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法治日報
2023-05-26 09:42:05
原標題:五年來市場監管法治工作取得顯著成效
來源:法治日報
原標題:五年來市場監管法治工作取得顯著成效
來源:法治日報
核心閱讀
五年來市場監管體制不斷完善,監管職能逐步優化,監管措施更加豐富。市場監管法制部門圍繞中心、服務大局,推動市場監管法治工作取得顯著成效。
□ 本報記者 萬靜
近日全國市場監管系統法制工作座談會在江蘇省南京市召開。此次會議上,國家市場監管總局黨組成員、副局長燕軍在總結過去五年市場監管法治工作時指出,五年來市場監管體制不斷完善,監管職能逐步優化,監管措施更加豐富。市場監管法制部門圍繞中心、服務大局,推動市場監管法治工作取得顯著成效:
加強市場監管法治工作的頂層設計,總局推動完成反壟斷法首次修訂,確立了競爭政策的基礎地位和公平競爭審查制度的法律地位;
推動市場監管行政執法能力全面提升,市場監管總局對270件行政規范性文件和國際合作文件開展合法性審核,從源頭上防止違法文件出臺、促進嚴格規范公正文明執法;
著力服務發展讓市場監管法治保障體系更為有力有效,全面開展“法治下基層”活動,進一步強化基層法治建設,填空白、補短板、強弱項。
提供優質全面法律制度供給
2022年,反壟斷法完成首次修改,這背后離不開市場監管總局的極力推動。
2018年4月10日,隨著國家市場監管總局正式對外掛牌,原先分散于原國家工商總局、商務部和國家發改委的反壟斷執法工作,統一歸屬于市場監管總局,在反壟斷執法領域執行了10年的“三駕馬車”并駕齊驅模式宣告結束。反壟斷執法工作所涉及的各種執法體系和工作環節都必須整合歸一,尤其是政策規章的統一。
為此,市場監管總局及時推進反壟斷法修改的同時,也及時推出相關的配套行政法規《國務院關于經營者集中申報標準的規定》以及5部部門規章的修訂,其中《禁止壟斷協議規定》等4部規章已出臺。而反不正當競爭法的修訂工作正在積極推進,市場監管總局的修訂草案完善了數字經濟領域反不正當競爭規則,補充完善不正當競爭行為的表現形式,強化了法律責任。
近年來,數字經濟已成為推動經濟增長的主要引擎之一。數字經濟的高速發展,對法律規則的有效供給提出了強烈需求。2019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的電子商務法,填補了電子商務行業的法律空白,從監管層面認同了這一商業模式的合法地位,并為行業競爭提供了可參考的法律依據。
市場監管總局堅持發展和規范并重,強化新經濟、新業態監管制度供給,壓實平臺主體責任,推進平臺企業合規建設。如新修改的《網絡交易監督管理辦法》,對網絡經營主體登記、新業態監管、平臺經營者主體責任、個人信息保護等重點問題作出明確規定。
為了不斷完善經營主體登記監管和權益保護法律制度,構建簡約高效、公正透明、寬進嚴管的登記管理規則體系,市場監管總局先后參與制修訂出臺《企業名稱登記管理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市場主體登記管理條例》等行政法規,以及《中華人民共和國市場主體登記管理條例實施細則》《市場監督管理嚴重違法失信名單管理辦法》等部門規章。這些法規規章統一登記規則,優化登記流程,確立了登記注冊形式審查、虛假登記調查、歇業、簡易注銷等制度,為市場各類經營主體發展注入活力。
據統計,這五年來市場監管總局共推動制修訂市場監管領域法律法規16件、條款修正14件;制修訂部門規章76件、聯合規章17件;一攬子廢止規章46件、修正規章58件,為我國打造優良的營商環境提供了優質而全面的市場監管法律制度供給。
北京大學法學院教授王錫鋅指出,世界銀行在《2019年營商環境報告》中提出“營商環境便利度”這一指標,這要求政府通過建立積極有效、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以實現高效監管與有力保障的統一。市場監管涵蓋經濟及社會各個領域,具備監督、規范和查處等職能,擔負著維護市場秩序、保障市場主體利益、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職責,因此加強執法的規范性和公正性,是市場監管工作的核心任務。
樹立依法行政良好形象
法定職責必須為、法無授權不可為、規范公正文明執法,是推進法治市場監管建設的應有之義。
“所謂法治監管,就是要把市場監管行政行為全面納入法治軌道,不斷提高運用法治思維、法治方式推動發展、破解難題、防范風險的能力,以完善的立法、嚴格的執法推動市場監管各項事業發展。”市場監管總局法規司司長許新建說。
2021年無疑是我國反壟斷執法史上特別是互聯網反壟斷執法史上濃墨重彩的一年。市場監管總局接連向互聯網巨頭“亮劍”的背后,離不開許多艱辛復雜而又細致嚴謹的審核工作。對6起重大執法案件進行法制審核,保障重大執法決定依法合規。
這五年來,市場監管總局聚焦規范性文件的制定,行政執法的受理、調查、決定等關鍵環節,嚴格把關,防控風險,對270件行政規范性文件和國際合作文件開展合法性審核,從源頭上防止違法文件出臺、促進嚴格規范公正文明執法,保障行政相對人的合法權益。
為了讓行政執法程序既嚴格規范又便捷高效,市場監管總局全面推行行政執法公示制度、執法全過程記錄制度、重大執法決定法制審核制度,各地嚴格落實“三項制度”,通過厘清職責、建立制度、統一文書等舉措,促進執法規范化水平不斷提升。推行清單管理制度,編制并公布行政許可事項清單、行政執法事項清單、備案管理事項清單等,促進市場監管職能更加優化、依法履職更加高效;制定行政處罰裁量權適用規定、指導意見及配套裁量基準。2022年,市場監管總局印發《關于規范市場監督管理行政處罰裁量權的指導意見》,對行政處罰裁量權的行使原則、行政處罰裁量基準的制定主體和基本要求、行政處罰裁量權的適用情形等作出規范。
這五年來,市場監管總局嚴格落實行政執法責任制,著力規范執法行為、強化執法監督,推動市場監管行政執法能力全面提升,共辦理行政應訴案件576件,勝訴率98.2%,樹立了市場監管部門依法行政良好形象。
在彰顯力度中不失溫度
法治監管是市場監管的根本。法治市場監管建設基礎在基層,重點在基層,難點也在基層。同時,我國市場監管職責覆蓋廣、執行法律多、普法任務重。除了通用法律法規外,執行法律103部、行政法規144部、部門規章246部,還有大量的地方性法規、規章需要執行。市場監管面對全國1.7億市場主體和14億消費者,優化服務、保障權益,是市場監管普法的落腳點和出發點。
為此,市場監管總局將工作重點立足于打基礎、強一線、不斷提升市場監管干部的依法行政能力和行政執法水平方面。近五年來,市場監管總局舉辦“全國市場監管部門法制機構負責人培訓班”“市場監管法治骨干培訓班”,各地市場監管部門組織開展層級培訓,形成覆蓋省、市、縣、所的四級培訓架構。
同時,市場監管總局還組織全國各地市場監管部門開展“法治下基層”活動。如上海堅持每周編發法治建設動態、西藏建立民營企業普法聯系點制度、天津打造“祥說瑩論”法治宣傳品牌、山東打造“市場監管法宣在線”品牌、重慶打造“山城有信”平臺進行普法宣傳。
隨著法治建設進程的深入、普通公民法律意識的提升,執法人員不能僅僅停留在機械式、被動式執法層面,不能只有簡單的不出事、不被問責等求穩心態,而是要立足“放管服”、兼顧“法理情”、統籌“時度效”,規范行使行政處罰裁量權,推動嚴格規范公正文明執法。
“要深刻認識到審慎監管不是網開一面,寬容監管也不是法外開恩,而是應當盡可能做到合法、合理、合情。日常監管,要做到既無事不擾又無處不在,讓無事不擾成為一種理念,讓無處不在成為一種常態;執法辦案,要更加注重質量和水平,不能片面追求罰款數量和金額,要在彰顯力度中不失溫度,在體現溫度中堅持法度。”許新建說。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