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檢察日報
2023-03-06 09:20:03
原標題:讓強制報告制度落地生根
來源:檢察日報
原標題:讓強制報告制度落地生根
來源:檢察日報
竇延麗代表
邵志豪代表
張淑琴代表
張艷秋代表
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保障婦女兒童合法權益”。隨著2023年全國兩會的開幕,未成年人權益保護的話題逐漸升溫,成為與會代表熱議話題之一。
2020年5月,最高人民檢察院、國家監察委員會等九部門聯合印發《關于建立侵害未成年人案件強制報告制度的意見(試行)》。該項制度隨后寫入新修訂的未成年人保護法。如何讓強制報告制度真正“長出牙齒”?檢察機關又是如何以“我管”促“都管”,深入推動這項制度落實落地的?近日,4位來自基層并有著校長身份的全國人大代表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紛紛建言獻策。
及時發現線索推動源頭治理
“未成年人受侵害案件往往具有隱蔽性,老師、醫護人員以及社區工作人員在發現未成年人受侵害后如果能及時履行強制報告義務,能夠有效緩解此類案件發現難的問題。”全國人大代表、山東省聊城市實驗中學副校長竇延麗對檢察機關推動強制報告制度落實頗有感觸,她表示強制報告讓老師的責任感更強,也更加關注可能出現的侵害未成年人的情形,有利于及時發現侵害未成年人案件線索。
全國人大代表、東北師范大學附屬中學校長邵志豪對強制報告制度給予充分肯定,他認為正是強制報告制度的普及,讓隱蔽的侵害未成年人犯罪案件浮出水面。邵志豪代表建議對每一件通過強制報告發現的案件建立“一案一檔”機制,分析案件背后的原因,從而建立起家庭、學校、社會等多方位保護未成年人的合力。
記者了解到,至2022年底,全國檢察機關通過強制報告發現、起訴侵害未成年人犯罪案件5000余件。最高檢深入推動建立強制報告“每案必查”機制,通過“每案必查”機制倒查發現相關責任主體未履行強制報告義務后,推動追責700余人。但目前,侵害未成年人案件線索發現難仍是執法司法部門面臨的現實問題。
“擴大案件線索渠道是推動強制報告制度全面落地的重要目的。”全國人大代表、山東省臨沂北城小學校長張淑琴建議,利用信息化手段,打造云上報告追蹤平臺,拓展報告途徑。例如開通強制報告警情專線、建立線上報告平臺。此外,要充分發揮基層網格化服務管理機制優勢,將強制報告納入基層網格工作,發動群眾力量,通過入戶走訪、設置“家門口”報告窗口等,及時高效發現侵害線索,懲治侵害未成年人違法犯罪。
加大宣傳力度規范強制報告執行
“要繼續加大對強制報告制度的宣傳力度,特別是對需要報告的情形與報告渠道的宣傳。”全國人大代表、河北省大廠回族自治縣城區第二小學副校長張艷秋表示。作為一名基層代表,經過調研,她發現目前仍存在發現未成年人可能受到侵害時,不知道向哪個部門報告、具體需要報告哪些內容的情況。
“強制報告內容的緊急性、違背義務的追責性對報告主體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對教師、醫護人員和社區工作人員等一線工作人員開展普法宣傳時,應加大對強制報告適用范圍、報告形式等內容的培訓力度,提升報告質量。”竇延麗代表補充道,除了走進學校、社區開展普法宣傳外,還可以利用現有的傳播手段,擴大傳播覆蓋面,或通過發布典型案事例,開展案例講評等,提升強制報告制度的影響力。
“在鼓勵報告主體積極主動履行報告義務的同時,還要加大對個人信息保護的宣傳力度,提升個人信息保護意識。有關部門需要做好保密措施,避免給被侵害未成年人帶來‘二次傷害’。”張艷秋代表表示。
延伸觸角做好“后半篇文章”
在依法嚴懲侵害未成年人犯罪的同時,對被侵害未成年人的關愛和心理疏導也至關重要。
張艷秋代表建議,引入專門的心理咨詢師對被侵害未成年人進行心理疏導,幫助其走出陰影,恢復正常的生活和學習。同時,加強與婦聯等有關單位的溝通協作,建立家庭教育狀況評估機制,有針對性地開展家庭教育指導。
“檢察機關在辦案中可以對未成年人提供必要法律支持,包括心理咨詢、法律援助等。案結后,可以建立相應的監管機制及匯報機制,定期了解被侵害未成年人的心理和生活狀況,并建立檔案,助力被侵害未成年人健康成長。”邵志豪代表補充道。
“檢察機關可以對符合司法救助條件的被侵害未成年人及其家庭及時開展救助,聯合街道、婦聯等部門為被侵害未成年人提供必要的社會幫助。”張淑琴代表表示。
接受記者采訪的代表一致表示,檢察機關不僅要推動強制報告制度落地落實,更要做好“后半篇文章”,以“我管”促“都管”,推動各方依法充分履職,實現“1+5>6=實”的未成年人保護大格局。
(本報北京3月5日電)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