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青年報
2023-03-13 10:04:03
原標題:青年和城市在雙向奔赴中“深融”
來源:中國青年報
原標題:青年和城市在雙向奔赴中“深融”
來源:中國青年報
從北京上海到廣州深圳,從長三角的杭州蘇州到珠三角的佛山東莞,經濟比較發達的大中型城市正在進行一場大張旗鼓的搶人大戰,而且不約而同,這場搶人大戰瞄準的都是青年人。
經濟發展和高質量增長要靠青年創新創造,人口質量和規模擴大要靠青年婚姻和生育,城市文明和風尚要靠青年素養提升,社會治理現代化要靠青年參與和群體智慧。總之,誰抓住了青年一代,誰就擁有了城市發展的未來。
然而,大眾媒體報道中的青年精英和網絡空間中的青年網民,有時候似乎是兩張面孔:前者,總是朝氣蓬勃、充滿激情,正在肩負家國情懷積極有為地奮斗;后者,卻不時出現“躺平”“內卷”的自嘲。其實,這恰恰就是新時代青年真實特點,他們渴望自我實現、有所成就,又擔心機會不均、資源不足,他們希望在職業和事業上大展宏圖,又對舒適生活與“詩和遠方”充滿向往。
城市和青年若要形成一場共贏而持久的雙向奔赴,就需要構建起包括經濟發展、產業結構、創新環境、便捷交通等“硬環境”和魅力文化、美食美景、城市文明、宜居生活等“軟環境”在內的全要素體系。只有要素齊備且各類要素有機發酵出整體性讓人身心舒適的城市空間,青年人才會源源不斷地被吸引過來、才會在發展融入中真正定居在這里。
作為一名成長于長三角、曾長期工作在珠三角的高校學者,筆者深感,粵港澳大灣區發展戰略、廣東發達的經濟社會基礎、嶺南文化兼容并包的基因,為全國各地的青年人才實現跨區域流動和融入提供了絕佳選擇。這種相對機會均等、門檻適度的開放性,讓珠三角成為中國人口流入最集中、規模最大的區域之一。
最近,由中國青年報社、佛山市政府等單位主辦,佛山市禪城區人民政府承辦的“智創未來”強國青年創業者尋訪活動,讓我再次強化了對青年如何在城市“深融”的認知和觀察。
城市要想吸引青年,要有發達的經濟和完善的產業結構。發達的產業需要大量青年就業,具有極大科創潛力和影響力的城市經濟結構,才能吸引創新型的青年人才,因為青年要創業、要成長、要發展,必須要給他們充分的職業機會和成長空間。佛山是全國著名的制造業基地,又在加快朝智能制造業轉型,禪城區正全力打造佛山“創新中心強核”、建設更高水平的創新創業之城,這是城市吸引廣大青年奔赴這里的根本動力。
城市要想留住青年,要有舒適的生活和宜居環境。廣佛同城,四通八達的交通、高速增長的經濟,使得佛山實際上已成為中國最發達、最前沿的一線都市圈。粵劇之鄉、武術之城、陶瓷之都、美食之鄉……這些頭銜的背后,是長期以來佛山這座城市對品質生活的極致追求。作為佛山中心城區的禪城,正努力打造“佛山之心”,以宜居宜游宜創業、亦古亦今亦未來的特質,吸引著青年人才奔赴這里、扎根這里,獲得“不辭長作嶺南人”的歸屬感。
城市和青年的雙向奔赴,以“深融”為目標和檢驗,而青年要想深度融入城市,歸根結底需要城市文化對人的持續吸引力和永久感召力。經濟發達,提供職業成長的前景;生活宜居,創造身心和諧的舒暢;文化高尚,才是真正讓人產生歸屬和認同的關鍵。
在我看來,追求卓越、低調務實、開放包容,是佛山城市文化的魅力所在,“好功夫、佛山造”,既追求事業的創新卓越,也探索生活的極致舒適,這種創造美好生活的“功夫”,難道不真正吸引人嗎?
(作者為復旦大學新聞學院教授,曾任中山大學傳播與設計學院院長)
張志安 來源:中國青年報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