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人民日報客戶端
2022-06-02 16:32:06
原標題:民建中央副主席吳曉青:為民營企業創造更好發展空間
來源:人民政協報
2022年5月27日,《人民政協報》民營周刊刊登全國政協常委,民建中央副主席吳曉青署名文章《為民營企業創造更好發展空間》,現全文轉載如下。
全國政協常委,民建中央副主席 吳曉青
為民營企業創造更好發展空間
文/吳曉青
當前,民營經濟已成為推動我國發展不可或缺的力量,成為創業就業的主要領域,技術創新的重要主體,國家稅收的重要來源。
國務院常務會議指出,國內外環境復雜性不確定性加劇,近期國內新冠肺炎疫情多發,市場主體困難明顯增加,新的下行壓力進一步加大。今年4月以來,國務院已連續召開常務會議,研究紓困惠企工作,明確重點幫扶舉措,特別是加大對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嚴重的行業、中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幫扶力度。
困難與挑戰猶存
從調研情況來看,當前民營企業發展仍面臨幾個主要問題:一是融資困難。二是成本過高。主要體現在物流成本、研發投入、稅費負擔重。三是新興產業成長面臨瓶頸。四是信心不足。雖然國家最新出臺了一系列扶持措施,但仍存在基層落地難、生效難。
總書記曾指出,一些民營企業在經營發展中遇到不少困難和問題,有的民營企業家將其形容為“三座大山”:市場的冰山、融資的高山、轉型的火山。分析其中原因,這些困難和問題形成是多方面的,有外部因素也有內部因素,有客觀原因也有主觀原因,主要是國際經濟環境的變化,我國經濟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政策落實不到位等原因造成的結果。總書記的分析切中要害、一針見血,對民營經濟發展有著極其重要的指導意義和現實價值。
而從今年全國兩會前征集的意見看,民營企業主要希望政府部門創新服務企業措施,幫助企業解決更多實際困難:期待經濟發展、民生改善的具體政策措施落到實處、彌補短板;期待進一步引導和推動“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發展;期待出臺減稅降費等方面政策;期待完善數字貨幣技術風險的監管制度;期待出臺直播電商行業發展的整體規劃,推動直播行業規范發展等。
新征程 新機遇
總書記指出,發展中的困難、前進中的問題、成長中的煩惱,一定能在發展中得到解決。2012年至2021年,我國民營企業數量從1085.7萬戶增長到4457.5萬戶,10年翻了兩番,民營企業在企業總量中的占比由79.4%提高到92.1%。其中,2021年雖然受到外部環境、新冠肺炎疫情等疊加性影響,全國新設民營企業852.5萬戶,同比增長11.7%,增速重新回到10%以上,展現出我國民營經濟強有力的發展韌性。而在我國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的大背景下,民營經濟發展同樣面臨重大機遇。
首先,從構建新發展格局中把握機遇。加快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要求打通生產、分配、流通、消費環節的堵點、淤點,充分發揮好我國超大規模市場優勢。我國擁有著一個超14億人口、超4億中等收入群體、人均GDP超過1萬美元的大市場,消費結構和產業結構不斷升級、相互促進。可以預見,“十四五”民營經濟發展空間巨大。近日,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布《關于加快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的意見》,著力解決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存在的不正當干預、隱性壁壘門檻等突出問題,全面打通制約國內大循環的堵點,必將為民營企業營造更加優良的營商環境。
第二,從推動高質量發展中把握機遇。推動高質量發展對民營企業既是壓力也是動力。我國高新技術企業中,民營“大軍”日漸壯大,從2018年到2020年,民營高新技術企業戶數占全國比重從92.1%提升至92.4%,其銷售收入占比從66.2%提升至70%。中國企業聯合會發布的“2021中國大企業創新100強”前20名中,民營企業占據12席。隨著粵港澳大灣區、京津冀地區、長三角地區、成渝經濟圈等城市群聚合發展效應逐步顯現,將形成一批空間上高度集聚、上下游緊密協同、供應鏈集約高效,規模達萬億級的戰略新興產業鏈集群。可見,伴隨著高質量發展步伐,民營企業必將獲得更大發展機遇。
第三,從促進共同富裕中把握機遇。我國民營經濟在實現共同富裕中扮演著極為重要的角色。一方面,我國先富人群多半集中在民營企業家和高管人員之中;中等收入人群,大約一半分布在民營企業就業人員之中。另一方面,除農村外,城鎮低收入人群80%以上集中在民營企業,特別是民營中小企業和個體戶就業人群之中。共同富裕將逐步解決城鄉差距問題,農民富裕、農村發展給民企提供巨大投資機會;居民社保水平、受教育程度持續提升,將為民企減少后顧之憂。抓住共同富裕的機遇,發揮民企觸角廣泛、惠及面廣等優勢,在造福百姓中獲得自身的發展壯大,將成為必然趨勢。
新舉措促進民營經濟“茁壯成長”
首先是打好政策“組合拳”。
要著眼后疫情時代,加大扶持民營企業政策儲備力度,在打造一流營商環境,支持加強誠信體系建設,合理降低稅費負擔,建設高素質企業家隊伍,引導民營企業走出去,提高產權保護精準度等方面,特別是在扶持“專精特新”企業發展,建強完整產業鏈上,拿出“真金白銀”,支持民營經濟加快發展。
第二是建好資金“蓄水池”。
金融是血脈。截至4月15日,北交所共有90家上市企業,覆蓋全國23個省份,總市值約1829.27億元,成交金額達5.79億元。應堅守市場定位,用好北交所這個平臺,聚焦“更早、更小、更新”,發揮資金撬動作用,從引入增量資金、創新交易機制和明確公眾公司法律地位等方面進一步提升北交所服務創新型中小企業的能力。
第三是筑好人才“新高地”。
人才是基石。當前,要著力打通政府部門、科研院所、民營企業之間的人才流轉渠道,建立健全“共享人才”機制,鼓勵科研人員到企業掛職鍛煉、項目孵化和科技攻關,對科研人員到民營企業掛職鍛煉的,讓民營科技企業“共享”創新人才;同時創新人才使用方式,積極探索咨詢、短期聘用、顧問指導、人才租賃、退休返聘、入股等柔性引才模式,最大限度釋放人才效應,厚實發展基石。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