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新聞網客戶端
2024-10-25 11:03:10
原標題:手機等廢棄電器電子產品該去向何處
來源:法治日報
原標題:手機等廢棄電器電子產品該去向何處
來源:法治日報
核心閱讀
生態環境部正在不斷加大非法拆解廢電器行為環境監管力度。明確在全國范圍內集中開展違法拆解廢棄設備及消費品污染環境專項整治,嚴厲打擊環境違法行為,并開設投訴舉報專欄,向社會公開征集問題線索。
□ 本報記者 張維
不用的手機怎么處理?是收藏、丟棄或是回收,而回收又該選擇什么樣的回收商家?選擇怎樣的方式處理,不僅僅涉及個人信息是否會被“出賣”的問題,還與生態環境保護息息相關。
我國是包括手機在內的電器電子產品生產和消費使用大國。“每年都有大量廢棄的電器電子產品,如果對其回收處理不當泄露到環境中,不僅將嚴重污染環境,而且造成資源浪費。”生態環境部固體廢物與化學品司司長郭伊均在10月22日生態環境部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說。
據了解,生態環境部正在不斷加大非法拆解廢電器行為環境監管力度。明確在全國范圍內集中開展違法拆解廢棄設備及消費品污染環境專項整治,嚴厲打擊環境違法行為,并開設投訴舉報專欄,向社會公開征集問題線索。“針對手機這類擁有量大、普及率高、與公眾生活密切相關的電器電子產品,我們正積極配合有關部門進一步完善廢舊手機回收利用體系等。”郭伊均說。
廢棄電器電子產品回收不容樂觀
中國循環經濟協會10月21日公布的數據顯示,目前一部手機的平均壽命在2.2年左右。近5年來,我國平均每年產生4億部以上廢舊手機,廢舊手機存量超過20億部。然而,手機廢棄后約54.2%被消費者閑置留存,只有約5%能夠進入專業的廢舊手機回收平臺和“以舊換新”新型回收渠道。
《廢棄電器電子產品回收處理管理條例》規定,廢棄電子產品回收實行資格許可制度。但現實中,在街邊常常可以看到沒有回收資格的店面、小作坊。在這里,不少廢舊手機的屏幕、電池、攝像頭等部件被拆解之后,會集中銷往下游從事山寨機組裝的廠家,手機主板被賣給外地的客戶,提取里面的貴金屬。
據業內人士介紹,一部手機配件含有超過60種材料,包含多種貴金屬與稀有金屬、塑料等,都可以回收再利用,但廢棄手機中也含有多種有害物質。如果處理不當,廢棄手機中的重金屬進入土壤、地下水中,會對生態環境和人體健康帶來風險。
“(一些小作坊)用火燒電路板后,再把這些金屬溶于王水當中,再逐步析出銅、銀、金、鈀等金屬。這樣的處理方法,對大氣和水源的污染可想而知。”清華大學環境學院教授溫宗國此前就曾指出這一危害。
不止手機,其他廢棄電器電子產品也存在污染環境的風險。據中華全國工商業聯合會環境服務業商會(以下簡稱環境商會)透露,我國電器電子產品生產量、保有量大,集中進入淘汰期導致電子垃圾數量激增。歷年累計廢棄品急劇增長。而廢棄電器電子產品含有毒有害物質,野蠻拆解和掩埋焚燒會對環境和人類健康產生嚴重危害。
另據有關行業協會統計,2023年,我國廢舊家電回收總量達450萬噸,含有金、銀、銅、錫等金屬和塑料等。不過,目前我國廢舊家電通過正規渠道回收,實現環保拆解和再回收的比例僅占20%左右。
規范廢棄“四機一腦”回收處理
如前所述,非法拆解的問題尤其需要引起重視。
環境商會調研發現,近年來,大宗商品價格大幅上漲,銅、鋁等售價提高,很多回收商開始自行拆解,產生的廢油、廢鉛酸蓄電池、廢催化劑、廢制冷劑等危廢污染突出。例如,廢家電有含鉛玻璃、阻燃劑等毒害物質,小作坊不配備專業設備,造成水、大氣和土壤污染。
如今,相較于手機、平板電腦等新興電子產品而言,電視機、電冰箱、洗衣機、空調、微型計算機這“四機一腦”廢棄產品的非法拆解亂象已得到有效治理。
為規范廢電器回收處理,國務院2009年出臺《廢棄電器電子產品回收處理管理條例》并于2011年起實施,建立廢棄電器電子產品處理基金制度。通過對符合條件企業拆解處理廢電器給予資金補貼,有效促進廢棄“四機一腦”進入正規企業拆解處理。
“我們積極配合財政部開展廢電器拆解處理的種類、數量及補貼資金審核,開展廢電器拆解處理行為環境監管,確保拆解規范,基金制度順利實施。”郭伊均說。
據統計,2012年至2023年,累計超過9億臺“四機一腦”進入正規企業進行規范拆解處理,拆解產物總量約2100萬噸,其中塑料約443萬噸,鐵銅及其合金約472萬噸,全部交由具備相應資質企業規范處理或者利用,既有效防范環境污染風險,又促進資源回收利用。
生態環境部今年6月制定了《規范廢棄設備及消費品回收利用處理環境監管工作方案》(以下簡稱《方案》),明確在全國范圍內集中開展違法拆解廢棄設備及消費品污染環境專項整治,嚴厲打擊環境違法行為。生態環境部和有關地方生態環境部門在門戶網站開設投訴舉報專欄,對外公開舉報電話及郵箱,接受社會公眾提供的相關問題線索,及時整理移交當地生態環境部門查處。
而廢舊手機的回收利用體系,也被郭伊均確認將進一步完善。
加強廢動力電池等固廢污染防治
努力換來了成效。生態環境部公布的數據顯示,截至今年9月底,全國95家正規處理企業共回收處理廢電器近7600萬臺(套),產出約37萬噸廢塑料、52萬噸廢銅鐵鋁及其合金等,均進入下游企業再生利用,各類拆解處理產生的危險廢物與其他環境風險物質均得到規范利用處置,全國廢電器規范回收利用態勢持續回升向好。
除了手機及其他電器外,近年來,伴隨我國新能源汽車行業迅速發展而來的廢舊電動汽車動力電池等,人們也擔心會造成污染。
從專業人士角度來看,廢動力電池、廢光伏組件及風機葉片被稱為“新三樣”固廢。
郭伊均坦承,早期投入使用的電動汽車動力電池和太陽能光伏板、發電風機等清潔能源發電裝備將陸續退役,不斷增加的“新三樣”固廢問題日益突出,社會各界對此高度關注。
針對廢動力電池環境監管,生態環境部先后組織制定了廢電池污染防治技術政策、廢鋰離子動力蓄電池處理污染控制技術規范,為加強廢動力電池污染防治提供了技術遵循。
針對我國目前尚未制定廢光伏組件及風機葉片等污染控制技術規范,一方面生態環境部正在組織加快制定相應的污染控制技術規范,另一方面通知各地結合實際,嚴格按照一般工業固體廢物的環保監管標準加強這些退役設施的環境監管,督促業主單位嚴格履行污染防治主體責任,嚴防失管失控的情況發生。
同時,生態環境部積極支持江蘇、河北、青海等地在“無廢城市”建設過程中結合自身實際,積極探索制定廢光伏組件及風機葉片污染控制的地方標準,促進廢光伏組件及風機葉片綜合利用或妥善處置,防止造成環境污染。
有關治理工作也出現在《方案》中。其中明確在全國范圍內集中開展包括廢動力電池和廢光伏組件及風機葉片等六類廢棄設備及消費品的環境污染專項整治,嚴厲打擊非法拆解造成環境污染行為。
“下一步,我們將繼續強化廢動力電池和廢光伏組件及風機葉片拆解處理的環境監管,根據‘新三樣’固廢循環利用技術研發進展,適時修訂完善相關污染控制技術標準,嚴控環境風險,促進資源回收利用和產業綠色低碳發展。”郭伊均表示。
此外,我國的危險廢物監管和利用處置能力也在持續提升。記者從生態環境部了解到,截至2023年底,全國危險廢物集中處置能力達到每年約2.1億噸,較2020年提升了50%,2023年全國危險廢物產生量約1.2億噸,危險廢物利用處置能力與產廢量總體匹配。醫療廢物處置能力達到286萬噸/年,較疫情前提升了近80%,醫療廢物實現100%安全處置。
郭伊均表示,“我們將繼續以嚴控環境風險為目標,深入推進危險廢物環境管理工作。加快建成覆蓋全國的危險廢物全過程監管統一信息系統,強化危險廢物全過程實時監管、轉移軌跡隨時可追溯,實現‘一套數、一張網、一套圖’的全覆蓋監管。”(法治日報)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