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環境報
2022-09-26 09:41:09
原標題:“無廢城市”建設:讓城市更美生活更好
來源:中國環境報
原標題:“無廢城市”建設:讓城市更美生活更好
來源:中國環境報
◆本報記者喬建華
在社區,垃圾分類引領著低碳生活新時尚;在醫院,醫療廢物日產日清已成常態;在工業園區,清潔生產讓“工廠”變身“花園”;在工廠,循環經濟理念讓企業生產產生的工業垃圾實現資源化、無害化處理……
開展“無廢城市”建設是黨中央作出的一項重大改革部署,是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具體行動。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積極探索固廢治理之路,堅決推進“無廢城市”建設,為促進資源再生和減污降碳協同增效、保護生態環境奠定了堅實基礎。
系統謀劃,搭建“無廢城市”建設頂層設計
推動“無廢城市”建設是解決固體廢物污染問題的重要途徑之一。
回顧過去,十載“治廢”之路,我國在統籌推進固體廢物“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方面,制定和實施了一系列法規和標準,組建了專門的機構,開展了相關管理技術培訓。通過政府、企業、公眾協同共治,探索解決固廢產生、收集、貯存、運輸、利用、處置等過程中遇到的難題。
尤其在2018年,我國將“無廢城市”建設試點工作列入年度工作要點,編制出臺了《“無廢城市”建設試點工作方案》。
2019年,生態環境部會同相關部門篩選確定了廣東省深圳市等11個試點城市和雄安新區等5個特殊地區開展試點工作。
同年5月,《“無廢城市”建設試點實施方案編制指南》《“無廢城市”建設指標體系(試行)》兩份文件正式發布,提出5項試點任務,明確了兩年的試點時限;以固體廢物減量化和資源化利用為核心,從固體廢物源頭減量、資源化利用、最終處置、保障能力、群眾獲得感5個方面進行科學設計,為“無廢城市”建設考核提供了保障。
2020年4月,新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從法律層面對工業固體廢物、生活垃圾、建筑垃圾、農業固體廢物、危險廢物的貯存、利用、處置、監管等提出了明確要求。
同年11月,《關于全面禁止進口固體廢物有關事項的公告》發布,我國固廢治理進一步加碼,明確禁止以任何方式進口固體廢物。
隨后,固廢治理細分領域的相關政策也相繼出臺,“無廢城市”建設有了更加精準的量化標準和制度保障。
《“十四五”塑料污染治理行動方案》《“十四五”長江經濟帶塑料污染治理實施方案》為我國塑料污染治理“開出良方”。
《廢棄電器電子產品處理企業發生變更情形后技術審查工作實施細則》讓廢電器拆解有章可循。
《加強長江經濟帶尾礦庫污染防治實施方案》《“十四五”黃河流域尾礦庫治理實施方案》兩大“組合拳”相繼打出,尾礦污染治理有了更科學的方案。
同時,自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等部門《關于在全國地級及以上城市全面開展生活垃圾分類工作的通知》發出以來,各地城市紛紛編制生活垃圾分類管理辦法,垃圾分類在各地漸次推進……
一系列政策的出臺、修訂,不僅為“無廢城市”建設試點明確了工作目標和路線圖,也解決了“無廢城市”怎么干、干成什么樣的問題。
形成模式,“無廢城市”建設落地見效
百圍之木,始于勾萌;萬里之途,起于跬步。
自“無廢城市”建設試點正式開啟以來,各地統籌謀劃固體廢物管理工作,與循環經濟、工業資源綜合利用、大宗固體廢物綜合利用、生活垃圾分類、廢舊物資回收利用、建筑垃圾治理、塑料污染治理等專項工作相互關聯、協同推進,為系統解決城鄉固體廢物管理問題提供了路徑,形成了一批可復制推廣的模式,示范帶動作用明顯。
堅持高位推動,建立工作機制——
試點城市均成立以黨委、政府負責人為組長的領導小組,將落實情況列入目標責任制考核。
深圳市、內蒙古自治區包頭市、安徽省銅陵市、山東省威海市、河南省許昌市、浙江省紹興市等城市成立了以市委書記和市長任雙組長的領導小組;深圳將“無廢城市”建設工作納入生態文明考核;許昌將“無廢城市”建設考核結果作為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政績考核的重要依據;重慶市委將“無廢城市”建設列入年度重點改革任務和污染防治攻堅戰考核目標。
注重系統推進,與其他重點工作協同推進——
建設“無廢城市”是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和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的內在要求,也是推動城市綠色低碳發展的有效載體。
固廢污染防治一頭連著減污,一頭連著降碳。因此,試點城市建設“無廢城市”過程中,協同推進城市綠色發展和水、大氣、土壤環境污染治理是必然選擇。
雄安新區將試點工作與新區規劃建設有機融合,實現“存量無廢化、建設無廢化、發展無廢化”;威海把“無廢城市”建設作為建設“精致城市”的有力抓手,健全固體廢物精細化管理機制。
水、大氣、土壤、固體廢物污染治理是一個有機整體,必須從系統工程和全局角度推進。包頭新建投產脫硫石膏生產硫酸鈣晶須項目,年利用脫硫石膏5萬噸,實現高值化利用;重慶加快市政污泥處置項目建設,“十三五”期間新增日處置能力5061噸,實現污泥無害化處置率達95%以上;紹興針對土壤污染治理產生的污染土,通過建設“修復工廠”,引進污染土制備陶粒、燒結磚等技術,實現污染土的高標準治理、多途徑消納。
落實“三化”原則,聚焦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
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是法律確立的固體廢物污染防治的基本原則,優先源頭減量、充分資源化利用、全過程無害化是“無廢城市”建設的基本目標。
北京經開區鼓勵區內重點企業建設綠色工廠,2020年共有9家企業成為國家級綠色工廠,實現固體廢物源頭大幅減量;銅陵積極推動磷石膏綜合利用,2019年—2020年累計利用磷石膏600多萬噸;深圳投產46個利用處置項目,各類固體廢物利用處置能力比試點前增加一倍以上;盤錦推行城鄉大環衛模式,全市城鄉生活垃圾清運覆蓋率和處理率達到100%。
制度體系、技術體系、市場體系、監管體系是“無廢城市”建設的重要支撐保障。試點城市不斷強化“四大體系”建設,解決了“無廢城市”建設遇到的堵點、難點問題。
同時,試點城市重視培育“無廢文化”,各城市以機關、飯店、學校、景區、快遞網點等為重點,共培育7200余個各類“無廢細胞”,營造了良好的社會氛圍。
經過兩年多探索,“十四五”開局之年,在試點城市,一張張“監管有力、處置有序、風險可控”的固廢防治網越織越密,“11+5”“無廢城市”建設試點工作圓滿完成。
全國推進,共建生態優美的宜居城市
綜觀各試點城市,一幅幅藍天白云、水清岸綠、生態和美的“高顏值”畫卷在中華大地徐徐展開,一個個宜居、宜業、宜游的城市正煥發出更加迷人的魅力。
一組數據勾勒出“無廢城市”建設試點以來的工作成效:截至2021年年底,試點城市累計完成固體廢物利用處置工程項目近600項、相關保障能力任務1000多項,形成97項經驗模式……
實踐證明,我國“無廢城市”建設試點實現了生態環境、社會和經濟效益共贏。
工業綠色生產方面,通過優化產業結構、提升工業綠色制造水平,推動工業固體廢物減量化與資源化。
農業綠色生產方面,通過與美麗鄉村建設、農業現代化建設相融合,推動主要農業廢棄物有效利用。
踐行綠色生活方式方面,通過宣傳引導和管理制度創新,探索城鄉生活垃圾和建筑垃圾源頭減量和資源化利用。
加強環境監管方面,通過信息化平臺建設和制度創新,強化風險防控能力。
試點城市還采取積極措施激發市場主體活力,利用市場化手段,培育近300家固體廢物回收利用處置骨干企業。
如今,穩步推進“無廢城市”建設,成為城市整體層面深化固體廢物綜合管理改革的有力抓手之一。
2021年11月印發的《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的意見》明確提出,“十四五”時期,將推進100個左右地級及以上城市開展“無廢城市”建設,鼓勵有條件的省份全域推進“無廢城市”建設。
同年12月,生態環境部會同17個部門印發《“十四五”時期“無廢城市”建設工作方案》,標志著“無廢城市”建設工作從局部試點正向全面推廣。
行之力則知愈進,知之深則行愈達。把“無廢城市”建設試點實踐形成的經驗作為下一步行動的基礎,我國正在積極凝聚各方共識,形成工作合力,繼續為 “無廢城市”建設向全國推進保駕護航。
在浙江省率先開展全省域“無廢城市”建設后,目前,山東、河北、江蘇等多個省也逐步邁出了全域推進“無廢城市”建設的步伐……
廣東省正在探索建設珠三角“無廢試驗區”,粵港澳大灣區九城同建“無廢灣區”,預計到2023年底,各試點城市在推行綠色工業、綠色生活、綠色農業,培育固體廢物處置產業,推行固體廢物多元共治等方面將取得明顯成效。
重慶市與四川省簽訂合作協議,啟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無廢城市”共建,目標是到2025年,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無廢城市”共建機制基本建立,固體廢物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明顯提升。
……
未來,城市“無廢”“變形記”將在更多地方上演。
生態環境部部長黃潤秋在2022年全國“無廢城市”建設工作推進會上表示:“未來,‘無廢城市’建設將加快構建黨委領導、政府主導、企業主體、社會組織和公眾共同參與的‘無廢城市’建設工作格局。”
天下無難能不可為之事,而有能為必可成之人。 當下,固廢治理新征程已然開啟,更多“無廢城市”的建成也將指日可待。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