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科技日報
2022-10-09 11:02:10
原標題:奮進中國彰顯科創硬實力
來源:科技日報
原標題:奮進中國彰顯科創硬實力
來源:科技日報
◎本報記者 華 凌
一位飽經滄桑的獨龍族老人,將紅色國旗貼近面頰,深情依偎……這幅引人駐足的照片,是科技日報記者10月初在北京展覽館舉辦的“奮進新時代”主題成就展上所見。
圖片背后的故事蕩氣回腸。獨龍族是我國人口較少的少數民族,主要聚居在云南自然環境險惡的峽谷深處,一度是全國最為貧窮落后之地。新中國成立初期,獨龍族“一步跨千年”,從原始社會末期直接過渡到社會主義社會。黨中央對少數民族地區扶貧狀況尤為關心,多次對獨龍族作出重要指示并提出明確要求。2014年4月高黎貢山獨龍江公路隧道貫通;2018年底,獨龍族脫貧,實現從貧窮落后到全面小康的第二次歷史性跨越;2022年,獨龍江鄉正式接入南方大電網,供電更穩更足,開始加速鄉村振興。
這僅是此次國家級展覽眾多精彩展景一隅。通過圖片、實物、模型等6000多項展覽要素,成就展將中央展區和各個地方展區有機融合,史詩般呈現“具有里程碑意義”的新時代十年,一個奮進的中國。
“國之重器”巡天探海
為掌握科技命脈奮進
中國空間站核心艙、天問一號著陸器和“祝融號”火星車、帶著高溫灼燒痕跡的“神舟十二號”返回艙、“蛟龍”號深海載人潛水器模型……從室外展區步入中央綜合展廳,一件件“方寸之間”的“國之重器”展品,薈萃十年來我國諸多高科技成果,令人震撼。
“天作棋盤星作子”,北斗衛星模型及終端產品亮相?;诒倍废到y,我國建成世界上最大的車聯網平臺,成為千家萬戶必不可少的出行工具,也大幅降低國內道路運輸特重大事故的發生。北斗系統凝結著幾代航天人接續奮斗的心血,飽含著中華民族自強不息的本色。
由中國中車承擔研制、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高速磁浮交通系統在青島成功下線,這是世界首套設計時速達600公里的高速磁浮交通系統,標志著已掌握高速磁浮成套技術和工程化能力;山東港口青島港全自動化集裝箱碼頭實現世界領先、亞洲首個真正意義上的全自動化碼頭,也是全球首個“氫+5G”智慧綠色碼頭。這些突破體現出科研人員不斷銳意創新,掌握科技命脈的魄力和決心。
威武霸氣的東風導彈系列、高精度攻擊無人機等尖端戰略武器模型紛紛亮相,蘊藏著強大的維系和平的力量。黨和國家希望通過和平發展實現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只有以強軍為硬核支撐的和平發展,才能真正捍衛我國實現強國復興之路。
非凡成就日新月異
惠民工程千秋萬代
從貴州北盤江大橋到京新高速公路,從蘭新高鐵到川藏鐵路,從云南昆明長水國際機場到雄安新區站……無不彰顯我國交通事業的飛躍發展,現代化的基礎設施給人們的生活帶來日新月異的變化。
家是最小國,國是千萬家。這十年,老百姓的日子越過越美,源于舉國之力鑄就的惠民工程造福千秋萬代。在展廳,一個個實物模型、一幅幅圖片圖表、一段段精彩視頻,折射非凡成就、民生變遷,迸發奮進新征程的強大力量。
為助推西藏自治區加快建設生態文明高地,配合國家第二次青藏高原綜合科學考察研究,2022年5月4日,珠峰科考登頂隊員在珠穆朗瑪峰海拔8830米處成功架設全球海拔最高的自動氣象站。
在中央綜合展區,只見“奇跡號”帆船模型高聳的“風帆”上,一個個躍動的箭頭標示我國2012年—2021年的騰飛:國內生產總值從53.9萬億元上升到114.4萬億元;全球創新指數排名從第34位升至第12位;制造業增加值從16.98萬億元增至31.4萬億元;海洋經濟總值從5萬億元增長到9萬億元……這些有分量的數據直觀詮釋了黨的十八大以來黨和國家事業取得的歷史性成就、發生的歷史性變革。
通過“天眼”觀蒼穹互動展聆聽來自宇宙深處的脈沖星聲音;欣賞從三星堆遺址出土的青銅人頭像,與古蜀文明進行一場穿越時空的對話;驚詫高精密機床主軸軸承和滾動功能部件;感慨農作物良種和人工合成營養物質……來自各地的觀眾們參觀后,在留言簿這樣寫道:“今天是共和國母親的生日。在我心中,祖國永遠繁盛強大!”“每一次熱淚盈眶,皆為祖國。作為中華兒女,心中總有一片中國紅!”“歲月靜好,你我安康。愿我們偉大的祖國:繁榮昌盛、國泰民安!”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