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檢察日報
2022-09-19 08:57:09
原標題:將0至6歲嬰幼兒培育逐步納入國家義務
來源:檢察日報
原標題:將0至6歲嬰幼兒培育逐步納入國家義務
來源:檢察日報
全國人大代表、山東省淄博市淄川區雙楊鎮趙瓦村黨委書記 李久存
人口和生育問題將深遠影響我國的經濟增長潛力、創新活力、國際競爭力、民眾幸福指數。原國家衛計委在2017年進行的全國生育狀況抽樣調查結果顯示,育齡婦女不打算再生育的前三位原因依次是“經濟負擔重”“年齡太大”“沒人帶孩子”。
育兒成本居高不下
我在調研中發現,我國學齡前兒童撫養成本高昂。
2022年初,“育媧人口研究”發布《中國生育成本報告2022版》,根據國家統計局發布的居民收入和消費支出數據以及各種物價來估算各種育兒費用。2019年,全國居民人均消費支出21559元,其中,城鎮居民人均消費支出28063元,農村居民人均消費支出13328元。通過研究分析,該報告得出如下結論:全國家庭0至17歲孩子的養育成本平均為48.5萬元,為人均GDP的6.9倍。31省份0至17歲孩子的平均養育成本,上海排名第一,達到102.6萬元;北京緊跟其后,平均養育成本97萬元;浙江排名第三,平均養育成本72萬元;西藏家庭此間費用為29.3萬元,排名最后。
數據顯示,不同區域的孩子的養育成本也有差異。城鎮家庭一孩的養育成本為63萬元,二孩的養育成本為50萬元,三孩的養育成本為38萬元,城鎮家庭養育兩個孩子或兩個孩子以上,至少需要100多萬元。農村家庭的養育成本相對較低,一孩的養育成本為38萬元,二孩的養育成本為30萬元,三孩的養育成本為23萬元。
托育教育入園難、入園貴是城鄉居民面臨的最大問題。當前,公立幼兒園供給仍存在明顯不足。據有關資料顯示,1997年,我國公立幼兒園數占比86.5%,在園人數占比94.6%。但從2001年開始,幼兒園被大量推向社會辦學,公立幼兒園數量從6.7萬所減至2010年的4.8萬所,2019年才回升至10.8萬所。2021年,全國幼兒園總數已激增至28.1萬所,但公立幼兒園僅占總數的38.4%,公立幼兒園在園人數僅占43.8%。
我認為,全方位落實生育支持措施,是當前及今后應對人口老齡化、促進人口長期均衡發展的關鍵舉措。當前,社會托育服務存在區域發展不平衡、人力成本過高、照護模式單一、托育服務質量不高等問題,無法滿足廣大家庭需求,疊加育兒成本居高不下,成為影響育齡家庭生育意愿的最主要因素,導致新生人口數量呈現斷崖式下滑。對此,國家、地方層面要拿出更多真金白銀的財政投入、更體貼細致的制度關懷,破解適齡人口不愿生、不想生難題,工作中必須算大賬、出實招、提高政策含金量。
加大財政支持力度
我國義務教育階段包括小學和初中兩個階段,總共9年,稱為九年義務教育,自1986年7月1日開始實施。經過36年發展,我國綜合國力、物質條件、人口結構、公共資源配置、國際影響力等發生了根本變化,具備把0至6歲嬰幼兒培育納入國家義務的條件。我建議——
第一,國家財政要大力支持發展0至3歲嬰幼兒照護服務。隨著我國城市化發展,子女遠距離就業,隔代支持力度減弱,3歲以下幼兒的照護成為很多年輕父母“最大的煩惱”。近日,國家衛生健康委人口監測與家庭發展司相關負責人表示,當前全國共有各類托育服務機構數萬家,但托育服務總體供給依然不足。超過九成的機構是民辦機構和營利性機構,服務對象以2歲以上嬰幼兒為主,收費價格相對較高,各地區服務資源分布不均衡,托育服務機構入托率僅為6%左右。
我認為,國家應盡快出臺政策,著力解決育齡家庭的“剛需”,讓他們在“家門口”就能享受普惠又安全的托育服務,提升0至3歲入托率,切實解決育齡家庭的煩惱。
第二,將幼兒園教育全面納入國家義務教育范圍。數據顯示,2021年的義務教育階段學生數量已較2001年減少3880余萬人。2021年,我國高校應屆畢業生為874萬。按照目前的出生人口趨勢,疊加中考分流等原因,未來我國高等教育生源將大幅度減少,目前的義務教育和高等教育將在不久的將來進入冗余階段。因此,我國有能力、有資源將幼兒園教育全面納入國家義務教育范圍。
第三,鑒于各地經濟發展水平不均衡、城鄉差別比較大、公立幼兒園比例不高等實際情況,國家可以在城鄉分階段實施,各級政府加大對普惠制幼兒園的財政補貼力度,爭取在“十四五”規劃完成前將幼兒園教育全面納入義務教育范圍。
完善生育支持措施
繼去年國務院印發《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優化生育政策促進人口長期均衡發展的決定》之后,8月16日,國家衛健委、國家發展改革委等17部門聯合印發《關于進一步完善和落實積極生育支持措施的指導意見》。《意見》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深入實施一對夫妻可以生育三個子女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將婚嫁、生育、養育、教育一體考慮,盡力而為、量力而行,綜合施策、精準發力,完善和落實財政、稅收、保險、教育、住房、就業等積極生育支持措施,落實政府、用人單位、個人等多方責任,持續優化服務供給,不斷提升服務水平,積極營造婚育友好社會氛圍,加快建立積極生育支持政策體系,健全服務管理制度。
兩會期間,代表委員們積極建言鼓勵生育。我相信,以上種種都為推動實現適度生育水平、促進人口長期均衡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整理:本報記者盧金增 通訊員魏楓琳)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