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婦女報
2024-11-23 14:08:11
原標題:基層治理有“妙招” 秧歌舞出新氣象
來源:中國婦女報
原標題:基層治理有“妙招” 秧歌舞出新氣象
來源:中國婦女報
村文藝協會成立以來,村民們的感情也越來越深,鄉里鄉親之間的一些小矛盾、小糾紛甚至一些家庭內部矛盾,在歡聲笑語中不知不覺被化解,村內鄰里不睦、婆媳不和、夫妻不和的現象也大大減少。豐富的文化活動也讓王坤兮村成了“明星村”。
□ 中國婦女報全媒體記者 姚建
□ 王丹青
“王嶺嶺,你回村圖啥?”
從2021年起,這個問題便一直圍繞在山東濱州陽信溫店鎮婦聯執委王嶺嶺身邊。
今年40歲的王嶺嶺是土生土長的溫店鎮王坤兮村人,只是自從到外地讀書后,王嶺嶺不常回家,畢業后留在了北京,漸漸闖出了一番事業。2021年,王坤兮村的鄉親們找到王嶺嶺,邀請她回村。
“我的家鄉需要我。”王嶺嶺決定回家。“在鎮黨委、鎮政府的支持下,我放棄了北京的事業回鄉發展,經村民選舉,擔任王坤兮村村委會主任。”王嶺嶺將回鄉前的故事一筆帶過,從雙腳踏上家鄉土地的那一刻起,她的內心堅定不已:“回村,我自己也不知道圖什么,就是覺得為人民干實事,讓父老鄉親過上好日子,我心里甜,我心甘情愿。”
三年后,王坤兮村從一個“問題村”變成了“和諧村”。有村民說:“王嶺嶺擔任咱村書記為我們解決了一個個困難,我們是越老越幸福了。”
問及王嶺嶺治理村莊的訣竅,她神秘地笑了笑——故事要從一支秧歌隊開始講起。
人心齊,秧歌也要舞得齊
從地圖上看,王坤兮村雖然位于陽信、慶云、樂陵三縣市交界地帶,但地理距離都較遠,即便有水有田有集市,外出打工仍然是年輕人的首選。王嶺嶺回村時便發現,王坤兮已經成了一座“空心村”。不僅如此,村民之間還經常因為大事小情發生矛盾,對村“兩委”也缺乏信任。
“一句話總結,當時的村子缺乏生機。”王嶺嶺心里也有些忐忑,“不知道自己能在村里堅持多久,也不知道自己這個決定到底對不對,想到未來更是一片迷茫。”
為了找到工作的突破點,王嶺嶺挨家挨戶敲門,與鄉親們“拉呱”交流。在與老人交談的過程中,她發現,王坤兮村也是一座有歷史文化底蘊的村子,以前就有扭秧歌的民俗傳統,只是后來隨著村民外出經商、務工,扭秧歌的傳統也逐漸淡化。
作為鎮婦聯執委、村婦聯主席,王嶺嶺在入戶走訪時注意到,留在村里的人大多是老人和孩子,婦女們基本沒有娛樂活動。“前幾年有人在村莊外圍的河邊、公路上自發組織扭秧歌活動,吸引了不少村民圍觀。”王嶺嶺回憶,“回村以后,我的孩子有時也會去公路上看他們扭秧歌,但這樣既不安全,也妨礙交通。”王嶺嶺敏銳地意識到,這或許是自己工作的突破口——從扭秧歌著手,把婦女姐妹的積極性調動起來,或許能為村里做點什么!
回憶起組建秧歌隊的那段日子,王嶺嶺感慨萬千。“建秧歌隊需要錢,村集體沒錢,怎么辦?”王嶺嶺決定,就算是“自掏腰包”,也要把秧歌隊組建起來。
她拿出自己在北京攢下的積蓄,花費3萬余元為秧歌隊置辦了服裝、道具,采購了音響設備等。受她影響,不少村民也紛紛慷慨解囊相助,捐資解決了一些其他物品的購置。
2021年9月2日,王坤兮村秧歌隊成立,在村內學校操場上舉行了秧歌隊首秀活動,四里八村前來觀看的群眾絡繹不絕,盛況空前。
“沒想到一支秧歌隊能改變這么多!”
2021年11月18日,王坤兮村文藝協會成立了,下設秧歌隊、鑼鼓隊、舞蹈隊、滑稽表演隊、后勤部5支隊伍,現有會員287人,占全村戶籍人口近1/4。協會成立后,不僅群眾精神文化生活變得更加豐富多彩,“空心化”問題給村內留守老人、婦女造成的孤寂感也得到了緩解,村里的人心聚起來了,矛盾糾紛也減少了。
王嶺嶺告訴中國婦女報全媒體記者,隨著村文藝協會成員在秧歌隊接觸交流、切磋表演技藝、談論集體榮譽的時間越來越多,村民們的感情也越來越深,鄉里鄉親之間的小矛盾、小糾紛甚至一些家庭內部矛盾,也在歡聲笑語中不知不覺被化解,村內鄰里不睦、婆媳不和、夫妻不和的現象大大減少。“有的家庭,丈夫一開始反對妻子參演,后來自己也成了文藝協會的會員,還當上了主角。”王嶺嶺說,如今村里喝酒、打牌的人變少了,大家都積極參加排練演出,現在村里即使偶爾有點矛盾糾紛,村干部也好調解了,鄉村文化和鄉村治理形成了良性互動。
不僅如此,文化活動也讓王坤兮村成了“明星村”。除了在春節、元宵節、勞動節、中秋、國慶、重陽等節日期間常態化舉辦不同形式的節慶文化活動之外,王坤兮村文藝協會還積極聯系參加本縣及周邊市縣的重要節慶文藝演出活動,僅2024年以來,就已累計組織開展或者參與演出50余場次各類文化活動,在周邊縣區逐漸小有名氣,深受好評。
閃耀的“巾幗紅”
王嶺嶺時刻記得自己是一名基層婦聯干部,引領服務聯系婦女的重任在肩。在她的帶動下,王坤兮村處處閃耀著“巾幗紅”。
王嶺嶺回村任職三年多,被公認為孤寡老人的“好女兒”,困境兒童的“好媽媽”。轄區的幾位孤寡老人,王嶺嶺常常上門查看,了解他們的生活情況,幫助老人打掃衛生、申請臨時救助等,她每周都會抽出一天時間走訪困境兒童,如今還成為一名“愛心媽媽”。同時,王嶺嶺還把村文藝協會部分女會員組織起來,成立了一支“百幫志愿服務隊”,每月定期到孤寡老人、行動不便老人家中開展巾幗志愿服務活動。
服務隊自成立以來,累計開展各種扶弱幫困志愿服務活動120余次,志愿服務的文明理念開始在王坤兮村生根發芽。值得一提的是,王坤兮村這支“百幫志愿服務隊”的影響力還在不斷向外擴展,周邊村莊的許多村民也紛紛主動加入,新時代志愿服務的文明新風逐漸向周邊其他村莊傳播。
王嶺嶺滿臉笑容地說:“沒想到成立一個文藝協會,收獲竟有這么多。如今,村里不但友善互助的新風越來越濃,移風易俗等工作也得到了助力。”
記者了解到,在村“兩委”的領導下,王坤兮村文藝協會正在與村紅白理事會通力合作,推出移風易俗的文藝節目,誰家有喜事,村文藝協會將無償組織演出,號召會員帶頭轉變觀念、喜事新辦。“既讓喜事熱熱鬧鬧,又抵制了鋪張浪費之風,兩全其美!”有村民說。
王嶺嶺回村的三年里,王坤兮村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還被評為山東省婦聯組織建設改革創新先行村,王嶺嶺本人也先后獲得陽信縣三八紅旗手、陽信縣優秀共產黨員等稱號。“為人民干實事,我很幸福。”王嶺嶺說。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