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教育報
2023-03-16 10:05:03
原標題:開設“雷鋒課堂” 創新學校育人模式
來源:中國教育報
原標題:開設“雷鋒課堂” 創新學校育人模式
來源:中國教育報
山東省青島市即墨區第二十八中學建校56年來,一直堅守雷鋒精神,1993年被評為“學雷鋒活動先進集體”。學校逐步明確把雷鋒精神引進課堂的改革方向,用“雷鋒課堂”講好中國教育故事,用雷鋒精神展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教育價值。
從1993年到2001年,學校歷時8年探索“雷鋒課堂”。把雷鋒精神中樂于助人等優秀品質引入課堂,讓學生在課堂上學雷鋒、當雷鋒,同桌兩人結對互助,全班50%的學生做“小雷鋒”,負責幫助另外50%的“小學友”。
從2001年到2012年,學校歷時11年創新并完善“和諧互助、德智融合”育人模式。“和諧互助”中的“和諧”主要指課程、教師、學生之間達成和諧狀態,“互助”指生生、師生、師師、校校間互幫互助的措施和過程。“德智融合”是指把雷鋒精神引進課堂,實現課堂上德育智育深度融合,是學校全面落實“五育融合”過程中的突出特色。“和諧互助、德智融合”育人模式,就是以雷鋒精神為引領、以“雷鋒課堂”為載體、以“和諧互助”為策略、以“德智融合”為特色的綜合育人模式。
學校的“雷鋒課堂”經過19年研究實踐,又在11年的推廣輻射中不斷優化完善,為挖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教育價值提供了成功范例。
“和諧互助、德智融合”育人模式
學校圍繞“雷鋒課堂”,建構集學習方式、教學范式、治理機制、平臺資源等于一體的育人新模式。
創建“二人對學”型“雷鋒課堂”學習新方式。學校建立“師傅—學友”學習組織共同體,學生同桌兩人結對,分別擔當“師傅”“學友”角色,開展一對一深度合作互助學習,填補一個人自主學習、三個人及以上小組合作學習之間的形式空白。同時,學校確定“師傅—學友”互助成長培養方案,制定“師傅—學友”角色動態管理制度,完善“師傅—學友”課堂互助評價辦法,保證學生互助學習的積極性與持續性。
創立“五步十環”型“雷鋒課堂”教學新范式。學校通過校級建模建構全學科“五步十環”校級總模型。“五步”是指每節課都分設“回顧、探究、釋疑、拓展、評價”五個教學步驟,“十環”是指課堂每步分別設置“生生互助、師生互動”兩個環節,“五步”相對固定,“十環”靈活運用。在此基礎上以國家課程為主干完成學科建模,共建立11類課型40種“五步十環”教學流程;每名教師根據學情調整個人建模,每學年更新3000余個教學通案,建成初中所有學科完整的教學資源庫。
創新“德智融合”型“雷鋒課堂”治理新機制。學校推行“師師互助”專業發展機制,在備課組、班級、年級、評價等多方面創新機制,激勵全體教師提升專業素養。研發“五級五結合”德育活動機制,實施“雷鋒精神+生活”活動課程,推動關懷型德育活動落實。實行“師友一體化”三級評價機制,在“雷鋒課堂”中營造積極向上的“和諧互助”教育氛圍。還優化“家校社”協同育人聯通機制,整合“家校社”三位一體育人力量,促進社會實踐育人。
創造“和諧互助”型“雷鋒課堂”品牌新資源。學校形成的“雷鋒精神+課堂”學習共同體、“雷鋒精神+學科”新型教學模式、“雷鋒精神+生活”育人體系這一新方案,為探索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紅色文化等提供借鑒,為幫扶校建成自己的育人品牌提供可復制的完整方案。
“雷鋒課堂”應用及效果
“雷鋒課堂”研究與實踐應用30年來,從初期的學雷鋒活動,到把雷鋒精神引進課堂形成“雷鋒課堂”,再從課堂拓展到學校育人體系的方方面面,輻射到全國各省份并走出國門,用蘊含中華民族智慧的教育教學成果講好中國教育故事。學校校長應邀在山東省16個地市校長培訓班介紹“雷鋒課堂”實踐成果;“雷鋒課堂”吸引34個省份30多萬同行到校觀摩學習,召開87次現場會,成果被662所學校復制引進;美國、澳大利亞、瑞典等國家31個地區的師生先后到校考察學習,2014年9月學校校長專程赴馬來西亞8個州講學8天。學校教師應邀赴北京、貴州、云南等省外學校講學2362人次,在各級各類刊物上發表論文378篇,出版著作29部。學校獲得“全國優秀少先隊集體”等50余項國家級別榮譽、“省級文明單位”等160余項省級榮譽,多家權威媒體對學校進行12次專題報道。
(李志剛 周娟)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