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經濟日報
2023-02-16 09:14:02
原標題:牽住農業品牌建設牛鼻子
來源:經濟日報
原標題:牽住農業品牌建設牛鼻子
來源:經濟日報
農業要強,品牌必須強。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加快建設農業強國”。強大的品牌是農業強國的重要標志。縱觀世界農業強國,無一例外都是品牌強國。如果沒有一大批極具競爭力的農業品牌,那么我國農業相對弱勢格局難以改變。區域公用品牌是農業品牌中與區域整體密切掛鉤的一類,由區域內相關生產者共同使用。可以說,做強了區域公用品牌,就牽住了農業品牌建設的牛鼻子。
我國幅員遼闊,農業地域差異明顯,有著區域公用品牌發展的肥沃土壤。目前,我國省級重點培育的區域公用品牌有3000多個,脫貧地區品牌農產品平均溢價超過20%。可以說,帶活一方產業,富裕一方農民,闖出一片市場,區域公用品牌大有作為。盡管各地重視程度與日俱增,但是多而不精、大而不彰的問題依然存在,很多地方重創建、輕保護,重登記、輕建設,導致區域公用品牌面臨不同程度的透支。
產品強、品牌弱制約了很多地方農業的發展。加快區域公用品牌建設,有利于帶動企業品牌和產品品牌,提高消費者復購率和忠誠度。更重要的是,通過重塑價值鏈,可以促進農業向中高端邁進,農民更多分享品牌收益。正因此,農業農村部專門發布《農業品牌打造實施方案(2022—2025年)》,提出到2025年,重點培育300個精品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帶動1000個核心企業品牌、3000個優質農產品品牌。
品牌是品質的背書,公用品牌的生命也在于品質。如果品質不穩定,就難以建立穩固的品牌形象與聲譽。有的公用品牌之所以能火,是由于產地因素而風味獨特,可是,隨著規模擴大、銷路打開,既有蘿卜快了不洗泥的現實,也有大樹底下好乘涼的心理,放任品質下滑,導致品牌形象受損、保護不力。不同于企業品牌,公用品牌并非某家企業獨享,需要眾多生產者一起維護、同心建設,避免“劣幣驅逐良幣”現象發生。
一方面,要注重區域文化資源整合,形成集聚效應。農業生產主體往往小而散,難以形成影響力,而區域品牌的歷史文化底蘊恰是有效的整合力量。近年來,區域公用品牌走出了具體產品的限制,很多地市在全域整體打造區域公用品牌,比如麗水山耕、荊州味道、濰坊農品,有的甚至整省打造。這些豐富的歷史文化與地域特色如能挖掘出來、傳播出去,能有效增強品牌影響力。
另一方面,要探索品牌良性發展機制和經營模式。有關地方不妨依托行業協會或產業聯盟,理清公用品牌發展方向和重點,探索品牌發展機制和經營模式。要加快制定區域公用品牌農產品的生產管理和流通標準,嚴格規范品牌標準的使用,防止出現品牌泛用和未授權單位濫用等問題。政府也要發揮公共服務職能,從產業特點出發,加強“三品一標”認證,倒逼提升產品質量。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