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青年報
2023-05-22 09:40:05
原標題:凝聚青年力量 勇立改革潮頭
來源:中國青年報
原標題:凝聚青年力量 勇立改革潮頭
來源:中國青年報
惟改革者進,惟創新者強,惟改革創新者勝。近年來,各級共青團組織堅持大抓基層的鮮明導向,以改革創新精神和從嚴從實之風加強自身建設,緊跟黨走在時代前列,努力為黨做好青年工作,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凝聚起團結奮斗的青春力量。
銳意進取 凝聚青年
扶持培育多元工作手臂,社區青年匯實現建成區兩公里輻射覆蓋、農村地區一鎮一站點,塔群式建立網上青年社群2600余個,聯系覆蓋團員青年28萬余人……這是團北京市大興區委推動共青團改革,強化基層團組織建設諸多舉措中的單科“成績單”。
依托大興國際機場“國家發展新的動力源”定位,團北京市大興區委塑造“興潮青年”品牌,從思想引領品牌活動、興潮青年文創產品等渠道,拓寬服務青年思想維度。
安徽省廬陽區龔灣社區團支部探索多樣化動員方式,發現青年“能人”骨干,組建多個不同類型的青年社團、網上社群,新建創業社團“咱們青年有力量”、老城新店青年店主社團“鋪聯幫”、家庭教育社團“老城親子幫”等,把廣大青年更廣泛地聚集到城市發展建設中來,一起為合肥老城蝶變注入源源不斷的青春力量。
針對團員青年在參與社區治理方面意愿和動力不強等問題,甘肅省城關區甘家巷社區以蘭州市建設青年發展型城市為契機,探索建立“青年參與、公共關注、社區支持”的青年實踐制度,讓青年參與有渠道、有平臺、有制度,及時回應青年的參與需求。
團江蘇省江寧區委聯通全區24個實踐教育點位,發布《南京市江寧區青少年社會實踐地圖》,打造“校內+校外”互為補充的育人模式;開展學習分享會和團干部交流活動為團干部“充電補鈣”,鍛造出一支素質優良、作風過硬的基層團干部隊伍;開展統一行動日、集中服務日共596場次,累計走訪困境青少年和青年團員1.5萬人次,將青年的實際需求作為工作的“風向標”。
團山東莒縣縣委深化實踐引導,采取“主課堂+分課堂”形式,將理論教育與研學實踐相結合,建設團校39處、少先隊校外實踐教育基地16處;打造團青品牌20個,設計4條契合青少年需求的青春旅行小路線,覆蓋團員青少年7萬余人次。
重慶市渝中區曾家巖社區團支部堅持把強化青少年理想信念教育作為首要政治任務,依托轄區內全國文明單位、全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開展“紅色精神”文化學習,發動青年團員積極參與“青年大學習”網上教育,推出“小小體驗官”兒童實踐項目,實現“雙減”背景下美育、德育“雙增”。
找準契機 培育青年
團山西省霍州市委將“干部來源多元化”目標,與積極服務人才強市工作戰略相結合,面向霍州籍未就業大學畢業生開展專項服務,建立霍州青年數據庫,并從中培養穩定的縣域共青團工作力量,變服務對象為骨干力量。
團貴州省貴定縣委以縣域共青團基層組織改革工作為契機,著力推動黨團隊育人鏈條銜接貫通,實現貴定縣8鎮(街)和42所中小學校少工委全覆蓋,并建立8個社區少工委。其中,4個易地扶貧搬遷安置社區少工委組織開展各類活動,服務少先隊員2000余人。2022年,貴定縣團員青年和少先隊員在國家級、省級、州級評選中捷報頻傳,先后榮獲各類獎項80余項。
“事業因人才而興,人才因事業而聚。”著眼“人”這個關鍵,團海南美蘭區委采取“三破”措施,破除體制、地域、機構壁壘,實現團干部來源多元化,煥發團組織改革新動能,遵循“五湖四海攬英才、青年的事青年辦”原則,建設青年“身邊的共青團”。
團河南省召陵區委按照“本地+在外”分庫,建立以4773名青年鄉賢能人、1700余名召陵籍在外優秀學子為重點的智庫,通過定期通報家鄉發展大事,拉近與在外鄉賢距離,成功吸引400余名致富能手、外出務工經商人員等返鄉就業創業。已引進1名省博士服務團博士,引進碩士研究生35人,本科生326人,引進培養副高級以上人才90人,用“鄉音”解讀鄉村振興政策,用“鄉愁”感召在外優秀青年回鄉發展。
近年來,團江西省南昌縣委以縣域共青團基層組織改革為契機,選樹縣級鄉村好青年407名。其中,28人進入鄉村團干部隊伍,30人進入村兩委班子。富山鄉張坊村團支部書記趙文揚牽頭成立富山教育基金,注資200萬元,為青年學子的健康成長保駕護航;首屆全國鄉村振興青年先鋒、清華大學博士、駐黃馬羅渡村第一書記習江北打造集觀賞、旅游、采摘、農耕體驗于一身的農旅融合特色田園綜合體,“荷塘經濟”成為當地村民增收致富的新渠道。
在內蒙古自治區東烏珠穆沁旗,嘎查(社區)團組織書記100%進入“兩委”并兼任青年委員,各學校按照中層干部標準配備團委書記、少先隊大隊輔導員。推薦優秀團干部當選旗級黨代表和人大代表5人、當選蘇木鎮鎮級黨代表和人大代表18人。
真情實意 服務青年
團福建省福州市長樂區委為搭建青年跨行業交流平臺,聯動當地10余個團組織,組建濱海新城團建聯盟和國際航空城團建聯盟,常態化組織聯盟成員單位青年員工開展宣傳教育、志愿服務、青年交友等活動。此外,還打造了“青創會”“閩寧有情·青春有young”“青年講師團”“青眼看家鄉”等系列品牌,不斷提升公共文體基礎設施建設水平,相繼落成青春廣場、智慧體育公園等綜合性青年服務陣地。
在聚焦團員青年成長成才,跑出青年事業發展“加速度”路上,團甘肅省高臺縣委不僅創優發展環境,縱深推進中長期青年發展規劃實施,出臺扶持青年發展相關政策28個,健全完善青年發展監測評估機制,還從構建預防體系、擦亮奮斗底色、系好服務紐帶、架起關愛橋梁等多方面發力。
團河北省新華區委圍繞打造樓宇團建示范點進行積極探索,按照街道“旗艦店”+社區“門店”模式建立“青年之家”陣地20個。在河北互聯網大廈以“黨建引領、群團助力、服務發展”為核心理念,依托“青年之家”創建全省首個樓宇黨群綜合服務中心,設置黨務團務等“六位一體”一站式服務窗口和“e綻小二”樓宇管家,引入多項政務服務業務。創新樓宇社團活動,創建以“創業聯盟”“青年宣傳隊”“花蕾放映室”等12個樓宇社團組織和“青年人才實驗室”為主的“團團e綻”休閑吧臺,使活動陣地多元化、規范化。
近年來,團黑龍江省鐵力市委舉辦青年電商人才培訓班、積極推進小額貸款工作、建設青年創業見習基地,為青年拓寬就業渠道,搭建創業平臺。
如何把各類青年人才連成線,拓展服務青年的覆蓋面?
有效整合各類資源是吉林省長春市二道區東站街道十委社區團支部的破題之解。社區團支部成立“竹青志愿者聯盟”,盟員單位已擴大到102家,青年志愿者人數3200余名。團支部根據青年人才的特點,組建了醫療保健、治安巡邏等10支服務隊,奔走在服務居民的大街小巷。
團青海省城東區委圍繞青少年需求,緊扣青少年熱點問題,切實解決青少年現實問題。持續加強“青少年零犯罪零受害社區(村)”試點建設,常態化提供法治宣講、禁毒防艾宣教、心理咨詢等服務,覆蓋青少年3萬余人次。持續推進“孕育夢想破殼而出”就業公益行動、“青情暖童心圓夢微心愿”困境兒童幫扶行動等品牌項目。
團陜西省渭濱區委發揮青年工作聯席會議作用,聯合區人社局等部門為農村勞動力、大學生提供就業、見習崗位數萬個;聯合區法院、區檢察院等開展法治宣傳,提供青少年法律咨詢800人次;聯合區殘聯解決30名青年殘疾人就業問題。持續關注轄區弱勢青少年群體,先后開展“童步益行”“青春燈塔”“童趣空間”“高考志愿填報志愿服務”等活動,累計幫助弱勢青少年數千人。
團四川省利州區委健全完善區級中長期青年發展規劃實施工作聯席會議機制,統籌推動全區青年工作高質量發展。扎實抓好SYE項目和“廣青振興貸”,為50名青年創客發放貸款400余萬元。精心打造“秋天的第一次遇見”青年交友品牌,組織開展青年交友活動11場次,參與青年達1200余人次。規范建設“青年之家”20個,建立社會領域青年聯系群100余個,覆蓋廣泛、充滿活力的扁平化青年組織體系加速形成。
“常制不可以待變化,一途不可以應無方,刻船不可以索遺劍?!惫睬鄨F只有勇于自我革命,才能跟上時代前進、青年發展、實踐創新的步伐,才能更好發揮引領凝聚、組織動員、聯系服務青年職責。改革永遠在路上!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杜沂蒙 實習生 陳存 來源:中國青年報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