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青年報
2023-04-13 09:00:04
原標題:讓青年與城市在“雙向奔赴”中共成長
來源:中國青年報
原標題:讓青年與城市在“雙向奔赴”中共成長
來源:中國青年報
畢業季也是求職季,校園招聘會上的一家家單位讓人眼花繚亂。許多同學面對如此多元的就業選擇,難免陷入困惑和糾結,是從事所學專業,還是進入到感興趣的未知領域?是回到熟悉的家鄉,還是來到一片新的熱土?在這樣一個面臨人生選擇的關鍵節點,相信不少青年朋友都切實感受到了找工作的“難”。這個“難”,不僅在于找到一份工作,更在于找到一份自己熱愛、能實現個人價值的事業,在于能找到一個和個人發展相互促進的城市。我想就本次交流會主題,聊一聊青年與城市如何在“雙向奔赴”中共成長。
首先,探討第一個問題,城市如何促進青年發展?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當代中國青年生逢其時,施展才干的舞臺無比廣闊,實現夢想的前景無比光明。年輕人不再簡單地通過“大城市”與“小城市”的對比來選擇就業地點,能提升青年在城市生活中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軟實力”,逐漸成為影響青年就業選擇的關鍵。在年輕人選擇城市的同時,城市如何吸引并留住他們也成了熱門話題。去年,團中央等17部門聯合出臺《關于開展青年發展型城市建設試點的意見》。那么,城市該如何促進青年發展?
第一,城市要幫助青年價值實現。要讓“青年在城市更有為”,不僅僅是保障大學生群體的基本就業,更要給予他們最大的價值實現平臺。宜昌市提出“為青年人筑城”,打造“樂居、立業、活力、有為”的現代化城市。貴陽市利用云平臺、大數據等新業態開啟線上智能化服務,賦能青年全方位發展。這些城市用政策和平臺讓青年與城市的創新創造活力相互激蕩,這是提升城市對青年吸引力的有效舉措。
第二,城市要保障青年安居生活。住房是年輕人找工作時的“急難愁盼”,很多城市在這方面做了大量努力。威海市實施青年安居工程,建設人才公寓8000多套。當前新經濟業態下的青年群體越來越多,外賣騎手、全媒體運營師……保障他們的權益同樣是青年發展型城市建設的重要一環。廣州荔灣成立新業態勞動者權益監測服務保障中心;山東、吉林等省份開展新職業職稱評審,打破制約新職業人才發展的“條條框框”。讓各路青年住得安心,工作得順心,生活得放心,是提升城市對青年吸引力的必要環節。
第三,城市要煥發青年青春活力。青年選擇一個城市、愛上一個城市、定居一個城市,說到底是這個城市有青年想要的生活。怎樣才能讓青年感受到高品質的生活?是遍布城市角落的便利店、一體化的大型商業中心;是吃得起的餐廳觸手可及,菜系豐富的外賣隨叫隨到;是豐富的文化和娛樂選擇、在玩耍中還能交到志同道合的伙伴……貼近生活的細枝末節,也是城市真正打動人的地方。
我相信,如果城市能夠給予青年施展才干的廣闊舞臺、穩定踏實的安居生活、活力四射的城市環境,年輕人一定會來!
我們青年更應該思考:我們能給城市帶來什么?
我們要用科技創新,為城市發展添動力。任何城市的高質量發展都離不開科技創新的“引擎”作用,作為社會中最有活力的青年力量,我們要以國家戰略需求作為就業選擇的落腳點和著力點,致力于用所學解決“卡脖子”難題。從博士畢業就來到貴州平塘的“中國天眼”總工程師姜鵬,到探索麗水無人駕駛產業化的苗長龍,像他們這樣的一大批青年,正用自己所學助力城市創新發展。
我們要用基層服務,為城市運行添活力。在清華,老師同學們常說:“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曾任清華大學學生會主席的宋云天在博士畢業后毅然決定前往河南基層工作。他說:“為人民服務的道路有很多條,為什么一定要直接去基層?因為最廣大的人民在那里,他們需要我們。”還有很多青年響應西部大開發的號召,用汗水參與見證了西部的改變與發展,將青春之花綻放在了祖國最需要的地方。
我們還可以投身文化事業,為城市生長添魅力。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文化自信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發展中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南京市實施“文化強市”戰略,放大古今交融特色。新時代的青年也為城市文化的發展創造了更多可能,正如青年UP主手工復原的三星堆黃金面具閃閃發光,兔年春晚《百鳥歸巢》節目中廈門南樂團18位90后演奏的樂曲余音繞梁。當代青年正用自身所學,讓城市煥發巨大魅力!
我相信,青年將通過自身奮斗,用科技創新、基層服務、文化塑造,為城市發展添動力、添活力、添魅力!
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未來屬于青年,希望寄予青年”。我相信在未來,“青年發展”的理念將會在中國的每一個城市生根發芽,因為每一個地方,都需要代表著創新與未來的青年力量!作為青年,面對廣闊的就業選擇和城市選擇,我們不應盲目跟風、更不應簡單逐利,而應致力于將所學與國家和民族的需要緊密結合起來,“立大志、入主流、上大舞臺、成大事業”,到最契合自身特點、最能實現個人價值的地方工作。
青年和城市的關系是什么?我想我們可以給出一個答案。青年因城市而聚,城市因青年而興。相信通過城市的努力與個人的奮斗,青年和城市能夠在“雙向奔赴”中共成長、共進步、共發展!
全國學聯主席、全國青聯副主席 錢菱瀟 來源:中國青年報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