普遍認為這是歐美的領域,但節目中展示了中國在工業軟件技術方面的突破、進展與應用,相信播出后能夠讓非洲朋友更加全面地認識和了解中國。”
事實上,傳播效果的確非常好,相關經驗也引發了不少非洲人對于自己國家該如何發展的思考。
金斯利告訴記者,在近距離觀察過中國后他思考了很多。關于非洲可以從中國學習什么,他一口氣列舉了幾條——
比如,將發展的主動權掌握在自己手中;再如,中國總是能制定出一段時間內需要實現的目標規劃,非洲人也可以借鑒這個做法以保持發展的連貫性……
“這是一段雙向奔赴的故事之旅”
從體驗中國城鎮的發展變化,到深入學習中國脫貧攻堅的經驗,從展示大學生、創業者、藝術家等群體不斷傳承創新的精神面貌,到體驗創新科技給中國人生活、工作帶來的變化……從2019年第一季開始至今,《體驗中國》已經在南非主流電視臺播出了四季,并取得較高收視率和廣泛認可,南非觀眾非常歡迎從南非人視角來觀察和體驗中國發展的成就。
“這是一段雙向奔赴的故事之旅。”人民網南非公司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每一季播出完成后,當地電視臺就會來詢問下一季的情況。
對于這些節目,當地主流電視臺也非常歡迎。
“值得一提的是,從內容制作和節目生產角度來說,我們收到的節目都是專業水平。”在給本報記者的回信中,南非主流電視臺BusinessDay TV負責人塞米伊·扎克表示,在過去的幾年里,該頻道收到了人民網南非公司制作的兩個節目《體驗中國》和《中國人在非洲》。
“《體驗中國》提供了一個獨特的視角,讓我們了解到在中國旅行是什么樣的,這是我們很多觀眾可能在其他節目中沒見過的。中國豐富的文化和多樣化的旅行去處,被很專業地拍攝下來,在視覺上很有吸引力。”他說。
除了《體驗中國》,其他節目同樣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比如去年剛上映的《中國人在非洲》,講述了在非洲各個國家努力奮斗的中國人、中資企業如何回饋和融入當地社會。
在塞米伊·扎克看來,《中國人在非洲》在詮釋中非關系方面邁出了一大步,節目重點關注了中國在非洲大陸上進行的各種投資。“這一系列節目為觀眾提供了很多有用信息,幫助他們深入了解此前可能沒太接觸的各種中非合作方案。”
再如《嗨!師傅》,選在2022年北京冬奧會前推出,運用真人秀、外國主播等受眾喜聞樂見的形式,以外國游客視角看中國街頭巷尾,來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幫助非洲朋友了解真實的中國發展現狀,傳播中國聲音與中華文化。
關于如何講述中國故事,參與過節目之后,每個人心中都有自己的答案。
站在南非人的角度,大林認為,中國有很多有吸引力的東西,比如時尚,如服裝、美容等;還有基礎設施,大型項目、酒店、度假勝地等;當然還有食物,了解中國人吃什么、怎么做菜以及讓菜受歡迎,也是很多南非人希望了解的。“在日常生活中,我也經常吃中國菜。”
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在《嗨!師傅》中表演武術的劉銀山說,在對外講述中國故事時,自己最大的心得是“實誠”和“誠實”。
“我從14歲習武至今已經有整整49年,所以我在用自己真正擅長的東西和別人交流,非洲朋友對我表演的傳統八極拳非常感興趣,被中國武術的博大精深震撼到了,我覺得我們就是要將中國傳統文化真正優秀的一面展示給對方。”劉銀山告訴記者。
《體驗中國》的其中一集,是來自非洲的女主持人到黃山腳下體驗中國茶文化。
在接受記者采訪時,節目中出現的黃山市猴坑茶業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方麗彥說,中國是茶的故鄉,茶已經成為世界文化相互連接的一條紐帶,是世界人民友好交流和融合的見證者。她說,節目里既是兩個年輕女孩之間的簡單交流,更是來自不同大陸的不同文化之間的一次交匯。
方麗彥表示,如今,“中國制茶技藝和相關習俗”被列入人類非遺代表作名錄,而自己生長于茶鄉,也是傳統制作技藝的傳承人,理應為廣泛傳播我們的茶文化發揮自己的作用。她希望,自己能繼續講述這樣的中國故事。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