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潮新聞
2023-07-26 08:51:07
良渚古城遺址公園
2023年“杭州良渚日”即將到來。
去年7月6日,杭州良渚遺址管理區管委會與敦煌研究院“牽手”,合作的關鍵內容是聯合攻堅文物保護領域的世界性難題——潮濕環境土遺址保護。
“牽手”滿一年,這一世界性難題的攻堅有何進展?近日,記者來到良渚遺址探訪。
目前,良渚古城遺址公園內的南城墻遺址和老虎嶺遺址公園內的老虎嶺水壩遺址,是“潮濕環境土遺址保護”的兩個試驗點位。
因地處南方潮濕環境,良渚遺址普遍會出現滲水、干裂、表面粉化脫落、失色、生物病害等問題,特別是暴露在空氣中的南城墻和老虎嶺水壩剖面。
“主要就是解決水的問題。”杭州良渚古城遺址世界遺產監測管理中心遺產監測科副科長高海彥告訴記者,這個水,包括大氣降水、空氣中的水分、地表水、地下水等,“每個遺址點的具體情況不同,我們會定制方案。”
南城墻遺址展示點
在南城墻遺址展示點,利用開放式保護棚防止降雨沖刷,創造相對穩定的遺址保存微環境。
在此基礎上,通過修筑擋土墻、鋪設防滲毯、修筑排水溝、種植淺根系植物、用泵抽水等,解決滲水、排水不暢等問題。同時,選用與遺址剖面顏色、性質相近的土,對南城墻考古剖面裂縫進行修補,對較深的裂隙進行灌漿。
在老虎嶺水壩遺址,建造了半封閉遮光保護棚,并對壩體采用了封閉環境高濕保護和回填保護兩種方案。
被玻璃罩著的一段壩體,采用封閉環境高濕保護,用環境自動控制設備模擬最有利于壩體保護的濕度,壩體表面地衣等微生物治理則與浙江大學團隊合作;玻璃罩兩邊的壩體,采用回填的方式進行保護。
“很多保護方面的技術性工作,在去年就已經完成了。這一年來,我們最重要的就是去分析、去觀察,通過數據分析、日常監測等,驗證這些技術是否有效。”高海彥說,從這一年的情況來看,兩處遺址點的保護是有效的,但仍需要長期觀察。
老虎嶺水壩遺址部分采用玻璃罩封閉環境高濕保護
她舉了一個很小的例子:以前老虎嶺遺址的壩體上,因為光照、溫濕度等因素,經常會長青苔、地衣等生物,每隔一段時間就需要處理一次。而這一年來,“壩體幾乎沒有進行處理過,草裹泥的紋理依然清晰可見”。
除兩處遺址點的技術驗證外,過去一年里,良渚遺址管理區管委會持續推進“一中心、一基地、一實驗室”土遺址科技保護體系建設。
“一中心”,是指去年揭牌的“國家古代壁畫與土遺址保護工程技術中心東南分中心”。
依托這一國家級平臺,良渚遺址和敦煌研究院正合作推進良渚遺址考古剖面劣化機理及預防性保護技術研究。目前已完成室內實驗樣品制作,著手開展室內模擬實驗。
“一基地”,是指聯合中國文化遺產研究院、浙江省文物局、浙江大學成立的潮濕環境土遺址監測保護研究基地。
“一實驗室”,是指打造潮濕環境土遺址保護實驗室。
高海彥介紹,目前已完成實驗室初步搭建,計劃內設生物實驗室、土遺址建造工藝實驗室、保護材料實驗室、數字實驗室等。
在與國內高校院所合作基礎上,這一年里,良渚遺址管理區管委會還著手自主創新,在土遺址保護學術性研究上發力。
比如,為加快人才培養進程,切實提高良渚文化學術研究和良渚遺址保護管理水平,制定實施琢玉計劃,目前《科技考古成果的博物館化解碼與傳播——以良渚博物院良渚文化植物展示項目為例》等6個課題(項目)已被列入2023年度第一批“琢玉計劃”立項課題(項目);“良渚古城遺址水文、地質調查與監測研究”項目已完成階段性研究成果報告等。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