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人民日報客戶端
2023-08-30 09:34:08
原標題:人民時評:強化農業防災減災能力建設
來源:人民日報
原標題:人民時評:強化農業防災減災能力建設
來源:人民日報
今年主汛期,受臺風帶來的極端強降雨影響,我國華北、黃淮、東北等地局部發生嚴重洪澇災害。貫徹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各地區各部門抓緊修復災毀農田和農業設施,加大農資供應保障力度,加強對農民的農技指導,組織農民積極補種補救,努力減輕災害損失,堅決打贏抗災奪取糧食和農業豐收這場硬仗。
悠悠萬事,吃飯為大。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糧食安全是‘國之大者’”。14億多人口的中國,任何時候都必須自力更生保自己的飯碗。我們牢牢把住糧食安全主動權,糧食生產年年抓緊、季季接續,茬茬壓緊、環環緊扣,“三農”這塊壓艙石牢牢穩住了預期、穩住了物價、穩住了經濟大盤。同時也要清醒認識到,在新起點上,我們的糧食生產越往前走難度越大。這個難不只難在糧食需求依然剛性增長,端牢飯碗的壓力越來越大,也難在如何在穩住“量”的基礎上提升“質”,更難在如何科學有效應對各類災害帶來的不確定因素影響。
糧食穩產豐產,需要“天幫忙”,還需要“人努力”“政策實”。我國地域遼闊,氣候類型多樣。近年來,隨著全球氣候變化,極端氣象事件增多,給糧食及農業生產帶來不利影響。當天公不作美時,惟有更加主動作為,方能迎來豐收。比如,洪澇災害后,應第一時間抓緊搶排田間積水,抓好災后田管和改種補種;災后防疫防蟲也格外重要,要堅決遏制病蟲暴發流行,加強動物疫病防控。保持“時時放心不下”的責任感,盡快恢復農業生產條件和農村正常生活秩序,才能及早讓糧食生產回歸正軌。
在闖過“臺風關”“洪澇關”“病蟲害關”等一道道關口的過程中,我們也不斷積累著抗災奪豐收的經驗。比如,一定要把災害的不利影響估計得更足,一定要把防災減災這根弦繃得更緊,一定要把政策激勵、投入保障、科技推廣等機制構建得更完善,一定要把科學開展生產自救、盡快恢復災后生產的舉措落得更細更實。正是堅持底線思維,從最壞處著眼,做周全準備,今年夏糧生產雖然遭遇嚴重“爛場雨”天氣影響,但仍然實現了豐收,為穩定全年糧食生產奠定了堅實基礎。
秋糧產量占全年糧食產量的3/4,是全年糧食生產的大頭。當前,正值秋熟作物產量形成的關鍵時期。各地區各部門要從來之不易的夏糧豐收中汲取抗災經驗、堅定穩產信心,采取超常規舉措,落細落實農業災后生產恢復、穩定糧食和重要農產品生產措施。同時必須堅持底線思維,因地制宜、精準施策,分區域、分作物、分環節把情況摸清楚。努力提高防災減災的精準性、有效性、科學性,最大限度降低災害損失,就能盡力實現非災區多增產、輕災區保穩產、重災區少減產,確保全年糧食生產保持穩定。
近年來,我國農業防災減災體系建設取得顯著進展,但短板仍然存在。不少地方農業生產還是靠天吃飯,一些地方專業化防災減災力量不足。從長遠看,應當盡快補齊設施短板,持續強化農業防災減災能力建設,深入實施“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加強高標準農田建設,完善農田水利基礎設施,增強農業應對自然災害的韌性和適應性。與此同時,進一步強化創新,著力實現農業適應氣候變化相關技術的突破,比如培育氣候適應型作物品種,推廣節水灌溉、抗旱保墑等適應技術,讓糧食及農業生產真正實現從“看天吃飯”到“知天而作”的轉變。全方位夯實農業生產的防災抗災能力,必將為促進大國糧倉根基更加堅實增添不竭動力。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