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人民網
2023-09-01 17:24:09
原標題:閩寧鎮:27年,27張笑臉
來源:寧夏日報
原標題:閩寧鎮:27年,27張笑臉
來源:寧夏日報
1 園藝村村民 張國順
2 木蘭村黨支部副書記 馬遙江
3 武河村黨支部書記 馬寧
4 書法愛好者 馬紅星
5 返鄉大學生 蘇永惠
6 玉海村黨支部書記 李小龍
7 福寧村大學生 暑期志愿者 馬旭
8 原隆村村民 垃圾轉運車駕駛員 海國林
9 原隆村村民 蘇萍
10 原隆村村民 “巧媳婦”直播團隊主播 馬燕
11 福建援寧工作組
12 木蘭村大學生 馬寧霞
13 園藝村村民 馬世有
14 原隆村村民 馮秀清
15 閩寧鎮司法所調解能手 李小燕
16 寧夏閩寧故事科技有限公司負責人 湯冬冬
17 個體經營者 李向陽
18 玉海村村民 李進海
19 立蘭酒莊車間主管 劉莉
20 養殖大戶 吳楠
21 玉海村村民 李進保
22 武河村村民 吳瑞萍
23 玉海村種植戶 蘇玉龍
24 福寧村村民 收藏愛好者 馬權
25 原隆村村民 張東學
26 閩寧鎮個體經營者 馬迪新
27 武河村村民 王金貴
初秋時節的閩寧鎮,處處都是美好的模樣。
27年,變幻了“沙灘”的顏色,也綻放出由衷的笑臉。
從1996年起,閩寧“山海情”持續譜寫。在兩地干部、科技專家、教師和醫生等群體的共同“執筆”下,成就“時代楷模”,繪就了閩寧鎮的金色圖景。
27年接續奔赴,27年傾注熱望。
我們記錄下了閩寧鎮的27張笑臉,折射“金沙灘”的溫暖光芒,匯聚“山海情”的溫馨表情。
一
8月21日,當我們抵達閩寧鎮時,福建省第十二批援寧工作隊閩寧鎮工作組成員剛剛結束會議,前往電商產業園。
9月,這一批援寧工作隊即將結束掛職。“咔嚓!”產業園前,大家合影留下難忘瞬間,笑得燦爛如葵花。
兩年寧夏行,一生寧夏情。援寧工作隊成員的笑容里,有不舍,更有回憶。
很多成員都是第一次來寧夏,江崇瀟就是其中之一。掛職前,他在廈門國貿高新人力資源服務產業園投資有限公司擔任副總經理。來到寧夏后,氣候、飲食等的不同,讓江崇瀟適應了很長一段時間。然而,27年的“山海情”,讓江崇瀟深刻感受到閩寧鎮群眾對福建援寧干部的信任和深情。“希望能有更多的人來到閩寧鎮,了解這一方熱土,也希望能有更多的企業來到閩寧鎮,生根發芽,讓閩寧鎮煥發新的生機與活力,為實現鄉村振興貢獻一份溫熱的力量。”江崇瀟說。
不僅是給予,更是在引路。從1997年開始,每兩年一屆,福建向寧夏派出掛職干部。從溫潤的東南沿海來到干冷的西北高原。一批又一批的援寧干部在寧夏耕耘著,也收獲著,并走進了百姓的心里。
如今,在閩寧鎮這片“金沙灘”上,鄉村更需要年輕人的活力。他們的笑臉,承載著鄉村振興的新動力。
“90后”李小龍是土生土長的閩寧鎮玉海村人,也是村里移民后代中走出去的第一代大學生,2022年,李小龍辭去了年薪40萬元的企業高管工作,回鄉擔任村黨支部書記,帶領村民共同致富。
在李小龍和村委會成員的共同努力下,玉海村實現了四個轉變:村干部思想的轉變、移風易俗的轉變、村容村貌的轉變以及產業轉型的轉變。今年,李小龍計劃帶領村民種植大蔥、紅薯、西芹等經濟作物,發展村特色支柱產業,讓村民們土地的產出更豐富,致富的門路也更多。
“在企業工作,富的是我一個人,返鄉歸巢,為生我養我的鄉村貢獻力量,這對我來說更有意義。”李小龍的笑臉,有成長,也有歷練。
有著同樣故鄉情懷的,還有蘇永惠。
蘇永惠從小在福寧村長大,高考時,她報考了長沙理工大學,畢業后,蘇永惠堅持回鄉發展。為什么回來?這是無數人問她的問題。
這個信念,源于一次志愿支教活動。當她看見留守兒童充滿對知識的渴望,對書中文字描繪的景象一臉向往時,那一雙雙明亮的眼睛、一張張淳樸的笑臉,讓她堅定了回家鄉的決心。
“讀書的目的,不是為了擺脫貧困的家鄉,而是為了讓家鄉走出貧困。”蘇永惠的笑臉,有過去的故事華彩,也映著未來的無限光亮。
二
閩寧鎮的變化,不僅反映在“返鄉青年”上,更在每一個村民的日常生活中。
在武河村,村民王金貴正將今年種的1000畝成熟毛桃裝車發往全國各地;園藝村張國順大棚里的草莓西紅柿苗已經破土而出;玉海村李進海的100畝西瓜正在豐收,“快來嘗嘗我們這瓜,甜得很!”
臉,不僅來自田間地頭的豐收。
李向陽心里高興,他又收到了大學畢業在外地工作的兒子寄來的各種生活用品和保健品,他在村里開的電器維修鋪和小賣鋪生意也越來越好;馬寧霞心里高興,今年她以520分的成績考取中南民族大學,即將第一次走出寧夏,對新生活無比期待;李進保心里高興,兒子家生了二胎,小寶寶剛滿月,新生命的到來讓生活更有盼頭;蘇萍心里高興,在家門口打工的她,每天顧家賺錢兩不誤……美好生活印在人們臉上,用原隆村村民馮秀清的話說就是:“喜事天天有,每家各不同!”
笑臉,不僅是物質上的收獲。
對于劉莉來說,“移民搬遷”是她人生的轉折點。今年是劉莉一家從隆德縣溫堡鄉大麥溝村搬遷至原隆村的第十年。從農村婦女成長為酒莊的車間主管,劉莉對現在的生活非常滿意。劉莉的丈夫也在酒莊工作,他們的大女兒在寧夏大學學習葡萄酒釀造,劉莉說,這也許就是一種緣分。黨的好政策,讓他們從西海固地區搬遷至閩寧鎮,從此,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余暉將至,在賀蘭山東麓這片土壤的滋養下,葡萄藤恣意生長,劉莉一家的故事,也在這片土壤下發芽結果。
在原隆村,與劉莉同樣迎來人生轉折的,還有“網紅”馬燕。
2012年,馬燕一家從固原移民搬遷至原隆村。2019年,閩寧禾美電商扶貧車間開辦,在村干部的介紹下,馬燕走出家門,走進車間,有了自己的工作。在車間,燈光環繞下,馬燕正熱情地為直播間的粉絲講解產品。直播帶貨、推廣特色農產品、負責文旅接待,“感謝家人們的支持和關注!咱們直播間賣的都是寧夏的特色農產品,好吃又放心!”現在的馬燕,生活過得充實又快樂。她常說,沒想到我這樣的家庭主婦,也能活得多姿多彩!她的笑臉,洋溢著自立與幸福。
坐落在福寧村的“閩寧人家文化大院”,近兩年成了閩寧鎮熱門旅游打卡地,任誰進來都要感嘆一句:羨慕!大院里果樹枝繁葉茂,鳥鳴悅耳動聽,整潔愜意,可飲茶可吃飯可住宿,還有一座紅色藝術收藏館。這里展出的3000多件紅色文物,都是主人馬權走南闖北花費多年悉心收藏的“寶貝”。
2008年,想著閩寧鎮離銀川近、發展前景好,馬權一家從固原老家搬遷至閩寧鎮。果然,頭腦靈活也肯吃苦的馬權找到了機會。“我在工地打過工,也跑過運輸,一家人生活不成問題。后來,眼看著閩寧鎮的人越來越多,就在鎮上開了家餐館,取名‘閩寧人家’。”《山海情》的熱播帶火了閩寧鎮的旅游,也讓馬權有了新想法,他把餐廳改名為“水花餐廳”,為游客提供閩寧鎮特色美食,同時打造了紅色藝術收藏館,實現了自己多年來的“收藏家夢”。馬權的笑臉,憧憬著有奔頭的好日子。
“這樣的好日子,以前可不敢想。”說起如今這好日子到來的緣由,閩寧鎮人人都會告訴你,是“山與海”的“攜手”,讓“干沙灘”變成了“金沙灘”。
三
27年夙興夜寐,27載山海往來。
福建、寧夏攜手共譜一曲“山海情”,筑就了一條走向共同富裕的康莊大道。
27年來,閩寧兩省區始終沿著習近平總書記指引的方向感恩奮進、攜手前行,共同開創了東西部協作的光輝典范。
幸福都是奮斗出來的。這不僅是閩寧鎮群眾的實踐,也是外鄉人來這里創業的引力。
湯冬冬就是在閩寧鎮創業的外地人。走進位于閩寧鎮的閩寧故事茶文化體驗中心,福建茉莉花茶、福建莆田桂圓、寧夏枸杞、閩寧大棗等名優特色農產品整齊陳列,琳瑯滿目。
產品上“閩寧有禮”“閩寧故事”等LOGO格外醒目。在這里,來一盞正宗的“閩寧故事”八寶茶,欣賞一段茶藝表演,讓人回味無窮。
“2020年,我看了一部關于閩寧鎮的紀錄片后,深感震撼,于是注冊了‘閩寧故事’品牌,希望以茶為紐帶,對寧夏的農副產品進行加工包裝,推向全國。”“閩寧故事”創始人湯冬冬來寧夏創業十幾年了,近幾年,閩寧鎮的變化令他感觸良多。基礎設施建設越來越好,人們的生活質量越來越高,湯冬冬也在發展企業的同時,積極履行社會責任,帶動移民群眾致富。
“我們有30多名員工,都是附近村里的移民婦女,她們的工作以包裝為主,上班離家很近,也不耽誤照顧孩子。”
時光如海,從閩寧鎮“這扇窗子”望進去,看見人的變化、村莊的變化、西海固的變化、寧夏的變化,讀懂閩寧協作27年來生機盎然的力量……
27年,風云流轉。如今,曾經8000多人的閩寧村已經成長為6萬多人的閩寧鎮,形成了特色種植、特色養殖、文化旅游、設施農業、商貿物流等一批特色優勢產業,移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由搬遷之初的500元躍升到如今的1.6萬元,村集體經濟收入超過600萬元。
27年,歲月切換。這片土地的色調早已換了底色。閩寧鎮的奮斗者們是電視劇《山海情》的真實主角,也是閩寧鎮新時代“連續劇”的領銜主演,他們的背后,站立著千千萬萬閩寧鎮的移民群眾,共同演繹著一幕幕迭代新生的時代劇。
27年,閩寧鎮正青春,27張笑臉里有過去,更有期許。特寫里,歲月的皺紋難掩欣喜;群像中,匯聚的笑意是山海情里不竭的暖意。
新程壯闊,長風萬里。閩寧鎮正走在一條更為開闊的大路上,從閩寧協作接續奮進的力量,由脫貧攻堅到鄉村振興再發力。
27年,同心向未來,同舟共發展。閩寧兩省區將進一步提升合作層次、豐富合作內涵、拓展合作空間,在產業轉型上優勢互補、共同發展,在科技創新上相互借力、激發動力,在民生保障上深化協作、鞏固成果,在雙向開放上互搭平臺、拓展空間,山海攜手再創東西部協作新輝煌。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