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青年報
2023-04-18 11:02:04
原標題:生態文明啟蒙的青春接力已經堅持了21年
來源:中國青年報
原標題:生態文明啟蒙的青春接力已經堅持了21年
來源:中國青年報
時隔10年,當宋文清見到青島理工大學環境與市政工程學院教授孫英杰時,“感覺挺神奇的”。
2012年,孫英杰作為該校環保科普宣講團成員,到山東省濰坊市為在校學生宣講環保知識,正在讀小學的宋文清便是臺下的學生之一。
宋文清告訴中青報·中青網記者,當時聽完以后意識到垃圾污染嚴重,環保意識也有提高,“印象還挺深刻的”。
2022年,宋文清考入青島理工大學給排水科學與工程專業,再次見到孫英杰時,一眼便認了出來。
到小學開展生態文明啟蒙教育,是一項由青島理工大學學生發起的校外實踐活動,自2002年啟動以來,一批批大學生接力進行,已堅持了21年。
從娃娃抓起
2000年,山東省青島市開始進行垃圾分類試點。孫英杰告訴記者,那時大家的垃圾分類意識比較弱,長期從事固體廢物處理研究與教學工作的他開始思考,“怎么去做這個事兒”。
之前,青島理工大學環保志愿者協會的學生已經關注到了白色垃圾、空氣污染、水污染等身邊的污染情況,認為有義務也有責任去做些什么來改變這一狀況。于是,他們找到了與“垃圾”打交道的孫英杰。
孫英杰帶著環保志愿者協會的學生調研后發現,不管是環保意識還是行為,小學生在受教育的過程中容易養成良好的習慣,而成年人的習慣很難改變。“小孩教好以后,他的父母都不好意思做不好。”
環境與市政工程學院教授孫好芬告訴記者,一開始是想從理論方面去做調研,然后再找數據進行驗證。后來發現,“從娃娃抓起,是特別有必要的”。
2002年,環??破招v團正式成立。青島理工大學環保志愿者協會的環保行動在以往開展凈化海灘、美化校園、變廢為寶等行動基礎上,漸漸地走進小學校園,把環保知識帶到小學課堂、講到小學生心里,讓枯燥的課堂變得多姿多彩。
如今,已經有2000余名教授、大學生參與到宣講中,他們的足跡遍布山東、浙江、遼寧、新疆等9個省份的82所小學。
“年輕人是最厲害的”
環??破招v團成立后,孫好芬第一個報了名。很快,她意識到,小學生的認知水平稍微欠缺一點兒,講起來比較費勁,進校園之后怎么辦?
孫好芬發現,本科生在宣講時會將地球比作媽媽,告訴孩子們要像保護媽媽一樣保護地球?!拔覀兙碗S口把‘地球媽媽’講出來了,但他們會讓小學生真正地從保護媽媽這個角度來保護地球?!?/p>
為更好地做好宣講,學生們還自學了《教育學》《心理學》等相關課程,他們甚至用表演、畫畫、制作模型等方式與小學生交流。
孫好芬記得,一次關于白色污染的宣講中,學生用繪畫的形式完成了宣講。在圖畫中,白色的塑料袋掛在樹上,小鳥以為是巢穴,便把卵產到塑料袋里。但是,塑料袋被大風吹到地面上,鳥卵被摔破,導致小鳥尚未出生就沒了生命。她覺得,學生不僅從環境臟亂差的角度宣講,而是上升到保護動物,這是更形象、深入的宣講,使環保啟蒙得到了升華,而不是簡單的啟蒙。
“我覺得年輕人是最厲害的。他們會想一切辦法讓小學生接受?!睂O好芬說。
青島市第五十三中學小學部教師王姿懿說,傳統課堂以知識傳授為主,因為場地和資源的限制,孩子們不能在課堂上進行實踐。青島理工大學宣講團隊的授課一部分是知識性課程,另一部分是實踐性課程。在實踐課中,孩子們與大學生一起種植多肉植物,既能學到知識,又能得到實踐鍛煉,“孩子們是非常開心的”。
從微觀到宏觀去引導
近年來,隨著我國生態文明理念的不斷發展,該校的宣講也從一開始的環保逐漸擴展到生態文明范疇。
孫英杰告訴記者,以前我們講垃圾分類主要側重于垃圾的危害、垃圾的處理,后來講垃圾為什么會產生?,F在,我們與孩子們討論為什么要進行垃圾分類,引導他們從生物多樣性和生態的角度,而不是從污染治理的角度去考慮?!奥貜奈⒂^到宏觀的角度去引導?!睂O英杰說。
宣講團隊成員邊宣講邊調研。在青島市,宣講團在理論課中體現海洋資源,在實踐課中開展凈灘活動。在陜西省,宣講團針對黃土高原地區的水土流失問題開展針對性課程設計。黑龍江省依靠著大小興安嶺,森林資源豐富,宣講團把保護森林定為核心課程。
宣講團引導小學生在生活實踐和解決環境問題當中,形成持之以恒的意志力,不能只做一天,“要形成一個良好的生態文明習慣”。
“在給小學生進行生態文明啟蒙教育的過程中,大學生能將課堂上學到的知識應用到實踐中去,帶著知識去服務社會,帶著實踐經驗再回課堂,做到了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充分體現了學校實踐育人的效果。”青島理工大學團委書記蘇偉說。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姜繼葆 通訊員 花會娟 何珊珊 來源:中國青年報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