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成人精品综合在线观看,欧美成a人片在线观看久,亚洲αv在线精品糸列,国产美女露脸口爆吞精

全部

照顧用心?家人放心?老人舒心(決戰脫貧攻堅·一線故事)

來源:人民日報

作者:

2020-11-09 09:08:11

新疆22個深度貧困縣建幸福大院照料農村困難老人

照顧用心 家人放心 老人舒心(決戰脫貧攻堅·一線故事)

核心閱讀

新疆南疆四地州22個深度貧困縣的207個農村幸福大院已全部建成投入使用。當地農村有養老困難的老人陸續入住。三頓飯有人做、生病了有人管、衣服臟了有人洗,子女可以踏實務工,家里收入提高了一大截。政府投入資金補貼老人的生活,制定指南規范幸福大院的運行管理,讓老人住得安心、靜心、舒心。

今年,為減輕農村特別是貧困家庭的養老負擔,讓老人安度晚年,新疆南疆四地州22個深度貧困縣建成了207個農村幸福大院。6月底,幸福大院全部投入使用,有需求的老人已全部入住。幾個月來,他們生活得怎么樣?家人們放不放心?記者進行了采訪。

“兒子終于能安心賺錢了”

吃完午飯,75歲的艾買提·達吾提打開電視機,躺在床上一邊跟同屋聊天,一邊看起了電視劇。隔壁屋的老伙伴也過來湊起了熱鬧——這里是喀什地區岳普湖縣岳普湖鎮幸福大院,82位老人在這里安享晚年。

剛聊了一會兒,在縣城務工的兒子打來電話,說等過陣子來看他。他說:“別牽掛我,你好好工作,我在這里吃得好、睡得好!”

兒子在外務工,兒媳種著18畝地,管著家里2頭牛、20只羊,還有兩個正在上學的孩子,“地里活多的時候,兒媳婦自己都忙得顧不上按時吃飯!”為了照顧老人,兒子的工作也是斷斷續續,每到家里忙不開的時候就只能回家,等忙過了再去縣城找活干。

現在,艾買提不愁了,住進了幸福大院,三頓飯有人做,生病了有人看,衣服臟了有人洗,“兒媳婦照顧好家里,兒子踏實務工,終于能安心賺錢了,家里收入提高了一大截。”

今年6月底,22個深度貧困縣的207個農村幸福大院全部建成投入使用。像艾買提一樣,當地農村有養老困難的老人陸續入住,開啟了晚年新生活。

據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民政廳兜底脫貧辦公室副主任賈國文介紹,南疆四地州農村幸福大院的207名院長和3092名管護人員及其他工作人員已經配備到位,并全員進行了培訓。民政廳制定下發了《農村幸福大院運行管理工作指南》,以規范農村幸福大院的運行管理。“建設農村幸福大院是讓深度貧困地區農村困難老人幸福安居,實現老有所養、老有所依的保障兜底工程。下一步,民政部門將認真履行主管部門職責,做好農村幸福大院常態化運行管理指導,確保農村幸福大院規范有序運行,讓老人住得安心、靜心、舒心,安享幸福晚年。”賈國文說。

“開水有人給打好,冬天還有暖氣”

岳普湖鎮幸福大院里,麥妮莎·拜合提側躺在床上,護理人員阿孜古麗·阿不來海提正在給她涂藥、按摩,“阿姨在住進幸福大院之前不小心摔倒傷了腰,現在我每天都要幫她按摩,好得快些。”

幸福大院的護理人員不僅負責照顧老人,還要給需要的人進行康復訓練。記者看到,樓上有專門的康復訓練室。岳普湖鎮幸福大院院長吐拉洪·沙依木說,民政部門還為大院配備了專業的康復設備,即將到位,到時候能做比較專業的康復訓練。

記者到幸福大院的時候,剛好是午飯時間,二樓的餐廳坐滿了人,護理人員為每位老人盛好飯后,單獨準備了3份送到房間:“有3位老人目前行動不便,我們就把飯送到床前。”

午飯后,不少老人來到棋牌室,下起了國際象棋,打起了撲克,有需要理發的徑直走進了理發室,老人們各自選擇了自己喜歡的娛樂項目。

住在幸福大院,生病也不愁,每個大院都配備一名醫護人員,并為入住老人建立了健康檔案。岳普湖鎮衛生院常駐幸福大院的醫生古再努爾·阿布力孜告訴記者,日常慢性病不用離開幸福大院就能看,如果遇到心肌梗死等突發疾病,衛生院離幸福大院只有5分鐘車程,“打個電話救護車就來了,隨時可以送往上級醫院。我們這個大院現在就有25位老人在上級醫院住院,等病好了再回來住。”

“24小時提供熱水,房間里就能洗澡!”“開水都有人給打好送到屋里來,冬天還有暖氣!”“這可真是比家里人照顧得還周到!”——這些是老人們共同的心聲。

幸福大院不僅解決了老人養老問題,還為當地村民提供了合適的就業崗位。阿孜古麗·阿不來海提原本是岳普湖鄉喀依古勒村家庭婦女,曾在本村的日間照料中心照顧過老人,有一點護理經驗,經過培訓后,到幸福大院工作,“每24小時輪班一次,每月有2300元工資,還給交社保,我安心在這里照顧老人,家里生活也越變越好了。”

“要讓每一分錢都花到點上”

據了解,207個農村幸福大院中,新建195家,原址改擴建12家。

岳普湖鎮地處縣城近郊,縣民政局辦公地點就在鎮上,民政局一棟閑置辦公樓經過改造變成了幸福大院,因面積較大,覆蓋到周邊兩個鄉鎮的老人。而該縣其他鄉鎮則選擇對敬老院進行改造或原址新建,消防管網、室外供排水管網資源共享、合理利用,統籌補充管護人員。

吐拉洪·沙依木告訴記者,縣民政局按照每人每月500元的標準對幸福大院進行補貼,“我仔細測算過,早餐按照一個雞蛋、一袋牛奶、一個馕或者饅頭的標準,午餐是拌面或者抓飯,晚餐是易消化的稀飯、湯飯、水果等,這樣的標準老人能吃好。每人每天只需要12元就夠了,剩下的錢,每個季節為老人置辦兩件衣服,購買一些日常生活用品。”為了讓老人吃好,吐拉洪每周針對伙食向老人征求一次意見,再反饋給兩位廚師,“要讓每一分錢都花到點上”。

于田縣有1萬畝葡萄種植基地,該縣在保障幸福大院建設用地之外,從葡萄種植基地劃撥2000畝,收益用于4個幸福大院運營支出。于田縣民政局局長張衛權介紹,縣里幸福大院選址規劃都比較適合農村老年人生產生活習慣,又不遠離自己原有的村,方便親友探視和老人返鄉探親,滿足老年人的需求。劃撥的2000畝葡萄園托管給企業,民政局安排干部對葡萄園的種植、銷售和利潤情況進行監控,每年按照該種植基地的平均收益對幸福大院進行補貼。

釀酒葡萄已經采收,收益達300萬元。“目前按照每位老人每月200元的標準對幸福大院進行補貼,加上低保金、撫養金、殘疾人兩項補貼等各項惠民補貼,以及葡萄園的收益,每位老人每月的生活和日常開支標準達到了500元。”張衛權說,“我們盡可能地做好保障工作,讓老人們安心生活。”

[責任編輯:楊凡、崔中連]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

聯通內外市場 共享要素資源(看進博 話機遇)

習近平主席在第三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開幕式上的主旨演講中指出 “經過3年發展,進博會讓展品變商品、讓展商變投資商,交流創意和理念,聯...[詳細]
人民日報 2020-11-09

不畏艱險?沖鋒在前——寫在國家綜合性消防救援隊伍組建兩周年之際

他們有著共同的名字——國家綜合性消防救援隊伍。兩年來,這支近20萬人的“火焰藍”隊伍,忠實踐行“對黨忠誠、紀律嚴明、赴湯蹈火、竭誠為...[詳細]
人民日報 2020-11-09

集中力量打贏脫貧攻堅戰(經濟新方位·聚焦52個未摘帽縣)

國家審計署公布了一季度重大政策措施落實情況跟蹤審計結果,其中扶貧審計抽查了7個未摘帽縣。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布拖縣因為扶貧搬遷后續...[詳細]
人民日報 2020-11-09

老國企,迸發新活力

從西安電影制片廠到西影集團,《西安事變》《老井》《紅高粱》《大話西游》……經典作品中珍藏著幾代中國人的電影情緣。2020年10月12日,第...[詳細]
人民日報 2020-11-09

讓醫院停車不再難(來信調查·關注醫院“停車難”(下))

新建停車位、優化交通動線、大數據引導,一些地方多措并舉。讓醫院停車不再難(來信調查·關注醫院“停車難”(下))。車輛高峰期,交警在...[詳細]
人民日報 2020-11-09

向健康中國大步邁進(“十三五”,我們這樣走過)

“沒有全民健康,就沒有全面小康。全國超13.5億人有醫保——。“住院13天,只花了260多塊錢!”在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興海縣藏醫院門診大廳...[詳細]
人民日報 2020-11-09

創新點亮生活之美

本屆進博會,各種新產品、新技術、新服務紛紛亮相,涵蓋衣食住行等百姓生活各方面,為全球優質商品進入中國市場打開廣闊空間,不斷滿足中國...[詳細]
人民日報 2020-11-09

山東“新農人”種菜靠操作儀表 手上不沾泥

菜農張利娟的一天,是從操作儀表盤開始的。11月7日一早,在山東省蘭陵縣卞莊街道代村的國家農業公園里,張利娟走進一座智能玻璃溫室,面對5...[詳細]
大眾日報 2020-11-09

山東:“齊品·淄博數字農谷”打造農業產業矩陣

沂源紅蘋果、山東黑牛、博山獼猴桃、淄川富硒軟籽石榴與廖塢小米、臨淄西紅柿、新城細毛山藥、周村燒餅……提起淄博,這些響當當的名特優農...[詳細]
大眾日報 2020-11-09

山東創建農產品質量安全省 "從農田到餐桌"全程監管

深入推進食用農產品合格證制度,嚴防不合格農產品進入市場;以鄉鎮為單位梳理當地農牧漁優勢主導產業,調查統計產品集中上市時間和交易區域...[詳細]
大眾日報 2020-11-09

歐洲政策研究中心主任格羅斯:美國必須接受中國的崛起

世界報業辛迪加網站11月5日發表歐洲政策研究中心主任丹尼爾·格羅斯的一篇題為《美國必須接受中國的崛起》的文章,文章認為美國試圖阻止中...[詳細]
參考消息網 2020-11-09

讓百姓吃得放心住得安心

聚焦土壤污染防治法——。近些年,無論是農用耕地還是城市建設用地,人們對“腳下的環境”越發關注。加強農用地風險管控和修復[詳細]
經濟日報 2020-11-09

中國消防救援力量到底強在哪里

中國消防救援力量到底強在哪里。2019年5月,全國首屆社會應急力量技能競賽在重慶舉行。消防救援隊伍,一支在人民群眾最需要的時候沖鋒在前...[詳細]
光明日報 2020-11-09
版權所有: 齊魯網 All Rights Reserved
魯ICP備09062847號-1 網上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1503009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7120170002
通訊地址:山東省濟南市經十路18567號  郵編:250062
技術支持:山東廣電信通網絡運營有限公司

  • 
    
    <object id="arwpy"><dfn id="arwpy"><ul id="arwpy"></ul></dfn></obje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